教师按:一学期的新生研讨课很快就过去了。也许八周二十四课时的训练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学习习惯,但是我很欣喜地从同学们的小结中看到了希望!课程的设计在于传递一个基本的“做中学”的理念,即收获的大小与参与的程度成正比。要实现这一理念,却需要现在整个大学环境的逐渐改变。让我引用黄山同学所引用的一句名言:Pascal said: “All our dignity lies in thought.”

 

小结

工学院 陈尧荣

本次研讨课是我在南京大学第一次研讨课,令我体会到与平时上课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研讨课以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主,大部分知识并非来自老师,而是来自同学,老师是起领导作用,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研讨课题,然后透过互相讨论或上台发表来分享成果,相互促进对方发展,达到研讨学习的效果。

老师在第一节课就给了我一个重要的概念,改变了我对学习的态度,学习是学的是思考的方式,而不单是基本知识或技巧,思考方式不同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知识和技巧只是肥料和水,思考方式才是能够发芽的种子。

之后老师亦向我们介绍了评判性思维,主旨在于透过相互讨论来完善自己观点,吸收别人的见解,同时修补自己思维上的漏洞,而并非一味否定别人的见解,重点是找到共识,道出大家共同的见解,找出意见不同的根源,弄清问题所在,其目的是使双方对知识有更好、更深入的了解到,而不是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当讨论变成争议,双方因为自尊心而不愿接受对方的见解,最后大家都得不到提升。

在课堂上,同学们分别到台上向大家介绍各自的课题,透过同学们用心的演讲,我了解到酶蛋白、纤维、塑料等知识,相比之下,我的介绍就相形见绌了,从小动作、微表情都显示出我非常紧张,欠缺眼神交流、声音不响亮、语调平缓、缺乏节奏感,甚至发音不准……有太多改进空间了。之后再留意其他同学的演讲,逐渐注意应如何改善,也是向同学学习,以更好地运用演讲的技巧。

我们的任务是创作一个网页,向中学生介绍高分子的简单知识与用途,我们要用到网页制作的基本技巧,在制作过程中,我察觉到有一样非常重要的能力,不过是不论怎么学也学不来的,那就是创意,这是吸引中学生注意的必要能力,创意不在于学习,是在于培养,没有理论可言,像天才艺术家一般灵光一闪创作出的世界名作,不论你如何模仿也没有意义,灵感是无法模仿,创意亦不可复制。我不禁赞叹我们组同学的创意,这不像网页制作的技巧那样易学,亦不似演讲一般可以透过多次观察及练习来逐渐改善,它只能从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慢慢累积,不过,明白了这点也算是从同学身上学到东西了。

最后,我明白到,课堂形式的转变并不会阻碍到学习,因为我根本不是在课堂中学习(我并不是说我没有在课堂中学习),我是在生活中学习,课堂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在我们人生中却有个一直指导我们的好老师,也有一个永远都教不完的学生,他们是谁?正是我们自己。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学习感想

环院 韩蕊蕊

这学期,我幸运地选上了化学化工学院的新生研讨课:生物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经过短短八次课程的学习,我收获颇丰。不仅增加了许多有关生物大分子的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更深刻了解了开设新生研讨课的意义,懂得了大学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知识技能篇

跟从兴趣的指引,我加入了涂料小组,与其他四位同学合作创建普及涂料知识的相关网页。经过精细的分工,我被分配查阅有关内墙涂料的资料,编辑相关网页,从而加深了我对内墙涂料的认识。我从网上查到了内墙涂料的成分、分类、选购常识及使用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能够给我对房屋进行家居装潢起到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内墙涂料对人们身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的兴趣。在网页制作方面,我对FrontPage的应用也更加得心应手了,不仅巩固了以前学到的设置网页背景、插入水平线等技术,还探索出了设置复杂动画等新的技能。

通过其他小组同学对自己组内成果的展示,我又增长了有关酶蛋白、DNA、纤维、塑料等其他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知识。例如,纤维可分为天然纤维(植物纤维、动物纤维、矿物纤维)、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无机纤维)等;酶蛋白在医学、饲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二)能力素质篇

为了锻炼我们的演讲能力,老师安排我们轮流走上讲台,向大家展示我们的工作成果。如何能够克服怯场心理、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清晰而有条理地介绍给大家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挑战。我认为,这样的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将来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都会需要向上司汇报工作成果、或者向下属布置工作任务,这时自信大方的演讲风格便会赢得加分。

我在展示我们小组的成果时,不时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清晰而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有关涂料的知识,加之PPT的辅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同时我的演讲能力也得到了极大锻炼。

(三)对新生研讨课的认识篇

    开设新生研讨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尝试,在学生和老师中间产生了很大反响。在我看来,这种授课形式打破了“老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上课模式,向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有利于我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新生研讨课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问题,涉足学科的高端领域,更强调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并充分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我认为,相比于知识传授,研讨课更注重“过程体验”,使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学术活动的一般过程,顺利完成从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在学习上和心理上的转换及适应过程。通过研讨课,我认识到了大学的学习方法与高中的大相径庭。在大学中,要学会自己规划学习的内容和方向,自己搜集学习的资料,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主动广泛涉猎,不忘温故知新。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于我而言,新生研讨课更有非凡的意义,我毕业后打算走科研的道路,而研讨课本身就是科研能力的训练,它让我体会到了动手动脑、探索世界的乐趣。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不应该只想着就业、薪金,大学应该是一个保有良知和思想的地方,是一个看得最远的地方。

经过这门研讨课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它使我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素质,更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如何快速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为将来步入社会做足准备。

 

 

学期小结

化院 朱诚

半个多学期的研讨课也终于要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收获却是相当的丰富。

刚踏进教室的门口,看到平平常常的桌椅和,讲台上的老师,屏幕上影印的PPT

一开始还以为研讨课又是和平时一样无聊的课。但是后来慢慢发现研讨课是不同于我们以往学习方法的全新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前总是被动的去听,被动的接受知识,全无乐趣可言。

而现在却有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能让我们自己去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能让我们展示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又锻炼了我们搜集信息,汇总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实在非常之有意义。

对于课程本身而言,本来就是我所学习的化学的应用,对我来说有着很强大的吸引力。再加上我现有的基础还算不错,学起来就特别的轻松,找素材也特别的快。既可以巩固现有知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拓展相应方面的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就显得很轻松和愉快。

对于小组合作的形式而言,我也很喜欢这样子的学习方法,不但能结识许多好朋友,也能相互交流,在一起提出一个主题,然后大家都为如何完善这个主题出谋划策,提出各种各样有趣的想法,再在其中取舍,找出一个合理的模版,然后添枝加叶,细化。最后总结归纳。又提出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我们网页的设计思路。

对于我们小组,一个非常不错的团体,大家都来自不同的院系,有着不同的学习内容。因而在讨论中总能有出人意料的想法产生。再加上无事可做时的闲聊,氛围就是非常欢乐。

对于自己,我认为自己在团队中的表现不太出色,由于种种事情的羁绊,总不能全心投入这个网页的制作之中,深深表示一下歉意。还好由于有大家的努力,网页设计的非常好。

总的来说我很喜欢这样一门课程,能在正常的学习之中开阔视野,选择性的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以后还能有机会选择这样的研讨课,我会更加努力。

 

小结

环院 张婷

这门研讨课令我获益良多。

首先,它让我锻炼了团结合作的能力。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每个人所擅长的都不同,只有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其次,它锻炼了我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有几次课组内有组员没来,所分管的任务也没有上交。在开始的手忙脚乱过后,大家都自觉地承担起了一部分任务,在课堂上临时完成,赶上预定的进度。

另外,这次的课程让我锻炼了搜索的技巧。思考用什么关键词才能得到结果是很有趣的事情。

最后,我增加了有关大分子物质的知识,并且复习了网页制作的方式。

 

材料:从大分子到生命 课程小结

医学院 席志远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门课程的学习已经进入尾声阶段。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能力,而且我充分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所在的小组主要查找学习有关纤维的资料,我个人负责特种纤维部分,从资料中我得知特种纤维主要分为了碳纤维和芳纶两大部分,虽然听起来十分神秘,但它们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小到制作乐器、体育器材的原料,大到航天设备的建设、人造器官组织的构建。可以说特种纤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自身也通过学习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纤维的知识。

接下来制作网页的过程中,大家统一选择了以前学过的frontpage软件,但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学会了这一软件的一些新功能:比如利用热点建立连接,谈及整个网页创作的思路,大家纷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最终得到了最好的地图创意。总的来说,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

在这课程的学习中。首先要感谢胡老师。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门课程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胡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一种更为自由的学习模式。第一堂课,胡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了多种选题,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作出合理的选择。从而可以极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优势来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堂上的展示环节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一个人演讲的能力,而且下面作为听众的我们还可以学到更多关于大分子的知识。

在我们小组里,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我们的组长孙冰清同学,她总是第一时间将大家召集在一起,讨论关于网站构建的各个问题,每次她都将组员的意见统一在一起,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而我们组的付裕同学,他在制作网站的过程中,真的付出很多,虽然他的工作量有些大,但他的网页每次都做得很好,工作质量没有下降。施言昊同学经常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这在网站的制作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朱诚同学来自化院,所以他对一些问题有一些独到的看法,能比较专业的分析一些问题。总之,在这个小组里,每一个成员身上都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我本人来自医学院,特种纤维可用于人造器官组织的构建,而这正与我的专业相吻合。那就从现在一点一滴的积累吧!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这是这门课程又一新鲜的地方。在学习之余,我们有幸到江苏富达泰来集团参观,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该集团负责人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一下该集团的概况,并介绍了HIPS(一种改性阻燃塑料),大家深刻地理解了邓小平总书记的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由技术人员带领我们参观并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这次参观最大的感受就是塑料的多样性,生活中处处都少不了它。我们看到了电视机外壳从制作到上色的整过程,时间之短让体会到了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实验室中又了解到塑料的各种特性(硬度、氯指数、热变形温度、最大可承受冲击力等)与用途的关系。此次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一线工人,他们辛勤的劳作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化的生活。这次参观使得我们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就这门课程而言,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成绩而去做作业,最后制作出的网站肯定不能让大家满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抱有一种消极的心态,这便会导致学习失去动力,故而结果肯定不会让人满意。相反,如果按自己的兴趣出发,那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便会对这一课程充满好奇心,而这也正是学习动力的来源,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有些人会叫苦不迭,但你却会乐在其中,这便是兴趣的好处,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不断前行。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门课程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

 

小结

化院 陈婧

总的来说,我们上大分子这门课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对我而言,我觉得收获很多。

首先,这门课并不是我当初看到课题名的时候所想像的那么难以理解,老师以一种可以说是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们去搜寻、理解并相互交流关于大分子的知识,同时,建立这样一个面向高中生的大分子网站也达到了科普的目的,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想大概是由于我的网页制作技术实在是很蹩脚,所以制作关于大分子知识的网页这件事情对我来说的确是有点难度的,再加上我们组选择了之前未曾有过学长学姐制作过的涂料,所以又面临了网页制作框架的搭建问题。的确,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困难很多、漏洞很多,但是,我们是一个团队!无论面对什么难题、面临什么麻烦,我们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会互相帮助、集体开动脑筋,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我觉得,不论我们的解决方案对不对,不管我们制作出来的网页好不好,作为一群开拓者,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互相帮助的这样一个过程便已足够。最后,我很想感谢一下我们的组长周浩同学。他是一个很认真、很负责的组长,为我们的涂料网站付出了很多。

说起来,我们的课都快要结束了,真的觉得时间太短,我们的网站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真的很开心上这门课,让我收获了很多。

 

研讨课小结

物理学院 沈睦钧

作为一名来自物理学院的研读纯理科的学生,能有机会修习这学期的新生研讨课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真的是一种莫大的荣幸。能够和素不相识的伙伴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个并不轻松的任务;能够通过自学从一窍不通到驾轻就熟地掌握网页制作的技术;能够学着在繁重的期中考试和网页制作之间合理利用时间……我想我的收获是独特而深刻的。这次网页制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以及我从中得到的体悟,也定将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我的性格十分内敛,理性思维比较出色可组织协调能力欠佳。谁知,我在胡老师的研讨课上居然阴差阳错地被选为结构蛋白网页制作小组的组长,领导自己并不认识的四位成员,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度不小的考验。不论结果如何,我用最大的热情投入进去,也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

任务前期

作为组长,我很快确定了大体计划与网页各板块的分工,并在qq上创建了讨论群供大家交流。我要求大家前两周搜集资料,熟悉网页制作的方法,这一阶段任务相对轻松。从第三周开始,就要进行真正的网页制作,并在每周一的课上进行整合。

搜集资料并不困难,可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网页制作,不免有些心虚,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后来我特地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向匡亚明学院的一位朋友请教。他向我演示了一些FrontPage基本的用法,我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原来网页制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复杂!

我和林大钧同学负责肌动蛋白模块,我和他配合得很好,我们在前两届学长学姐搭的大框架下进行了许多扩充,添加了不少图片和文字。头疼的是,不知道如何把网页变得生动有趣一点,这也是我在后面时间里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

任务中期

谁知,这时候却出现了麻烦。在第五周的课上,我们小组负责硬蛋白和类淀粉蛋白部分的三位同学还不能把成型的网页交给我。我知道期中考试临近,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可我又明明在周末一再催他们完成任务,而且就连自己也是在周一考电磁学的严峻形势下挤时间完成制作的。当时很丧气,感觉自己这个组长没有得到几位组员的支持。当时课上的成果展示只得硬着头皮把原本计划量的三分之一展示给大家看。另外,我看到其他组的同学做的网页比我们的要精致的多,当时十分灰心。

课后,我专门找胡老师反映了一下情况。胡老师开导了我,告诉我重在体验过程,结果不是很重要。还有就是要试着与其他成员沟通交流,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后来,我着重注意对小组其他成员的监督,他们也大致在第六周的课上把成果交给了我。这样,结构蛋白的主体部分基本完成了。

任务后期

第七周是对整个网页的整合与完善。一方面这个任务不太好分工做,另一方面我作为组长,理应比其他同学多付出,所以这一阶段的活就由我全包了。

关于网页的主题,当初我们小组在整体讨论时,并没有得出统一的意见,我自己也是毫无头绪。有一天,看到室友在看《电锯惊魂》,我顿时有了灵感:就把名侦探柯南在森林古堡遭遇杀人魔杰森的故事作为主线得了!于是我做了几页关于这个构思的主页。

还有就是对网页的优化。我总感觉学长学姐们的网页模板有些呆板,可是也不知道有什么换模板的便捷方法,一时间很是为难。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有时甚至有点极端。大概在周三的时候,我毅然下了一个狠心:重新做!那天晚上搞到了大约凌晨两点多,我终于把肌动蛋白的模版改得差不多了。谁知,天不遂人愿,我的电脑居然在这时死机了,而我又忘记及时保存,一晚上的心血就这样白费了……

当时自己真是欲哭无泪啊!可是我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1.重视细节。要是及时保存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粗心大意总不是什么好事;

2.尊重客观条件,量力而行。把模板翻新一遍注定是一个工作量浩大的过程,就算电脑不出问题也难以完成。

后来我放弃了更换模板的想法,而是使用网页特效尽量地丰富网页内容,增添情趣。忙到周五晚上,终于把网页改得差不多了,直到这时,我心中才轻松了许多……

我的感悟与收获:

研讨课时间不过短短两周,胡老师在课上也并没有教给我们太多的知识,可我得到的收获似乎比以前的任何课程都要多。自主探究,自由合作,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吧!我想谈谈我的感悟与收获:

1.尽力做到能力所及的最好。还记得爱因斯坦的小板凳的故事,一个人不一定要比过别人,却要让自己问心无愧。回想我在这次任务中的表现,我为自己感到自豪。的确,我们的成果或许不够出色,但我想尽力了就是最好的!

2.遇到难处要考虑客观条件,懂得变通,懂得适当取舍。我很想更换网页的模板,把网页制作得更活泼大方一点。可是由于水平所限,实在是无能为力,最终只得变通,考虑从其他角度来改进和丰富网页。

3.要学会与他人交流。作为组长,我对小组尽了责,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很大的自信。可是与我的队友沟通较少,只有沟通得好才能合作好,这是我在任务中最最遗憾的一点。或许这也是我的性格所限吧!总之,我想我已经取得了进步,接下来也定能变得更加善于交流!

4.学会合理分排时间。为了这次网页制作,我耗费了不少心血,好几个晚上一直忙到凌晨。这样做耗费精力又伤身体,十分有害,现在想起来我也很后悔。建议大家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尽量不要熬夜,切记切记!

5.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家体验到了超高效利用时间的快乐。物理学院在期中考试期间有5门课要考。大家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抽出时间来完成网页制作,还要顾及到考试复习,殊为不易。当然,高效利用时间也是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对我们的一种能力的要求吧!

6.自主学习知识。在制作过程中我自学了很多电脑知识与技巧,这令我非常自豪,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7.要有团队意识,融入集体。我们小组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最终还是团结一致地完成了任务,令我十分感动。这份工作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团结合作使我们的成果备加宝贵,作为组长,我要谢谢我的几位队友!

 

研讨课总结

材料科学  周浩

一直感到非常幸运能选上这门课,开始只是单纯因为学校要求通识和研讨课必须修满14个学分,为自己能抽中这门课感到幸运。渐渐地,在上了一星期后,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喜欢上小组分工,讨论,团结合作的氛围,喜欢听同学上台演讲关于新型科技的前沿介绍,喜欢听老师向我们介绍国外的学习教育。现在,在这结业之余,我有许多感悟与经验同大家分享。

首先,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在小组讨论中,人的思维往往是最活跃的,一些新鲜的,创新型的想法层出不穷,而且每个人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中被调动起来,活跃了学习氛围,在小组这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团体中,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发挥,锻炼与提高。这非常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而且这样的合作能力正是我们这些中国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所欠缺的。

其次,课程的内容涉及许多前沿科技的领域,我们在做网页的过程中,查找相关知识,既提升了我们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又激发了我们探索科学的热情。各方面知识的了解也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创新发展。或许大家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想在将来的研究中专攻这方面知识,这样这门课程也有益于我们为自己的未来发展下一个合适的定位,有助于我们找准方向。

还有,对于老师所讲的国外的学习方式让我也感触良多。国外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创新,怀疑,探索性的思维的养成,虽然现在国内的教育并未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创新平台,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自己努力培养这方面的意识,我们应该灵活读书,对书本知识保持一定的怀疑,积极与同学,老师探讨,研究,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培养我们的创新,探索精神,对我们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最后补充讲一下我们小组的关于涂料的网页制作吧,由于我们做的涂料是一个全新的板块,在短暂程时间中我们并未做的很好,而且我们小组缺乏擅长网页制作的人,这次的网页,我自我感觉创意还是很不错的,可是网页太过单调,粗糙,在一些知识介绍的链接中只是用单纯的框架网页来做的,希望日后学弟学妹们能将其完善,做得更好。

有些伤感于研讨课的结束,不过最后还是祝愿将来学弟学妹们也能选上这门课,并且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收获自己的感悟,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修课感悟总结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朱学艺

不知不觉,八周的选修课已经结束了。回顾这八节课的点点滴滴,我感悟良多。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选修课带给我的第一个收获。老师教导我们不要被自己以往的认知和思想所束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这一点给我很大的感触。在以前,对待反对的意见我总是有些抵触的心理,现在看来我当时没能做到用批判性思维对待事物。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能够学会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其用作修正自己想法的指向标。

老师强调的合作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以往的学习中,虽然也有和同学们讨论问题之类的交流合作,但总的来说都是在自己一个人学习,与同学们的合作很少。而我们的选修课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合作的过程中,组员之间互相分享资料,交流经验,分享感受,并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那我自己来说,在接近一年的大学生活中,我的学习及大部分都是自己一个人看书写作业,很少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现在看来,若是我能够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我的学习一定会受益匪浅。

在这门选修课上,老师只起到辅导作用,课堂的主角是我们自己。这和我们十几年来的学习大不相同。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极少地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学习的主人。在大分子这门选修课中,我们要通过组员讨论,确定自己的主题,而且我们还要自己收集资料,并且我们还要自己上台展示我们的成果。这是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学到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更有价值,也更能被我们活学活用。

还有参观塑料厂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实话,对于塑料的加工制作过程,限于我们仅仅大学一年级的知识储备,是很难搞懂的。但是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大工厂的企业文化和运作流程,也见识到了在塑料厂工作的南大已经毕业了的学长的风采。这对于我们选择未来的道路也起到了参考的作用。

很高兴我能够选到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在这个课上,我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同学,和很优秀的老师。我觉得好的老师不仅能够交给我们知识,还能够交给我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信这门选修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会让我受益一生。

 

高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李航

这学期选修了这门研讨课,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研讨,如何通过小组的合作来完成一项工作,如何将任务具体分工,并且从中学到自己所想得到的知识的过程。

刚刚分组的时候还不是很了解各个组别研究的具体内容,只是凭兴趣选择了功能高分子这个听起来会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分类。

拿到课题之后就是查找资料的过程,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提高的过程,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把所查找的资料完全理解,挑出来所需要的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的基本内容来制作成网页,通过阅读一些文献是自己对原来毫不知情的一个领域渐渐有了认识并且有了自己的体会,这是一个将知识吸收的过程。小组成员互相分享成果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去了解别人所查找的知识,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去了解深奥的理论。

查找资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需要访问大量的网站,很多专业的知识并不能从普通的科普网站获得,想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就要访问很多相关的专业网站,甚至是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其实知道如何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料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

小组分工合作是课程的核心,大家需要每次课都讨论研究如何改进自己的网页,每一部分如何细化加入创新。合作的效率是最高的,这远比一个人孤军奋战要明智得多,这也是我们今后最需要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的观点大多一致,但也有存在分歧的时候,老师为了这个事情容易解决特意将每组的人数确定为奇数,实在是细心的很。组内如何解决意见的分歧并且将意见统一之后更好的进行后期的制作是显示组员工作能力的时候,协调能力永远是团队顺利前进的前提。

这样一门研讨课,核心不在于从中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如何学得这些知识,并且在以后的日子中用同样的方法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这完全是授之以渔的过程。高中时代,甚至大学也基本涵盖的教育方法都是授课式,老师将多少就会学多少,缺少自主性,并且缺少批判精神,容易被固有的观点所禁锢,思维得不到应有的拓展。脱离学校之后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会有限制,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研讨则打破了这一常规,基本都靠自己查找资料,组内研究讨论。机动性很强,会培养自己批判的思想和观念,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总结

数学系 施言昊

在琳琅满目的选修课中,当看到“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的时候,我眼前一亮。从课程的名字来看,似乎涉及到化学,材料和生物三门学科,而我高中时对化学和生物都很感兴趣,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门课。很幸运,在一群同学中被选上了。

第一节课上,窗外下着瓢泼大雨。和蔼可亲的老师介绍了这门课的内容和形式,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上课可以这样。老师一改传统的教师上台授课方式,让我们自己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网站,并且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我觉得这样很好,在学习方面,我们不再是倾听者,我们自发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知识,这也给了我们不小的挑战;在交际方面,加强了小组内同学的交流,增强了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最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为几个小组。我所在的纤维小组总共有五个成员,来自于不同的院系。

由于组里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负责相应的版块。我负责撰写纤维的历史。还记得刚开始写的时候,完全是不明真相,在网上查找纤维历史,再查这些纤维的特征作用,再查纤维的图片,最终用自己的语言写了一篇简短的纤维历史。课上看了同学们精美的PPT,被他们高深的介绍和清晰的逻辑所倾倒。尽管我和化学早已疏远,但还依稀记得高中化学有一句“纤维燃烧时有芹菜味”,因此想到做一个关于如何鉴定纤维的PPT。毕竟知识服务于生活,鉴定纤维的常识可以帮助人们在购买衣物时弄清衣料的特性。虽然以前在英语课上也做过几次PPT,但这次更需要时间和精力。说实话,这次PPT暴露了很多问题,我自己对此也不是很满意,主要还是以下原因:1.没有认真准备。背景和字体单一,外观乏善可陈,无法激发观众的兴趣;2.我是数学系的,暂时和化学不沾边,无法做高深的研究,因此主题浅显;3.不会查找资料,又难以在网上辨别真伪,造成图片少,内容短;4.只知现象不知本质,没有深入思考,缺乏自己的见解。吃一堑,长一智。经过这次教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我们五个人的齐心合作,认真探讨下,决定放弃原先的前人版本,我们将一张古老的魔兽世界的地图作为纤维板块的初始网页,地图上主要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个大陆,还有纤维历史和纤维鉴定这些零碎的岛屿。为凸显天然纤维的“天然”,其大陆特意PS成黄绿色。进入这些地点,就会显示出有具体分支的画面。感谢孙冰清组长和其他组员精良的网页制作,本人不太精通网页制作,仅仅查找并PS一些图片,在外观上提出了一些建议。经过了这几周的努力,看着我们精心制作的网站从无到有,一点点发展壮大,到最后体系完整,有细节有返回,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转眼就到了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们五个人都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门课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让我在数分,高代的阴影中偶尔掠过高分子世界的缤纷色彩。此课因兴趣而始,因兴趣而终,无所谓有多高的分数,只是想若以后在国外留学各种开放课时,能回忆起自己在大一就已接受过这种先进的理念。感谢老师,不是辛苦的铺路者,而是英明的引路人。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总结感悟

医学院 林莉

本学期选修了《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我学到了很多。我们组负责的是生物材料,我负责收集聚合物的知识,并做成网页。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得到很多乐趣。我学会了如何从众多的图书和网络资料中查找有用的知识,学会了如何对资料分类整理并作成网页,学会了小组讨论,学会了作报告。在这其中,我也享受到了团体合作的快乐。

在这些天,我们还去参观了塑料加工厂,亲眼目睹了塑料生产的过程。见到了塑料原料的生产,感受到了塑料生产的奇特。之后又参观了塑料性能检测室,第一次发现原来塑料的生产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接着又去看了电视机外壳的生产过程,又参观了挤塑的制备流程,这次的参观,我受益匪浅,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塑料的生产过程,使我对塑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我不是高分子专业的,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总的来说,在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合作的愉悦。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学习感悟总结

 医学院 皋林

   本学期我选修到了《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程。在接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首先,它不再是教授讲解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讨论为主。课程的最大目的也不是使我们获取知识,而是享受参与其中的乐趣。我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达给我们的信息,而是自己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最后再评估信息。变过去的被动学习方式为现在的主动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的能力正是现在我们大学生所急需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了解到了许许多多的关于材料的知识。我才发现材料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纤维素,甲壳素,蛋白质,多聚物等这些看上去很高深的词汇,其实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再者,我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和他人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明白一个人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能干,他也不可能把大家的工作都干完,而我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就会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因为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在这个时候重要的是双方都冷静地倾听对方的观点,正确地分析评估自己以及对方的观点和信息,同时能够及时地重建和修改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将网页不断做好的目的。

   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我觉得也不断锻炼了我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这是一个主要面向青少年和儿童的科普网站,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向读者传达我们要传达的知识,更要使读者能够在浏览我们的网页的过程中收获乐趣。所以我们把网页的主要风格确定为哈利波特故事风格,这样不仅可以美化网页,还可以吸引眼球。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还获得了一次近距离接触材料工厂的机会。我们参观了富达塑料制品集团,主要参观了旗下的三个公司,我们真实地接触到了工厂的设备,工人以及产品。实际的加工过程要比我在自己脑海里想象的产品加工过程复杂多了,产品加工完成之后还要接受一系列的性质检测。感觉真的和书本上所学到的不一样,由此可见,实践真的很重要啊。

   总的来说,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书本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和别人合作交流,学会了倾听,从而收获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材料系 余敏

 本学期短短八周的选修课即将结束了,在此,我想说一说上这门课的感受与领悟。

 毋庸置疑,这门选修课带给我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生机盎然”。我在上一学期也选过一门研讨课,但由于上课的学生院系不同,学术基础参差不齐等主客观因素,个人感觉这门研讨课与平时上课并无多大不同,难以达到原本期望的研讨效果。不过,在本学期的“大分子”研讨课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研讨教学蕴藏的宛若新生的生命力。

 与以往不同,老师并未劳碌于将某些知识教给我们,而是将与课程相关的网站以及相应课题告诉大家,要求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内容,独立查阅相关文献,最后以网页展示学习成果。

 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更多的是一种寻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兴奋。因为没有硬性规定的学习内容,我才得以选择了最感兴趣的课题——酶蛋白,并与志同道合的小组成员们一起,了解了酶的发现历程、结构特点、娇弱而又高效的特质,以及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有趣的发现史令我心驰神往,精美形象的三维结构彩图令我爱不释手,而酶那形形色色的应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觉得这大概就是研讨课最本质最主要的目的了吧,即让我们逐渐在对知识的渴求中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并在假以时日后进一步变成对真理的热爱与追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的旅途上不断前行。

 另外,我还有一个不小的收获,那就是在与同组组员的共同努力中,体会到了合作的意蕴和优势。毫无疑问,无论个体力量有多大,总抵不过团体的力量,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为了成功地做好我们的酶主题网站,我们全体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各领任务,共同收集资料,一起讨论网站创意,确定网站风格,一起努力地制作网页,而我们的勤奋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份甘美的果实是用我们大家的汗水和合作换来的,令人倍感珍惜。

 也许还可以说,这门课给了我一个意外之喜。由于制作网站和ppt的需要,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制作页面,因此我不仅了解了有关酶的知识,还加深了对页面制作、美化的理解。尽管中途曾因时间紧缺大感烦忧,但最终的收获还是让我欣喜非常。

 总之,我非常喜欢这种轻松又有意义的研讨课,希望别的研讨课也能这样新颖有趣。而这次研讨经历,我想,也已经给了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研讨课心得

物院 罗梓钰

这个学期有幸选到了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之前对于研讨课的形式还不太了解,在第一次上完课之后,有种期待以久的感觉,我想这样才是大学,这样才是理想的学习模式。

第一次课上,胡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门课的特点,就是要改变当今中国大学的教育形式,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独立学习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从重理论到重实践。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在各国名校的经历。这些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在现在填鸭式的模式的学习下,这样的教学模式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兴趣与新奇。

 在老师提出本门课程分小组建立大分子科普网站的目标后,我自告奋勇的当任了本组的组长。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锻炼机会,我们选择我们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由度很高,分工合作,锻炼了很多方面的能力。

 在第二次课上,我和各位组长就本小组研究的课题做了ppt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这些极大的锻炼了我的整体规划与表达能力。之后的每一次上课前,我们小组都会进行例会,交流本周成果与网页的讨论与制作,每一次课上的ppt交流,都是对整个小组的一次能力的检验。

 课上的讨论,我们从互相所整理出来的资料中学习,我们互相从对方的创意中获得启发。虽然老师上课并没有讲什么知识点。但是我觉得我们所学,比平时上课所学要多,要印象深刻,并且感觉终身受用。

 对于网页的制作,我想这才是大家最大的挑战,由于小组成员之前都没有相关方面的技术基础。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似乎特别难,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但这最难的地方,也恰恰是最锻炼我们的地方。

 第二次小组聚会时,我们初步讨论了我们网页的计划。我们主要以Frontpage2003PS为网页制作工具。延续学长蛋白质网页的简约学术风格,附加丰富的图片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网站内容上要对于不同层次的访问者,我们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毫无基础的访问者,我们能激发他对酶蛋白的兴趣;对于拥有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我们能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对于资深的专家,我们能提供链接,使其方便的进入相关的专业网站。达到各取所需的效果。

 在网页制作的细节上,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就光第一张主页的背景,我跟小组计算机系的董剑峰一起做了一个晚上。先是自学了一下PS,然后用它做出了背景图。然后再设置相关链接。但是背景的分辨率上出现了问题,即使用不同分辨率的电脑打开主页时,要么背景过度缩小,导致右侧白色背景出现,要么就是过度放大,局部链接无法显示。后来经过研究,上网查资料等。找到了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插入层,固定对角位置。这个办法虽然称不上完美,但还是较好的解决了背景图片的问题。这样大家一起解决了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未知的问题,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主页做好之后,小组便各自分工,开始制做相关的子网页。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414日的那次参观。在参观的塑料加工厂里,我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用途性质的塑料制品的生产与加工。理论在这里应用与实践。参观完那一条条生产线之后,我感觉到亲身的经历与体验,给了我们教室里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

 今天是最后一次课了,面对即将结束的课程,我竟第一次有了依依不舍的情绪。这门课上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奋斗,共同解决手头的难题。学自己所感兴趣的,我想我很喜欢这样的自由而活跃的学风。课程虽短,但却锻炼了我们很多,给与了我们的很多。就像老师所说的那样,大学最重要在于培养思维习惯,学习习惯。我想这门课带给我们的将伴随我们一生,并让我们终身受益。

 

课程小结

物理学院 梁笠智

 说实话,由于之前上学期我没有选上新生研讨课对于这种课程也没有什么了解,之所以选择“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程主要是因为这门课题目比较吸引我,并且我们这学期也要学化学,作为物理系学生由于平时课业繁重难以花太多时间在研讨课上而这门课程恰恰花费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就选择了这门课程。

第一次上课之前,我还比较紧张担心作为物理系的学生没有化学的扎实的基础可能听不懂这门课,并且这门课是“研讨”课而不是“通识”课这更加让我增加了几分忧愁,但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这门课程有好多人都不是化学专业的,数学物理环境天文管理的学生都有,我当时就打了一个大大的疑问:这么多的人化学水平参差不齐老师该怎么讲课呢?老师甚至连书都没有发,那我们又到哪里去找资料呢?

老师的第一节课打消了我的疑虑,我从来没有想过在中国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灌输式教育的我们居然可以这么上课!这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曾经去美国听过他们的课程,他们的学生就是分成小组学习的,组内同学一起讨论,组间学生互相分享成果,我一直非常向往这种学习方式,感谢胡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种学习的环境。小班化,小组化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像江南七怪教出了武功盖世的郭靖,而天下第一的王重阳的七个弟子都资质平平,我想着就是小班化的优点吧。老师在第一节课还提出了要做一个面向中学生的科普网站的构想,这同样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也让我真真正正喜欢上了这门课程。

第二节课,我们进行了分组,我选择了功能高分子这一方面,并且有幸当了组长,然后我们组的成员进行了相互的熟悉留下了联系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组有来自化院的杨方圆和韩艺源,来自材料的李航,李纪元,陈尧荣还有来自物理学院的我。

随着第三次课,我们小组进行了分工,杨方圆负责搜集选择分离功能高分子的材料,韩艺源负责搜集医用高分子的材料,李航负责搜集高分子催化剂的资料,李纪元负责搜集光敏高分子的材料,陈尧荣负责搜集介电高分子的材料,我负责网页的汇总和制作。就这样我们开始搜集资料,搜集时如果小组的成员找到了不是自己负责的资料也会给相应的组员看看方便他人搜集在这种相互的交流中,我们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本来我是不会做网页的,因为课程的需要,我去图书馆找了网页制作的书籍边学边做,现在我也已经能做一些基本的网页了。

清明节放假的时候,我特意把组员邀了出来一起讨论网页的主题是什么,并且一起吃了饭,原本互相不是特别了解的经过这次聚餐也互相熟络起来,大家凝成了一股绳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网页做好!!!

接下来,我们按照计划进行着网页制作和资料收集,在课堂上与他组同学的交流也让我们收获颇多,不仅了解了关于橡胶,生物材料,纤维素,蛋白质,塑胶和DNA方面的知识,更欣赏到了他们做的网页和新奇的想法,我发现这种通过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小组成员合作,各小组间交流的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远比从课本那学来的多且牢固。

此外我们还去参观了一处工厂,这工厂的总经理也是南大校友,首先我们去的会议室,会议室的墙上赫然写着“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种知识创造财富的例子也在激励着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整个工厂,我们深刻的感觉到一个工厂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到出售所需的人力物力,更深刻体会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当然作为组长我的收获也更多一些,在学习和合作中组长是小组的灵魂,即使小组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也是老师的助手。只有组长明确了责任小组才能更加高效团结。首先我学会了协调工作和成员间的关系沟通了组员间的联系,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使小组更加团结;作为组长更加要以身作则积极的参与小组中的交流同时要监督组员的资料搜集情况并协助组员进行资料搜集。

我想课程中美中不足的是同学的出勤情况,可能是由于周一大家放松了两天事情比较多晚上会比较忙所以翘掉了不得已研讨课,但我觉得至少应该亲自去向老师请假而不是向组长请假我清楚的记得就在这周一我们小组六个人只来了两个,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既然我们选了这门课程在有事的情况下不来至少也要向老师说明情况吧,不能简单的一句我不去了而没有理由,同时我还觉得我们小组间交流的时候同学听得不是特别认真,我们的上课的时候让带电脑,也许是电脑的引力更大,许多同学在玩自己的电脑不听课,我想这既是对发言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吧。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了那第一堂课,老师讲的关于如何让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内容,中国要想培养一流人才建立一流大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将课程改革

完成Teacher-centered——Learner-centered

Individual-study——Collaborative-study

Theory-dominated——Practice-dominated的转变。

最后祝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程越办越好,祝母校南大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名校。

 

对于新生研讨课《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的心得体会

化学化工学院  韩艺源

 因为上学期通识研讨课选的是化院的课,所以下学期选课的时候,我想要多选一些非本专业性质的课,但是非常不幸的是我都没有选上。所以根据我的上课时间和兴趣,我从很多课里补选了《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一门。

上这节课之前,原本以为老师会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些大分子材料,但之后才知道完全不是这样的。老师让我们自己选一个课题,然后做网站。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方式我还是头一次遇到,所以感觉非常新颖。上这个课的大部分都是材料系的学生,我是化院的,所以大家基本上对大分子材料这方面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分组的时候,我选的的是功能高分子,因为我比较喜欢一些和实际生活联系比较近的材料。我们组的成员,一个和我一样是化院的,一个是物院的,其余的都是材料的了。

第一节课我们就订了今后做网站的计划。针对与功能高分子我们分了几个方面,我选择的是医用高分子。我们首先要针对于自己选择的材料,找一些资料、文献。我是在百度上搜索的,找到的资料汇总起来是有五个方面:医用高分子的发展,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要求,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老化”。针对于每一点我还配了一些图片,因为老师说过我们这个网站是要面对中学生的,所以多一些图片会生动形象一点。随后我们组员就把各自的资料汇总到组长那里,开始了网站的制作。我们在课上的一次讨论中,想到了一个创意:鲁宾逊漂到了一个荒岛上,遇到了哆啦A梦。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事情,一些方面就会遇到功能高分子。我们就由此展开对功能高分子的介绍。因为上学期计算机学习了一些网站制作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都是有一些基础的。

在这次研讨课中,我的收获很大。不仅了解了一些功能高分子的材料,还认识了一些朋友。另外在做PPT向大家展示的时候,既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自己的胆量。还有在小组的工作过程中,大家团结一致,互相提意见,都有很大的收获。

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选这一类型的研讨课。

 

研讨课小结

材料系 孔晨亮

 一转眼,七周的研讨课快要结束了,相比通史课,我在这里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课堂氛围。

自由开放作为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讨课里也得到充分体现。课堂上,老师不再承担知识的载体,而是知识探索的引路人,鼓励我们自己去了解。我想,在研讨课上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定理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在于我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的那些“软实力”。

虽然到了大学,但如今大多数课堂都显得略为沉闷,很多时候学生依旧在扮演着知识被灌输者的角色,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依旧欠缺,课堂效率也不高。但是,在这学期的研讨课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在发挥合作学习的引导作用,我们也摆脱了传统的被动学习,参与性,积极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合作小组里,我们由组长带领,提出创新思路,确立阶段性目标,明确分工,各自进展,发现问题后共同解决。虽然上课时间不长,组内同学也来自不同院系,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友谊形成迅速,关系巩固发展。我相信,即使研讨课结束了,我们的友情也能长存。大学的宗旨不也正是想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同学们与人相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多方面的能力吗?从研讨课的学习延展到大学的学习,掌握专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大学学习中培养的习惯,锻炼的能力才真正受用一生!虽然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研讨学习的机会并不多,但也不妨碍我们对这种合作自主学习方式的认同。

或许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学习方式的缘故,我还没有完全地习惯这种合作学习,这种完全依靠我们自身的学习方式,在交流探讨中提出的想法也没其他组内伙伴那么多,我也希望在以后的研讨课学习中继续提高!

 

研讨课有感

化学化工学院 杨方圆

当初想选这门“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最初的想法就是被能够学习网页制作和参观工厂所吸引,当然作为自己院里有名的“好脾气”、“有独特理念”教授的研讨课,选课时,是存着许多对于化学学习的期待的。

真正走入这门课的课堂,不能不说,它给了我很多惊喜。开课是以研讨课的开课目的介绍为起点,让我们这些参与者了解了什么是有利于学术研究,个人思维发展的课堂。作为一名学习基础科学的学生,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世界领先大学科学类课程的教育模式,其实所谓敢于质疑,探索精神等名词我们听过无数遍,但当我迈入南京大学这所研究性大学,分别接触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讲师,教授之后,我才逐渐对这些词有了更真实的体会。

当然,刚上完第一节课的我还是有些小小的失落,因为总惋惜于未能更进一步体会胡文兵老师的风采。但随着课程一节一节的进行着,我逐渐意识到,这其实就是研讨课的初衷,在这个课堂上,胡老师根本不是主角,我们的伙伴,和我们的队友之间的合作探讨才是这门课的价值所在。

其实做网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真正开始以后我才明白,合作才是最大的难题,为了 能够使我们自己的成果具备足够的吸引力,组里六个人有七八个想法,虽然不够成熟,但看得出,每个人都很希望能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讨论过程甚至一度出现小小混乱,不过想来,虽然分歧很多,交换想法的那两节课其实也正是笑声最多的时候。后面就是分配任务,查找整合资料,开始网页制作的任务了。其实网页制作原来就会,不过这次还跟组里的大神偷来了几招,得意呀,留着以后可以显摆了。

几节课之后,我们参观了南大校友办的工厂,其实参观工厂最大的感触是对于个人创业的认识。以前对于民营企业的认识太过于表面,真正走入工厂,我才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才是现实。眼前所见,比任何一个时刻都来得真实,来的直接。原来那些企业介绍的与国际上类似LG这样的大厂家合作竟然是这样的,有失落,更多的却是震撼。

写到这里,忽然就意识到了离别,与队友和老师课上20多个小时的相处,和课下各种的交流,我们要和这段经历说再见了,感想很多,但最多的还是对大家的祝福,希望大家都好,希望这门课能和我们一起成长的更好。

 

上公选课有感

生命科学院 王帅东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第十一周了,公选课已经入了倒计时了。虽然时间不长,只有八周,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才充分体会到老师在第一节课所传递给我们的观念,那就是学习将会是自己主动的过程,还有合作的重要性。

之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学校要开展这样的课程,因为课上我们完全学不到任何的知识。现在我知道我当初是错了,而且错的是多么的离谱。在课上老师交给我们的是真正的学习方法,那就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迫式的学习固然有其眼前的好处,那就是眼前的成绩,不过这都是虚的,当我们离开校园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也许我们会迷失在各种灯红酒绿之中,最后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我们现在就该养成一个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是我在公选课上的第一个收获。

然而,在生活中,一个人的力量却是渺小的,当我们遇到一个无法攻克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苦心钻研十几年,然后黯然神伤???也许还有另一个方法,那就是合作。对于我这样一个电脑盲来说,没有什么比让我制作网页更痛苦的事了。不过小组的其他成员却耐心和我交流,最后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那部分任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集体的合作的结果,是我们互相努力,互相信任的产物。这就是我学到的第二点,合作和信任。

希望这门课以后能越办越好,给大家的人生带来帮助。

 

课程小结

物理学院 赵羚伊

    八个周的研讨课转瞬即逝。

    这是上大学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一门完全自主性的研讨课,它不像上个学期所上的研讨课,主要以教授教学为主,基本上没有同学自主讨论的过程;而是完全把课堂交付给学生,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我很幸运的选上了这门课,充分地体验到了什么是自主性研讨与学习。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胡老师如此安排教学计划的良苦用心。

    第一次课就别开生面。胡老师没有讲授过多的专业方面的知识,而是提起自己的大学时光,提起当年的奋斗岁月,以此来让我们对大学,对人生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还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大家知道飞机什么时候费油最多?对,就是起飞的时候。而大学阶段,就是人生的起飞阶段。”其中的深刻道理,不言自明。专业知识完全可以自己习得,而胡老师的一番感悟,却能够让我们对如何利用好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而这些,是从专业书上得不到的宝贵财富。

    接下里的课程里,正式进行研讨。从自由分组,到选题讨论 ,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过程中,由兴趣引导,反而更有效率与热情。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之前就比较感兴趣的类淀粉蛋白质,查阅资料,做ppt进行展示,从中获得了很多关于类淀粉蛋白质的相关研究与进展,并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一边学着如何制作网页,一边试着在网页中把自己得到的一些知识清晰地展示在上面。与此同时,在每堂课上小组彼此汇报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大分子的知识,不仅仅是局限于自己所搜集到的关于类淀粉蛋白质的知识,小组交流,以很新颖的模式,得到了很高的效率,让课堂里面的每一个成员都体会到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同时在自己做汇报的过程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想起一位教授说过的话“一个好的科学家,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在大学四年里,要培养的能力,真的很多,而胡老师的这门大分子新生研讨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只要充分抓住机会,就真的会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每周一晚上的三个小时的课程完全变成了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时光,不同于整个一周其余的传统教学,给了心灵一个飞翔的空间。喜欢这样的课堂,能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比较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相信我会带着这种研讨自主的精神,走完接下来的大学时光。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心得

 物理学院 黄山

 还记得几个月前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时那份激动与期待。那时自己仍是怀着饱满的求知欲,期待在这座知识富矿中将自己变为渊博而丰富的人。我怀着对世界本质的渴望来到这里,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知识领域的前沿开拓者的一员。

 然而事实上,一个学期里,大学生活,却是吉米多维奇五千题,是学分绩至上的竞争氛围,是几百个人挤在一起的专业课,弥漫着昏昏欲睡的气息。时至今日我发觉,物理系的我们,都被保研、出国这样一些庞大的字眼击中,沉浸于“刷题”、“刷学分绩”这样机械的劳作之中,终于不再拥有那些对知识的渴求和那些貌似天真的理想主义,心甘情愿成为日复一日繁重学业的傀儡。

 而这门研讨课,显然是另一番天地。没有艰深的数学推导,没有死记硬背的大量公式,亦没有一二三的知识点和条条框框。我们全凭自己的喜好选择领域和查阅资料,小组活动讨论让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当然,让我更觉得可贵的是,我们不但在receiving information, 更是在 practicing skills. 它让我接触到了从未探索过的领域,除了使用DreamweaverWordpress制作网页,以及十分实用的PS技术以外,最有用的是从图片中提取文字信息和使用数学计算软件的技术了。为了达到某种需求而自发的self-education, 的确比仅仅由于考试的压迫而去学习,更有趣,也更让人印象深刻。

 记得第一堂课,老师展示了外国名校的教学理念。Creativity, Motivation, Passion, Critical thinking… 这些饱满的字眼,让我感到自己大学一个多学期以来过得是多么贫瘠而苍白。长久以来,支配我学习的,恐怕仅仅是Grades and pressure, 而鲜有Passion and interest. 我没有权利去抨击这样的氛围和这样的制度,也许仅仅由于我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迷失了。我想我需要的不是费力地追随他人的脚步,而是在茫茫荒原中开出一条自己的路。是时候找回失落的激情和愿望了。不焦不躁,不卑不亢。弱水三千,自取一瓢。

 Pascal said: “ All our dignity lies in thought.” Not until we get rid of heavy burden of life can we define our humanity.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总结感悟

工学院 王君良

 这学期,我有幸选到了这门课程,不可谓不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从材料到生命,作为材料系的一份子,选到这课的确也在情理之中,与个人专业相干性大也就意味着收获也就大于其他人。于是,从一开始就感觉到温馨的感觉。其一:和我同为材料的人不是一般的多,即是认识,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自是情理之中;其二:老师着实和蔼可亲,让人倍感亲切,笑容可掬,光是那一优盘就足以让我们感动到声泪俱下;其三:由于本人不善拒绝,在当上“生物材料”一组的组长后,惊奇的发现我的组员是如此多才多艺,易于交流沟通,同时也是如此负责,顿时就感觉我这组长纯属挂牌,有了如此可爱的partners,任何任务都不在话下。

由于本门课时研讨课,有研必有讨。于是在老师的亲切指导下,我们搜集各方面资料,在学长学姐建造的生命大厦上添砖加瓦,不求锦上添花,只想有收获满怀。就如老师所言,之前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仅仅是灌输式的接受,功利式的消化,然而这次我们一改常态,自己搜集资料,提高信息检索能力;自己整合,提高鉴别能力;然后与大家分享,提高沟通能力和演讲口才。可以说短短的几节课,我们所收获的超过了几学期所收获的。

尤其让人兴奋的是,这个课还有亲身实践与体会—塑料加工场之行。亲眼目睹一具具电视机外壳在我眼前诞生,才知道知识的力量,劳动的光荣。同时也感觉到还需要某些方面的改进,比如我看工厂里边的环境就需极大的改善,首先对工人的健康有损害,再者还有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有那个零件的后期处理较依赖人力,效率较低。这也是我们将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总之,这个课程收获无以言喻。也许,我们小组的网页还不是尽如人意,但我相信,我们已经达到学校习这课程的目的。

 

课程学习总结

天文学院  孙冰清

 短短的几周,一个融洽欢乐的小组就要解散;寥寥的几节,一个开放愉快的课程就要结束。虽说没有别离的伤感,但是还是有一点点不舍。这里,是我的一点感想,一点总结。

 总过程:小组长的苦和甜

这是我大一一学年唯一一门新生研讨课。之前有人和我说这种课“无聊”,但是我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感受。只要我去做,可以得到想象不到的东西。

老师最早两节课讲到的大学,尤其是对国外的大学的介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是的,在大学课本不是一切,课本之外的东西应该自己发掘;课堂不是一切,讲座和各种实践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很可能远远超乎想象。在开放研讨课上期望老师讲课本是很傻的认识,这是一个让我们自己发现知识的机会。出于对神秘的“高分子”极大的热情和听了老师的话,我作为一个之前和材料毫无瓜葛的天文系学生,竟然自告奋勇当了小组长,开始了我们的“纤维”之战

后来的几周不仅不无事可做,可以说还是有点辛苦的。起初我提议弄得“悬疑”一些,可以像侦探们得到的神秘罪犯的信息。但无独有偶,另外一个小组直接发展了“福尔摩斯”的想法,比这个想法成熟和优秀,于是我们经过讨论选择了修改为“通缉令”形式展现犯人的个人信息,从而完成介绍。

非常明智的是在第一周网站制作我们明确分工负责了人造纤维,天然纤维(棉麻毛丝),合成纤维,特种纤维和历史的文献和网络资料的查阅,搜集和整理。充足的资料为后来的制作提供了不少方便。并且,在他们提议下我建立了QQ群进行资料共享和问题的传递,还用飞信专门进行小组组会的通知。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将材料加工成“罪犯”很牵强并且很有难度,于是我们开始了新的调整。接下来的两周风格设计陷入了混乱,也是我作为组长没能积极调动的最“失败”的时期。还有坚持原风格的,也有一个同学青睐卡通风,还有我提出家居风格,有整整一周没什么进展,晚上讨论到了最后离开教室还没有达成一致,离开时大家心情也很不好。

这件事后来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让我忍不住想是为什么。我很希望成为一个好的leader而不是那种光吆喝别人干这干那的统治者,于是尽力听取所有人的建议然后做决定。但是后来发现有时候过于“民主”而没有加以引导和表达出自己坚定的立场,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强势不好,过于丧失主导性也不好,二者平衡才能达到一致结论。还都需要我抓住这些类似的机会,不断完善自己。

为了打破这种僵持不下的场面我主动提出我去制作一个网页框架,包括photoshop处理图片。几位同学有个比较擅长网页制作提出可以后面给主页做一些小的效果。于是我花了整个周末搜集合适的图片和处理他们,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网站框架。期间我电话中和身在浙大的双胞胎妹妹交流过,她也提出了不少建议,包括不应该把合成纤维城市弄得过于灰暗,显示出对人工和自然的爱憎区别就不够客观了,等等。所以说她也是背后一个重要的设计者。

从这之后一切变得顺利。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我们又开了一次小组会,彼此确定了制作内容和形式,大家交流很融洽。并且这次我提出必须一周之内完成,虽然其中有一个同学特别忙,比较委屈,但是这次合作都非常愉快,大家各自的内容全部按时完成。这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尤其是他们制作时遇到问题,都主动联系我询问我,没事我们还在QQ上飞信上和一起聊天,一点也不比身边同院系的同学要疏远。这点,让我无比开心,因为我们成功组成了一个和谐欢乐的小组,不仅仅是学习上,更是日常的友情。

后来,他们很信任的把总网站交到我这里“组装”,进展也没有出现开始时的问题。我想起老师说,收获最大的都是小组长,也许,真的是那种组织的烦心苦涩和组织好的甜蜜快乐的情感体验吧。那些个晚上挨着楼层搜教室休息室开组会的场景,那课上课下认真抑或开玩笑的“组长”的称谓,课下额外多做先辛苦郁闷又感到自豪的态度变化,都留在了这短短几周的时光中,闪耀着属于一个小组长的苦和甜,留在了这个短暂的学习旅程中。

 

资料整理:我的学习我做主

一开始老师就说了,从前的课堂,老师是主角,现在轮到我们了。

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当时各处搜集的资料,合成一个混乱的几十页的文档,后来删改加上调整补充,合成了12页的内容,是我负责的合成纤维部分的知识内容。可惜的是没能用足够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对资料的处理利用大部分限于搜集,筛选和整合,个性化的加工还是不够,这个还是很遗憾的。以后的学习还是争取能够学的更透彻,真真正正用属于自己的特色语言来表达。老师的这个期望,我没有达到,但是我已经能够通过这些体验领会这个含义,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在网站本身的制作,由于自己技术不熟练frontpage本身功能的限制,也遇到了种种麻烦,小到背景总是平铺显示,大到链接了之后顺序不正常改不过来了,等等。各种想方设法解决,也成为了这次“自主学习”重要的一部分。

原来离开老师的讲解,我们也能做到很多。整个过程老师的不断鼓励和指导,是我们一直乐观向前的不可忽视的推动力。

 

集体的实践:团体意识和实践体验完美结合

原来的学习都是单枪匹马。小组活动,也不过偶尔几个课堂问题的讨论。尤其到了大学,周围老师同学都是陌生的,高手如林似乎更加增加了讨论难度学习上十分孤单,至少我是这样的。

但是这次学习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一个在我们融入大学过程中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我和另外四个同学组成的五人组,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院系,而且没有一个人是材料系。但是我们为着同一个目标,拥有着同样的热情,这时候眼里已经不只是原来学习上的惨烈竞争,而是齐心协力的团结。组会、课堂、课下,我们或全体或部分的各种联系商量,让这个任务真正成为五个人合力的成果。

看了书又怎么样?查阅了资料又怎么样?关键是变成自己的,用另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让它发挥作用。开始我很怀疑这个网站的含义,没有多少人会看到,这只是个形式吗?后来发现这是一个手段,鼓励和督促了我们把找到的、学到的有用的东西,经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再重新表达出来。这也许是日后所有学习必经的过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再加工。

合作不是吹嘘,实践也不是空谈。我想结果虽不是那么创意新颖内容完整,但是这个过程对“合作”“实践”两个分量不一般词汇的践行,让我没有遗憾。

 

是的,这个课程,我们小组学习了纤维的知识,也听到其他组同学讲神奇莫测的蛋白质,花样百变的涂料,形色不一的酶;但是除了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所期待的新的学习体验,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态度,还有,友情。

而这一次的课程是不够的,未来将需要我继续凭着热情,在大学学我所渴望的一切,通过自己,通过更多的合作;通过书本,通过更多的实践。我相信大学四年的学习之路,会越走越宽。那么几年后我将像现在课程结束的时候高兴地说:我学到了我想学的东西,得到了我所想要的体验!

 

(老师,也许我的总结不够严肃,但都是我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很感谢您提供和引导着我们,体验了我所不知的大学另一面。)

 

“材料——从大分子到生命”新生研讨课小结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石凯

  在上学期没选上课的情况下,这学期幸运的选上了新生研讨课。刚选上时,对这门课没什么认识,只想着几个学分。但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就彻底的改变了这一看法。

  上课的是一位和蔼的先生,老师面露微笑,并不急于开始讲课。课前的简单讲解让我们眼前一亮。首先,老师对这类课进行了简单介绍。新生研讨课就是能够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带着好奇心,我们开始了这门课的初等认识。

  老胡介绍起他的经历,津津乐道,似乎每件事情都能让他学到不少的哲理。本着对各种物质的感兴趣程度,我们在老胡的指导下,顺利分组。作为蛋白质网页的参与制作者,我的小组选定了结构蛋白这个相对范围小一些的来做。小组成员顺利结识,确定自我的任务范围,第一次的课就以满意的心情收工。

  接下来便是一项又一项的考验。虽说大一上学了一些Frontpage内容,但也不是经常去碰这个软件,遗忘度比较高。本着对硬蛋白的好奇,我开始了网页的制作。从搜索硬蛋白的相关定义,分类,适用范围等等,到图片的配合使用,我从网上学到了不少硬蛋白的内容。作为科普的网站,通俗易懂最好。经过前几节课的磨练,终于在结束之前,交上了我的作品。朴实,易懂是最能形容我的网页的。

  在这短短的几周课内,我和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交流制作网页过程中的心得。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了友谊。这也让我在生活中得以获得他们的帮助。

  感谢老胡的指导和同学们的支持,希望老胡的新生研讨课越来越受欢迎。让更多的人在研讨课里学到人生必备的东西。

 

选修小结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付裕

话说这就是到了最后一节课了,我们就要开始结算了,结算我们这次选修课的所有事物了:我们交流过的信息,我们找过的资料 ,以及我们所有配合一起完成的网页。似乎所有的一切就在这儿,即是终点了。

想想一个多月前,我们才刚认识,当我第一节坐在教室里时,看到慢慢的人,我没有考虑过我竟然会有这样的一种方式和我的组员、组长相识,更不会想到自己会加工网页一个多星期。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结呢?我现在想起,还是觉得很微妙。

话说当初我来到这里的初衷,只是因为我对材料蛮感兴趣的,但是想想看,自己来到这堂课收获的东西,虽然远远地偏离了我的初衷,但是获得的快乐就是远远超过我想象的,就像是我当时看到学姐学长做的网页是那么的绚丽时,颇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看完成这些事情时,那时的心情会是怎样。

将近两个月,我一切的成果都体现在了我的网页之中,即使它不像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但是它确实是我的孩子,确实是我的东西,是我苦苦做了一个星期,才完成的‘杰作’。在我选上这门课时,我只是想要来听听我到底需要什么,但是经过这么多,我觉得我的热情的存在不在于我是否喜欢,是否了再其中,而是在于我想要做下去,我即会一直不停的向前走,无论前面的路有多的黑暗,我只想选择了,我想要我这颗想要做到最好的心,就会一直不停息,因为它就是我暗夜中的明灯。这就是我绝对的热情与狂热。

就像是席志远说的:你没有什么收获。是的,我没有去参观那个什么工厂,我也没有去像组长那样去组织整理我们做的东西,但是我能够到的不就是做好我该做能做的嘛?也许,我只能熬夜到半夜还在做我想要做的网页,也许,我只能在我尽量空出的时间内先把网页完成,这样子我才能有时间去做题,看书,也许,我就只能这样子。

仅从学术和知识方面来说,我能吸收的还是有限的,毕竟上课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交流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收获是无限的,我们在一起奋斗过,一起为这个网页投入我们的精力时间,当然也就在这之中,认识了我们的组员,像是小席,冰清,橙子。相处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确实是相当美好的,我们能做的,虽然只是在一起做做网页,上上课,但是相对来说,我还是觉得很高兴的,毕竟能在课上这样讨论,并且一起开玩笑这样我觉得就是很好的了(话说组长也是老爱跟我开玩笑),但有时候我觉得相处就是各种不同东西的磨合,有棱有角的碰撞才会有火花与反应的产生。

简单即好,热情即好,相遇即好。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我相信一切都有必然的联系,若非前世缘,我相信你也就不会看到这篇文章,更没有机会顺着我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

这即是我得的一切。

 

我的学习体会

工学院 李纪元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不知不觉中,大一生活的一半已经悄然逝去,这门课程也落下了帷幕。回想起开学初选课时的情景,心中难免会有一点激动。记得选课的时候,舍友跟我说:“你怎么选这种课呀?选一些人文的课不好么?这样纯理科的课不仅听不进去,还不好过,趁早退了选个别的课吧。”当时旁边跟我一起选了这门课的另一个同学就把它退掉了,可是我没有。当时心想:我选择了这门课是因为我喜欢学化学,我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算它有考试,我通过不了,拿不成学分又怎么样呢?重要的是我享受了探索知识的过程,再说只要我想学,又怎么会学不好。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想我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向自己证明,也向别人证明了我当初做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第一次上课,因为有些事情迟到的我,在教室外面看到老师对照着幻灯片在上面讲,学生们端坐在讲台下认真听讲——一切都跟我的想象一样,与课内的其他课程没什么区别。于是我走进了课堂,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这门课没有考试,没有书面作业,课堂以小组讨论为主,组员查找资料制作科普网站为结业形式,不仅仅需要笔记本也需要笔记本电脑•••看起来十分轻松,但其实充满了挑战。

第一堂课上,我们完成了分组,组长给我们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我分到的部分是功能高分子大类的光敏高分子。这是一个我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要想真正做好网站,光靠简单的从百度百科上复制粘贴一些资料是不行的,必须先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将这些知识梳理一遍,将自己理解的过程普及给大众,从而让大家能够对“高分子”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就这样,通过两个月以来上网查找资料,图书馆查阅书籍资料和论文,再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我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敢说完美,但起码能让我自己满意。

在为自己乃至整个小组的成果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我欣喜地看到了我自身学习生活的一些小改观,我开始习惯去图书馆查找书籍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我开始习惯上课时遇到不懂得问题或是与老师不同的想法时和老师交流,我开始习惯认真严谨的对待每个问题,得不到答案决不罢休•••

我想这才是这门课的真正意义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让“创新”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成为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想说,这种教学方式才是我所期望的大学教学方式,这样的大学生活才是我所期望的大学生活。感谢这门课程,感谢胡老师,谢谢您让我的期望得以实现,谢谢您让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祝这门课程越办越好,也祝我们的大分子园地越来越美!

                                                              

 

新生研讨课总结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郑肇杭 

  由于第一个学期我没有选中一节通识研讨课,本学期初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又选了几门通识研讨课。不久,当我再看我的课程时,突然发现多了一门研讨课——“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当时的我非常激动,更多的是一种期待。

第一节课比预期晚了一个星期,不过胡老师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每人发了一个4GU盘。课上胡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东西,包括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当讲到我们本学期的任务时,我诧异了——居然要做个网站。这可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上课方式啊!在看过前辈们的丰厚成果后,我们就开始分组。我有幸与周浩(材料系,也是我们这组的组长)、张婷、韩蕊蕊、陈婧(她们仨都是环院的)组成了一组,经过生思熟虑之后,我们决定选择一个前人(也就是前几届的学长学姐)没有选过的领域——涂料。之后,我们讨论了主题以及大概的分工。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下课时间,打破常规教学的新生研讨课就这样开始了,这第一节也必将成为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节。

  虽然曾经学习过如何制作网页,不过时过境迁,我已经忘了十之八九了。而这次研讨课让我重拾了那些制作网页的技巧。在接下来的几节课里,我学会了如何合作,如何交流自己的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我又多了几个朋友。我们小组也有了自己的丰硕成果,看着这做好的网页,虽然它并不完善,但我还是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欣慰。在这里,我衷心的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能将我们的涂料村办得更加红火。

  期间,胡老师还组织我们去参观工厂。(不过由于一些个人原因,我没有去)

现在新生研讨课就这样结束了,不过我相信这门课会越办越好。

 

 

大分子新生研讨课小结    

 材料科学系 林大钧

随着上学期的选课的落幕,原以为这学期还是一样没中奖的我,在上过一周课后才被告知选上了大分子材料这门研讨课,第一次去的时候只带着笔和笔记,原以为又是如普通的课一般,老师台上讲我们下面记的模式,但一进教室看到一台台的计算机还以为自己走错教室了。开始上课后,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在国际交流时的不同经历,觉得很有趣,同时也为不同模式的教育所震撼,原来在国外是这样教学的,原来课堂也可以变得如此有去生动,在这次研讨课上我想我学到最多的便是合作,当每个小组确定成员后,我们要做的不是像以前一样将全部揽下来自己做,而是每个人用他们擅长的领域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要学会相信队友,同时也要想办法让队友相信,然后每一周的会面便是交流一周下来自己的工作成果,这样的课堂与其说没法逃避还不如说是不想逃避,每个人都成为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人,也让我们的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同时在工作时,我们学会了如何获取各方面的数据,从以前单方面的获取知识变成现在的互动双方面获取知识。参加研讨课真的受益匪浅,如果还有机会还会再次参加!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小结

材料系 苏雷

 

经过一学期选修课的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在小小的集体进步了很多,我就谈谈我的个人方面的收获:   

首先是对大分子的认识,大分子顾名思义是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物质。从自然界的纤维素、淀粉、丝绸和甲壳素等,到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胶粘剂、吸附树脂和涂料等,再到生命大分子如DNARNA以及各种蛋白质等,大分子无处不在,构成了我们所处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生命的世界。本课程计划引导学生探索有关大分子在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知识,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讨方向由浅入深,可灵活掌握,并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科普网站,着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自主探索精神,并适当普及网络和网页制作技术。必要时将组织学生参观塑料加工企业,了解塑料制品(如电视机外壳、发泡塑料)的加工过程,对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加深印象。

我们负责的版块是硬蛋白和石凯同学合作,学习了不少PPT的制作技巧和网页制作能力,我们互相帮助,当让也会向其他同学请教,这让我们收获很大。慢慢地掌握团队学习是我最大的收获,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合作能让机械化部队成为信息化部队战斗力成几何增长,我们就是应该在以后的学习中多采取此类方式。另外正如老师第一节课所介绍的,要有批判精神,不是狭义的一味否定,而是通过深刻的理解和判断进行理性的批判,这也让我明白在存在分歧时候互相交流思想的重要性,正确了解对方的思想和观点才是做出判断的前提,不仅仅限于科学研究及学习方面,在今后的生活各方面都有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第一次接触新生研讨课,是新奇的,是令人兴奋的,也为我带来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观点,不得否认我在短短的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次要的,而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董剑峰

当我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每天盼望着高考结束,盼望着大学一个人独立的生活,更盼望着大学中自由的学习氛围。

但进入大学以后,我有些遗憾地发现,原来大学也要一步步跟着老师上课,做练习,考试,直到上了这门研讨课。

这门课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唱,我们在课上学会了网页制作,学会很多有关高分子的知识,而却都不是老师所教的!这在以前看来,似乎是很少有的事,但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的学习模式。

学习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拿学分,拿成绩,而在于使自己有更强的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新生研讨课的模式,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实现这些,而这期间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兴趣,当你真正有兴趣去做一件事,并且深入钻研下去,那么即使你会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你依旧会得到很多。

当然,新生研讨课,“研讨"二字是最重要的。在我们的课程中,要凭借我们自己的学习建立一个有关大分子的网站,而如果是一个人来完成所有的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图片处理,网页设计,网页制作这些工作,是很困难并且耗费时间的。这时,一个小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虽然在小组中,有时会有意见的不统一,但这不正是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的好机会么?让别人理解我们的思想,是在一个团队中与别人合作时必不可少的能力。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学习耗费时间而且并不会使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但试想,就连做一个小小的网页都需要合作的能力,工作以后的大的工程与项目怎么能不需要呢?

当经历了几周的自我学习与小组讨论后,我们的网页终于完工,而这所带来的成就感不是以前的任何考试成绩所能比的,因为这是经过我们自己的学习达到的。

最后还要感谢老师八周以来对我们的引导,是您让我找到了大学真正的学习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