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师按:我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能够理解课程设计思路,并且团结协作,经过艰苦的努力,达到并远远超越了我的预期教学效果。短短的一个学期也许并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早已养成的学习习惯,但是这个课程的经历将不断地提醒你还有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并将在更长的时间里慢慢地学会改变自己在中学的被动式学习习惯,适应未来的探究式学习要求,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谢谢各位的支持与合作,尤其感谢各位组长的努力,我相信你们的付出和参与必然与你们的收获成正比!祝各位学业进步,早日成才!


物院 沈明仁

    先说说我的个人的体会吧。
    在这一个学期的新生研讨课里,我的第一感觉是有点神奇。我竟然没有一本教科书。我敢说这是第一次,以前就是老师给我们暑假补课都不可能没有教科书,至少会印一点讲义之类的方便我们知道到底会上什么,学些什么。到现在为止,我都说不清我到底学了什么,但是又好像关于大分子的内容什么都学了。至少现在对我们小组负责的功能树脂这一块的综述性质的知识是掌握的很好的。而其他小组负责的几个知识区域,比如橡胶,纤维素这些我也可以说是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
这些知识有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找到的,但是大部分是和同学特别是和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分享得到的,有时候老师也会加入我们,一起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感觉很新鲜,很有一种大家共同学习的感觉。有时候自己在知识上的一些漏洞也会在讨论中暴露出来,但是经过讨论以后,一般这个知识点就很难在找到缺点或者遗漏了,感觉掌握得也更好一点。
    另一个最大的感受是我需要学习的太多了。从一开始,我自学的Photoshop到后来的Flash,Dream weaver,FrontPage这些在以前基本不敢想象亲自操作的软件,尽然一一被我使用到网站的建设中去。当然,这些软件有很多是通过向同学请教学会的也消耗了我很多的时间。主要是想做的太多,技术水平又受到一定的限制。现实中,一旦有什么难题无法解决就会拖上很长的时间。这些错误往往会的人很快就搞定,而一旦你的技术本身有缺陷,那就非常让人纠结了。往往弄半天也解决不了问题,但是熟练的同学,三下五除二就轻松搞定,让人很无奈,但是也提高不少。这些技术性的软件就是这样,熟能生巧,越用越熟练。越是这种无奈之后就越需要练习,对人帮助最大。不过相应的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消耗时间的过程。好在这门课是在周五,一般我们小组都是周六各自做一下,周日再一起讨论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很新奇,感觉有点像托福听力里经常出现的必考场景——group study。我们每一个人都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队友合作完成学习。这一过程对我的帮助很大,体现在学习,沟通,合作的各个方面。
    虽然我觉得在课程上收获很大,特别是在学习中提高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希望老师可以改进的地方。
    1. 我们班的人员构成上。
    我觉得我们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了一个让各个院系同学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去接触、体会不同的思维、方法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但是现在班上化院的同学有点偏多。我是物理系的,在这个班上感觉有点奇怪。这个感觉不好说,感觉和大家的交流似乎思维上有点不同,可能受到的思维训练也不同。我和化院同学就某些问题的理解是不同的。感觉化院同学更喜欢具体的对某些性质的概括与描述,事实上我们系最喜欢的是概括某个数学的规律,比如像麦克斯韦方程之类。当然这种方法对于大分子的内容并不完全适用,有时候数学也不是万能的。这一点是在和化院的同学相处过程中体会到的,也是对我的思维帮助最大的一个方面。现在至少我也开始关注具体某些性质的描述了,也更加适应现在化院同学描述某种体系的方法了。他们的具体刻画能力,包括对很多事物的总结归纳能力确实是我们专业课中很少涉及的,特别是在大一我们系只开了几门理论性非常强的科目的情况下。我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科学语言,这也是一种艺术。适当增加一点其他院系的同学就可以让大家接触的面更加广泛,更加有利于大家的思维提高。
    2. 关于网站内容的建议
    现在我们的网站应经基本建立了。但是我觉得可能因为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是学理科的,所以在网站内容的进一步开发上做的并不太好。具体的说,就是我的介绍更多的是偏向理论的偏向科学性质介绍的。比如具体大分子的性质,制备,特点等。但是在一些人文层面的内容上做的并不是很足够。当然这个具体的实施细则还应该和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功能高分子小组可以结合像上次参观那家生物降解材料公司的经历讲讲环保新材料推广的难度所在具体原因,如果有法律,社会专业的同学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分析一下国家具体的支持力度或者政策因素的影响等;DNA,RNA的题目可以涉及一点比如克隆人的伦理,法律,道德方面的具体的辩证关系,还有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是造福人类还是带来灾难的辩论,虽然基因工程可以造福人类,但是也出现少部分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始像掠夺黑人奴隶一样开始掠夺基因的现象,还有基因完全解密是不是新的歧视等;讲橡胶的小组可以尝试讲一讲橡胶和人类战争的关系(记得有人认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一个战略目标就是抢夺东南亚的橡胶资源);还有就是我们的每一个小组事实上都是可以和经济学的知识相联系的,具体的推动科学走向应用的其实还是有经济效益的考虑的。当然这些内容很多都没有定论但是对于我们提高网站的思想深度很有好处。就是把网站做的更思辨一点,多一些这种人文思考在里面,希望给能够看到我们网站的人带来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也可以让他们接受到人文的熏陶。记得爱因斯坦就说过:”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一点我觉得亦可以灌输在我们网站的方方面面,也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当然这个专业难度很大,有些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学科,或者一个热点的讨论内容。我想可以多招一点其他院系的特别是文科院系的同学进来。还有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我们可以链接到别人的网站或者介绍相关的著作给访问网站的人,这样可以减轻工作量。
    3. 设立专门的活动记录区
    虽然我们的网站主页可以不天天更新,但是应该专门开辟一个活动集锦部分,专门把我们的历次活动做个记录,功能就和空间日志一样,记录每一件值得记忆的事情,把活动图片,同学上课的演讲图片还有视屏等,配以合适的文字解说,记录下来,更加完美展地现我们的风采。
主要就是这三点建议。有点零零碎碎的,想法很不系统,希望老师原谅。
    最后还是想说一声,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这一个学期中收获很大,进步很多。虽然我们的网站做的有点粗糙但是自己的做的网页看起来也很不错。
    谢谢老师!


化院 冯凯波
    起初选这门课的时候,以为是像其他研讨课一样,讲解最新科研进展读论文之类的课程。这种化学课要求做网页的事情,还是第一次遇到,也没想到会当上组长。虽然没有其他课程专业性强,不过至少是轻松的多了。
    说到网页制作,由于之前有学过Photoshop,所以对图片处理还是比较在行。不过当时没有下载到FrontPage,而且其功能实在太弱,故而选用了Dreamweaver。以前就一直没有学会,这次又买了一本书自学,不过用到的东西其实是比较少的,但因为有Photoshop辅助,所以网页效果看上去很好。刚开始自学的时候还是较为吃力的,但后来对Dreamweaver逐渐熟悉,网页的模板也固定下来,便要省事一些,关键转移至网站的内容上。
    起初的设计,只是想在普通网站的架构上,放上较为有趣的内容。现在与之前之alpha版的设计对比,除主题外,实无多少相似之处。也说明设计理念时刻都在变化之中,现在的设计要远好于最初之版本,以后尚未完成的部分其设计也不一定会同之前所述。
    橡胶国这个想法,是在做网站的封面时突然出现的。当时觉得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个国家的形式,各类不同的橡胶各成部门,放上理论性较强的东西,偏应用的就放在“大街”上,再加一些用来搞笑的调味部门。大框架如此,现在也正在实施中,细节部分可能还会有变动,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要写的文章是充满趣味性的,则不仅读到他们的人会觉得有趣,写起来也有自娱自乐的感觉。
    起初的时候,以为是学不到除了电脑之外的其他知识了。不过制作网页撰写内容的时候,自然对相关知识渐渐熟悉。
    就像如果给人授课,对要讲的东西肯定会比听课的人了解的更多,也会去自己仔细研究。写历史部分的时候,就出现了不同的书上记载不同的情况。先根据一本书上的记载写,后来发现其结论与既定事实自相矛盾。如《高分子世界》上称,俄国在一九一三年建立了大规模生产丁钠橡胶的工厂,若如其所述,则俄国才应是最早生产合成橡胶的国家,此与事实不符。在网上也有部分说是一九一三年,部分称为一九三一年,在网上查找了很久,最后才确定为一九三一年。这种例子之后也发生过几次。
    做成果展示其实还比较轻松,主要就是拿出自己做的网页和大家交流。以前没有做过这种展示,开始的时候比较紧张,后来就习惯了。以前也没有和教授争论过,事后感觉还好,不过当时还是有些不太舒服,也有可能是展示做的时间太长导致的。然而遗憾的是有时对于其他同学的展示,则很难听得进去,可能是由于做完展示以后耗费精力太多导致的。
    虽然有人不认同这种拟国家化的模式,但并不代表自己的立场会因此就被放弃。不论写得多么通俗易懂,如果不具趣味性,则很难激起读者兴趣。若是要寻找相关知识,自有各种百科可去,而非本站创立之目的。网站本来也是针对高中生和非本专业大学生,而其主要目的则主要是使其对此领域能有些许兴趣,而或许能自己去探寻更多的信息;而不在普及橡胶相关知识,因为它们大多数与生活脱节,少数有联系的也并不十分有趣,很容易被遗忘。比之授人以鱼,
还是授人以渔更好。北大的BBS上就有他们的化院写的两个系列:《元素的世界》和《分子共和国》,反响十分热烈。只是北大相关管理人员目光短浅,故步自封,切断外网对未名BBS之访问,所以《分子共和国》的后二十篇鲜有人知。即使如此,前四十余篇仍然为爱好化学之中学生所推崇,在百度化学吧和其他各个论坛上都有较为强烈的反应。
    对于只是想查资料的人来说,无论网站做得多好也不会特别有兴趣,故而不属于主要针对的人群。团队的合作也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一个人做工作量会比较大,但有组员查找资料、帮忙撰文,压力便减轻一些。但如果小组成员过多,则办事拖沓,效率将受到较大影响。另外PowerPoint在展示中被过分使用,以至于虽然有的小组理念较好,但终究只是理念,而没有来得及或能力不及转换成网页。往后之课程,似应限制其使用率,而更应注重网页本身之展示。
学期开始时老师曾试图组建之技术组,最终也没有成功,这与对同学电脑技术的过高估计有一定关系。今后似可招一些计算机系的同学,如此则可有人担任技术组之工作,也使各位同学的网站设计理念更易实现。
    网站设计现在要暂时告一段落。不过既然开始了就一定要完成。期末考试结束后将有大片空白时间,可以继续网页的设计,预计暑期就能得到成品,至少可以完成简中版之成品。

化院 李坤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新生研讨课的学习,第一次尝试制作网页,第一次体验以我为主的学习方式,第一次到外面参观学习.
    总之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全新的意味着一种挑战,也代表了一种机遇,于我而言,这一学期的课程不能算的上成功但至少我有所收获. 刚开学时,带着对新鲜事物的的热情以及对建一个属于我们的网站的憧憬,充满热情的想把它做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两点:一是做网站并不是那么困难;二是想做个好网站真不是那么容易.总体而言我的网页制作是失败的,但是这种有益的尝试过程对我却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尽管我的网页制作水平还是很低,但我做了,我认为我就有提高,或者说有自己的收获.
    其次,我认为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参观工厂的学习,尤其是第二次参观,该公司老总的讲述,让我对商业以及我以后所直面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我也希望老师可以把这种学习方式保留下去,因为只有了解了社会,我才知道我该干什么.
    当然,在我看来这门课是有不足的.首先,对知识的学习上并不算成功,由于讲解以学生为主,,很多的东西并不透彻,且常常是上课讲完下课忘,效果甚微.其次,对激发同学积极性上,老师应该换一种方式,仅仅靠点名而非自主我觉得效果不大,且提出的问题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同时也希望老师更严格些,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后来严重的旷课现象迫切要求老生更严厉些.
    不管怎样,我很支持胡老师的教学方式,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或许我们第一年并不十分成功,但通过老师的调整.我相信以后的课程会越来越好.

化院 王玉珏
    一学期的新生研讨课程已经结束了,在胡老师为大家营造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我们小小的看到了高分子的概况。在和高分子相处的一学期中,我确实是有所收获的。在各组同学们的展示中,我接触了功能树脂、橡胶、蛋白质、DNA、纤维素、生物材料……虽然没有深入理解专业知识,但这种趣味了解的形式已经让我对高分子有了想要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
    在这一学期的课中,可能很多同学会抱怨老师没有讲“知识”。其实我也这样认为过,老师上课要求太松,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但后来仔细想想,其实老师确实是在培养我们对高分子的兴趣,与其严肃的灌输知识,不如帮助我们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了解,这样学习下来的收获一定是更大的!
胡老师在这学期,组织我们两次进行工厂公司的参观,让我们理解了高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应用流程;在与公司领导的交流中,我们甚至可以学习到商业运作的知识。还有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演讲视频,以及结合自身的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经历,都让我们改掉了原来认为世界顶级的学者们一定是严肃古板苛刻的观念。现在,我们对这些权威人士从敬畏变成了敬仰,喜爱。因为胡老师让我们认识到了他们风趣的言谈,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各异的人格特点。我觉得这是我在这门课上最大的收获。
    胡老师自己的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大学应该是充实自我的地方,而不是大家一直抱怨的寂寞等等。老师最后一节课说的要我们有信心,看到各种专业文献用中文书写的未来。我很喜欢老师这种乐观中带着笃定的信念的口吻!
但是,我还是有一些建议的:我认为在网页制作方面,我们算是比较失败的,和当初的设想的差距也不小,而且大部分课时都用在这个上面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所以我建议老师,以后可以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网页具体制作的工作,至于我们这些化学学科的学生,提供一些思想性的点子我觉得效果会更好。其实和计算机专业的研讨课来个合作也是不错的呀,对他们当一次实践,对我们也可以得到一种帮助,我想这样制作出的成品效果会更好!
 

化院 肖大威
    从幸运地被选入大分子选修课到如今小组设计的网页即将告捷,时间匆匆流逝。在胡老师帮助,成员间互相合作下,我作为纤维素的组长,很骄傲的能将我们的成果展示给更多关注大分子的青年朋友。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课本上无法吸收的知识,特别是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现在我大概总结了几点收获,希望能在以后学习中继续拓展。
    一、领导能力:从第一节课开始,我自愿成为纤维素小组组长。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通过短信和组员间交流,大家逐渐形成默契,能在较短时间在某个问题上达成共识。我渐渐发现自己的领导能力也在提高,虽然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相信一次次锻炼, 我会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二、网页制作能力:在这门课学习之前,我仅对frontpage有一些简单接触。胡老师明确这学期学习目标是最后建立网页后,我们小组在网页设计上绞尽脑汁。通过查阅书籍,还有其他同学在课堂上的讲授,对于PS技术也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感谢冯凯波同学在网页制作上对于我们小组的帮助。
    三、查阅资料能力:这个网页设计需要大量资料,我们小组通过各种资源的收集,先后在课堂上进行了四次PPT展示,向大家介绍了纤维素的各方面应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对纤维素相关知识有了更深了解。在资料筛选与整理方面,也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合理排版,资料在网页上得到清楚展示。
    选修课即将结束之时,我想感谢这门课给我带来的这么多财富。作为新生,通过网页设计这种新颖方式接触这些专业知识,对我以后的化学专业学习大有裨益。同时,我想给这门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望胡老师能遴选一些正确的观点,如果对您的教学有帮助,我将莫大荣幸。1.课堂形式可以再活跃一些,各小组间讨论可以增多。2.如果能请网页设计方面老师进行一次讲座,会对我们的网页设计带来很多帮助。3.PPT展示内容可以更丰富多样,比如分享网页制作过程中大家遇到的问题,趣事等。4.每次参观如果能要求写一篇感想也许或对参观的意义有所深化。5.小组间可以更多竞赛方式,无形督促大家努力克服网页设计的困难。
最后希望这门课程能给更多对大分子领域有兴趣的同学带来帮助,开启对这个领域的求知欲望,把我们网页不断丰富下去,当我们以后上网时能骄傲的给别人介绍这些我们自己设计的网页。感谢这学期胡老师对我在大分子知识上的引领,祝胡老师工作顺利!
 

化院 杨文兵
    在这一学期的新生研讨课中,我学到了一些东西,这些在其他课上是学不到的。学习了一学期的“大分子——功能树脂”,通过自己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制成课件最终完成网页制作这一过程,特别是课堂上同学们一起讨论提建议,可以提高自己在许多方面的能力。这个课给了我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能让我们随意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让每个人都体会到了“站在讲台上作报告”这一过程。并且可以让我们了解各方面有关大分子的知识特别是对自己所选的题目的知识比如说“功能树脂”有些更为详细的认识。
    但是,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老师在课上很少涉及你所研究的东西,比如您研究高分子结晶,可我们所知道的也仅限于此,若是您能向我们做一些介绍,我相信我们会在这个课程结束时更有充实感。
 

物院 王煜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是一门化院开设的通识课。
    作为一个物理系的学生,我没有感到太多的因为两方面知识的的不合拍而引起的不适应,因为这门课采用的方式更多的是学生自主的交流。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制作网页,并通过在课上的展示,相互切磋。我认为老师采用这种授课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自主性和在与他人的相互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看法观点。因为这是在研究阶段很重要的两种品质:自主与交流。
    确实,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虽然在化学专业方面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但是,在学习科研品质上却领悟到了很多。而且学会了制作网页和PS的一些初级的技能。
    老师组织我们去一些地方进行考察,我们也真正的看到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到化学工业的一些流程,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进行印证,避免了纸上谈兵,空谈理论。是我们深受教益。
    但是,正是由于本课程的学生自主性,使得我们感受一些压力。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制作网页,这要求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比较好。为了制作一些东西,我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技能,这对于本身时间就比较紧的我们,无疑就是一个挑战,因为化院和物理本来就不是轻松地院系。为了避免要学习太多的东西,我们组必须有自己的分工,比如我负责PS和网页素材,沈明仁负责网页制作,化院的赵亚菊和杨文兵则收集资料制作PPT,这是他们的长处。为了这门选修课,我们跑图书馆借书,上网学习如何制作网页,比本专业还要勤。
而且我选择这门课的初衷是为了学习一些化学方面的知识,但由于这门课的特殊形式,我没有学到太多的,仅仅是自学了一些。所以我希望老师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能适当的增加一些化学知识的教习。这样能更多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就是我对这门课学习后的一些感受。
 

化院 吉于成
    学习了这学期的新生研讨课——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我获益匪浅。
    首先在学习主动性方面,我懂得了知识是靠自己去搜寻和学习的,一味的去听老师的讲解是满足不了我们南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的,自己应学会去寻求、发现和学习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与学识!
    其次,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培养了我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搜集和相关网页的制作,且分工明确,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试想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团结协作,即使他再有才干,也不会取得别人的认可。因此,我们要学会与他人进行团结协作。
    另外,为了满足这门课的需要,我们不仅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技能。比如网页的制作、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应用、动画的制作(Flash)等等。
    同时,通过同学们上台介绍自己小组的进展,我们也获得了相关的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总之,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我希望下学期还能选上这样的课!
 

化院 王超然
    经过半年研讨课的学习,可以说,得到很多。
    首先是最基本的,一定的化学知识。特别是课程没有采取老师教授,而是自己学习搜集和同学间交流的方式,使得知识的获得更主动,可以说自己能更好的消化这些知识。
    其次是合作表达的能力。这次的研讨课,区别于其他的独自学习,我们以团体小组的形式一起完成学习的任务,因此,在小组中和组员的沟通,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真正有能力的人,绝不是单打独斗的个人主义式的英雄,而是能够带领,能够凝聚一群人和他一起做事的人。并且,当我们真正踏入社会也好就业也好,做研究也好,在目前日渐激烈的竞争的局面下,都需要寻求更多的合作,但鉴于很多的原因和强烈的传统思想,中国人的合作能力一直很差。
    因此,从大学阶段就培养我们团队合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认为,培养的有效途径无非就是让我们到团队中去,体验团队合作的过程,从中摸索与人相处的艺术,在合作中,我们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身的不足,学到别人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是非常可贵的。
    并且,此次的研讨课除了最后的网页成果外,过程中一直需要我们将小组的成果进度汇报给全班同学,这是对我们表达能力的一项锻炼。要想将自己的成果很好的传达给别人。首先要求对内容充分深入的了解,其次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这都是新生研讨课想要锻炼我们的基本技能。
    然后这次课程中让我收获很多的是两次外出的实践参观。因为个人原因,我错过了第一次参观活动,只参与了第二次实践活动。我很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的机会,让我们能接触到很多真实的,社会的实际运作过程。这不是指化学专业的知识,而是给我们了解社会的机会。我一直认为,虽然我们是化学专业的学生,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困在学术的实验室内,不应该提前将自己限制。而且,很大程度上,我们需要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所用,是需要将知识转化为最终实际的产品。在这个意义上,接触和了解更多的商业企业对我们是非常必要的。
    在和公司经理的交流中,我也觉得收获良多。我需要接触不同的人,不仅仅是老师,同学,还有商人等这样不同行业的人。因为他们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接触这样的人,能让我站到他们的观点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这对我思考问题提供更多的角度,拓宽我的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我觉得一个人能到达怎样的成就与他所掌握的信息量是成正比的。这里的信息量不仅仅是知识,人脉,也包括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角度。拥有更多的角度,就能更广阔的思考问题,免于狭隘,也代表着拥有多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
    这非常重要,因此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十分感谢。
    最后我收获到的一点是研究问题的手段和态度。我们习惯于获得知识,习惯于思考问题。我们拥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我们这一代学生依然缺乏一种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创造力。如何由一个命题展开研究,是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仅仅提供一个方向,接下来的细节,如何操作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我们需要去想象问题的多样性,创造出不同的解决途径,然后去思考和判断每一种可能性。接下来的,才是具体的操作中上面提到的团队合作也好,获取知识也好,表达也好等等细节的问题。
    这次的研讨课给了我这方面锻炼的机会,觉得很有收获。
    当然,因为第一次参与这类课程,也由于个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在课程中很多时候想做的东西都没有能够付诸实施。很多地方有好的想法却没能实现和做好,这是此次课程让我遗憾的地方。
    并且,课程目标是建立科普网站,对于网页制作和PS等的技术要求太高,我们有无数的想法也好,创意也好,真正将它创造展现出来是缺乏技术的。因此会让大家有找不到重点,无法着力的感觉。希望老师能在今后的课程中改进这一点。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建议。
    总之,是不长的时间,但是收获还是很多的,和老师同学的相处也非常愉快,感谢老师的用心设计和指导,也感谢所有的同学。希望大家教学相长,各有收获,这样,此次的新生研讨课程就非常值得了。
 

化院 王振华
    这学期我参加了新生研讨课从材料到生命。作为一门研讨课,老师并没有讲太多的知识而是以网站的形式让成员根据兴趣选题,让有着相同兴趣的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共同完成网站。这种形式不在于老师交给了学生多少东西,而在于学生对于关注的话题有多大的兴趣,是一种学生自行学习的方式。同时老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彼此之间的讨论,增进学生对于整个大题目的综合了解。
    参加这门课的收获就我而言主要有两项。
    (1)学会了制作网页的技术,练习了上学期计算机课所学的frontpage的内容,复习了网页的制作的一些技巧。同时与同组的冯凯波一起制作网页的过程,使我学会了使用adobe公司的DM工具制作网页,也学会了利用photoshop对所得的图片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里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讨论,将原本比较抽象的题目逐渐细化。这样做让我们小组中每一个人各自负责一个小题目。我自己负责的题目是天然橡胶部分。同时制作了进度安排,根据我们上课的时间做出了进度安排。以使我们能够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网页的制作。事实证明事前有效的规划,让我们的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效的去完成任务,同时每一个人也有了责任心,不至于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
    这就是这门课程给我的第一个收获,锻炼了我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将大问题逐步细化为小问题的能力。
    (2)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老师组织了两次参观活动。这两次参观活动对参加课程的大一学生很有实用价值。
    两次参观所选择的企业都是塑料企业,参观华格集团的时候,华格的工程师给我们介绍我们塑胶管的生产过程曾说:准备好的原料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放置才会用来加工生产。事实上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差距,理论上行得通的事情,在实际上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机会。很多在理论上并不明确其原理的事情,在实际操作中是很却是有效的。仅仅拘泥于课本上的东西有时候反而不能解决问题,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其实可以很有效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第一次参观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所学的知识想要实际使用时,就要经过实际劳动过程的检验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否则就只不过是书上的教条,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第二次参观的是比奥格公司。是一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公司。以前对于可降解塑料的认知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认为生物降解材料是成本很高的东西。而参观后才知道生物降解材料已经能够在成本上做到比石化材料更低的成本了。同时,比奥格公司的总经理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将奥运会作为一个绝好的公关机会,去推广他的理念。我们在书本上所学的只是跟多的还是关注于生物材料的成本,这事实上是已经过时了,而很多书并没有更新相关内容。学生所接受的理念还是很陈旧的东西。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在于书上说什么,而在于去自己探索相关内容,甚至是去亲自参加一些实践,才能真正的了解生产。仅仅看一些过时的材料是明显不够的。
(3)有所感触的第三点就是课程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自己所关心的话题。同时也可以对自己平时在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这不仅给了相关组查找资料的动力,让他们在相关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深入的阅读,不像从前一样仅仅是进行一些比较浅的阅读,同时也给了对于相关问题有所谓疑惑的同学可以借机解决一些自己存在已久的问题。这样做对于双方都有好处,相互促进,共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收获。
 

化院 杨晨晔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课程—新生研讨课。在短短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感觉这门课有很多特别之处。
    首先,不同于以往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形式,在研讨课上,老师不断鼓励我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想,并且鼓励我们思考,发现问题,并且交流解决。
其次,关于作业,研讨课上,老师要求我们制作一个科普网站,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制作网页。这不仅锻炼了我们制作网页的能力,还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查找文献的能力。我们组选择了生物材料这一课题。我们最初对之毫不了解,然后自己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找资料,从而对之有了大概的认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新鲜,而且能让我们对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但是我们组对于制作网页都不很在行,因此这项任务显得有些困难,最后请了别的同学帮忙。。。
另外,让我感到特别惊喜的就是这门课组织了两次参观活动。以前我们的学习都只是照着书本学习,不了解知识是如何实际应用到生活生产中,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通过这两次到工厂的参观活动,我们对此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我们可以和工厂的工作人员进行近距离的交流沟通,这给了我们这些整天呆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一次很好的贴近社会的机会。我们还见到了很多新奇的设备,并了解了它们的用途和大概机理。这两次参观活动,我虽然只是浅显地了解了一下大概的情况,但是确实获得了很多新鲜的知识。
 

化院 张翔宇
    本学期我有幸选到了由胡文兵教授主讲的新生研讨课——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胡教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授课注重学生自主研讨,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和空间,使得这门课程生动活泼,更使我受益匪浅。
    本学期课程中,胡教授以充分发动学生自主性为目标,开创性地将知识的学习与网页制作联系起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关网页,一方面向大众普及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知识,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检索、筛选信息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了我们对于高分子化学的理解,一举多得。
    我们组制作了关于DNA方面的网页,利用网络、文献等各种手段,收集了许多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知识,通过制作网页,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记忆,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关于DNA的历史,其中有些是高中学习过的,但更多的是我们从未听说的。现在,通过网页,我们不仅得到了化学知识,更得到了一些启示。所有科研成果的得来无一不是无数的实验,缜密的分析,甚至是一点点运气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激励了我们夯实专业基础,为科研奋斗终身的决心。对我们的积极进取起到了积极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小组不仅有化学系的同学,还有电子系的同学。大家互不相识,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走到了一起,团结协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做出了网页的雏形。虽然我们制作的网页在大家看来也许十分简陋,但是网页背后有我们的努力和想法。我们的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组长负责构思统筹,组员负责搜集整理,有条不紊,作出了效率。这里特别感谢李延平同学,电子系的课程原本就比较艰涩且紧张,他依然能抽出时间,为我们的网页贡献了许多资料和创意。
    课程中我们参观了两次工厂企业。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场面十分活跃。大家增进了友谊,相互之间加深了认识,同时对于化学原理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动力,让我们清楚了化学研究最终的归属还是生产实践,使我们不至于只顾埋头做学问而忽略了生活实际。这一点,是在学校中很难真正理解的。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们对于自己人生的思考才更进了一步。
    最后,感谢胡教授百忙之中还要关注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成长,帮助我们进步,给予我们指导,使我们不至于毫无头绪,乱作一团。这堂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课程中学到的人生的道理和科学精神,这些都将是我们一生受用的财富。感谢我们的小组,感谢我们的组员,感谢我们的同学,感谢我们的老师——胡文兵教授。这门课,我们将一直铭记,并将我们的网页保存下来,因为其中凝结着我们的劳动和智慧。
 

化院 周扬
    这学期选了胡老师的新生研讨课,老师和我都是第一次上新生研讨课,我觉得很新鲜。第一次上课,老师就发了U盘,很激动,也很开心。后来告诉了同学,他们都很羡慕,而且大家都在谈论。第一次,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讲诉了自己在复旦求学的日子。老师描述本科时候那么认真的求学,那么认真的学化学。很多本化学书展开一起看,然后发现其中的错误,上课挑老师的错……我觉得是很充实的大学生活。
    后来,开始分组,做网页,讲ppt。说实话是,感觉自己上课并没有学到多少深入的东西,只是了解了一些高分子。然后就是做网页,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可能是大家都是一开始上吧,都没有多少经验。也可能不习惯这种上课方式。
    老师还带我们去参观了化工厂,都是一些很成功的工厂。这样,我们对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对化学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所学的知识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更激发了我们学化学的兴趣。
    老师说我们要对社会做出贡献,有两点:一,你的研究写入教材;二,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也觉得更应该以这两点来衡量我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否得到了体现。
    虽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但是我更觉得我学到了一种更重要的东西——精神。就是老师告诉我们的要不断探索,不断质疑,不断追求!要敢于怀疑权威,不要全然相信。我觉得这是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种质疑的精神。这是搞科研的人们,不,不仅是搞科研的人们,更是新时代的人们,新时代的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精神。
老师还讲大学重要的是培养新时代的人才,领军人物,培养学者。我们现在还有好好学习,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可以做真正的人才。
 

化院 汪瀛
    从这门课程我收获了很多,虽然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学习到多少,但却是我对于化学或者可以说是科学有了新的认识。高中我参加化学竞赛,所以我高考后我报了南大的化学化工学院,来到大学后大一的专业课也就是《大学化学》以及实验,但《大学化学》这门课给我的似乎是一种枯燥的感觉,虽然平时也是在按部就班地在学,但对于化学似乎并没有很大的激情。而这学期的选修课中自己收集资料做网站,在做网站的过程中自己需要学习,并且对于网站上的内容要进行取舍,在其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脱离于老师自主学习与探索的乐趣,同时也增加了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另外,虽然做出来的网站并不是很优秀,但做网站这个过程也使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当通过互联网进入自己亲手做的网站时,自己心中也有着很大的自豪感。通过小组分工,是每个同学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虽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但通过大家的协商和努力,最终也能找到较为合理的办法。
    不过我对于这门课程也有着一些建议。我觉得在课堂上的交流应该加强,可以每次花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让两位同学对于自己感兴趣并有一定了解的知识做个小演讲,一个学期下来基本每个同学都可以演讲一次。还有对于做网站,我觉得应该早动手开始做,像我们这个学期就是开始做的有点晚,到最后就很仓促,在前期可以边构想,便开始收集一些做网站所需的知识,图片等,而对于一些问题是可以在做网站的过程中解决的。还有我觉得有机会时老师可以就生活中一些原理较简单又与我们的课程较接近的产品做一些介绍,或者可以将这些产品介绍给同学,让他们下去自己收集些相关知识了上课做小演讲,我觉得这样会更加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后我觉得外出参观可以更加多些,也不一定就是都要去工厂,还可以去参观一下我们化院鼓楼的一些实验室,这样也可以增加兴趣。
    最后,祝胡老师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果,祝这门课程能越办越好,让以后的同学们能更加有收获,也祝我们自己能够有一个精彩而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商院 卞芊
    一个学期的新生研讨课程悄然而逝,留下了成长的记忆。两次出行参观与高分子有关的化工厂后在油菜花地的合影留念、分小组讨论并完成最终网站设计等课程设计跳出了以往的教学与学习模式,第一次参加新生研讨课的我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它将给我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带来的不小的影响。
    ——概述
    一、主干感悟与成长
    都说很多时候改变与影响是潜移默化并深久持远的,而这一两个能使你认识自己并使自己愿意迈出改变的那一步的机会并不多。“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趟持续的并不久的旅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首先,通过这门新生研讨课,我进入了化学与化工学院与化院的18名同学以及一位来自数学系的同学进行学习,这门课程给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互相沟通讨论的机会,我们各执所长,为着课程的目标以及自己的成长共同努力着。在这门课上,胡文兵老师作为一个协调者引导着我们按着课程的规划顺利进行,学习的主体已从传统的老师身上转移到了我们身上。我们20个同学选择了橡胶、功能树脂、生物材料、纤维素、蛋白质、DNA六个方向进行分组,最后由李坤、梁晨晔、张蓉还有我组成的生物小组就诞生了。我们从天然生物材、合成生物材料和医用生物材料三个大的方面按我们自己的理解对生物材料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并最终将我们收集与整合的资料以网站的形式展示了出来。最后大家也都载着自己的成长与感悟离开了大分子的教室,开始了新的锻炼自己的旅途,而在16周的自主学习中,我们已学会了怎样更好的与他人合作,相信这些积累定会让我们在将来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二、自己在本次新生研讨课中所起的作用
    在16周的心声研讨课中,我们20个同学分成了六组按兴趣选取了6个方向进行学习。分别是橡胶、功能树脂、生物材料、纤维素、蛋白质、DNA,而很荣幸的我毛遂自荐的做了生物材料这组的小组长。依稀记得课程刚开始时,介于自己在商学院学习,我选择的细化学习方向是非石油基生物材料,想通过对非石油基生物材料的进一步了解探索一些潜在的商业问题或者已存在的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来被并入了生物材料小组与另外三位同学进行讨论学习。
作为组长,我尽力的引导大家去发现生物材料中我们想了解的一些细化方向。在此过程中,我们借助了网络上的各种资料并最终定出了天然生物材料、合成生物材料与医用生物材料这三个细化的方向。在天然生物材料中我们又分出了皮革、毛类、植物多糖与甲壳素为代表的动物多糖四个方向。之后我们稳步的收集资料,并在每周五的课上用PPT向大家呈现。由于课程的最终成果是以网站的方式将我们的讨论成果呈现出来,供后人使用,而我们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网页的制作上又没有太多的经验,后来我们引入了一个技术支持,找了一个有经验的同学全程协助我们。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们小组的分工就变得更为明确,我们四个负责收集资料与图片并设计出自己负责的网页的排版与格调,技术支持丁同学帮我们把上述设计付诸实践。
    在接近课程结尾时,也就是网站设计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我们的丁同学因身体原因住院而不能帮我们设计网页,导致了6.7号的最后一节课上没能将我们的网页完整的呈现给大家,我们也下定决心在个人小结上交截止前通过个人努力将网站的最终稿以邮件的形式交给老师,而这一方案也得到了老师的支持。
作为小组长的我看到小组内每个同学在该发表意见以及课程的学习上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也学到了对他们自己重要的东西,我觉得这学期课程的目的就已达到,我的职责也就完成了。

    三、 浅谈课程优化建议
首先想强调一个客观因素,我们参加新生研讨课的同学不论来自哪个院系都肯定有着自己的课业与目标,而优秀的完成这些课业与目标必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另外,我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参加了各种小到社团大到社会上的组织,在其中,我们可以更为全面的锻炼我们的社会交往与处理事务的能力。新生研讨课作为一种新型学习理念的引入,若想真正从中有所得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而就个人观点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做不到这一点,新生研讨课对有些同学来说仅仅是一个拿学分的方式罢了。从新生研讨课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也确实是这样的,有的同学并不是太重视2课程体系,也没有对小组讨论做出太大的贡献,还需要别的同学来补全因其缺漏而落下的任务。再加上参加新生研讨课的同学都来自不同的院系,都有自己的课余事项,在课余时间不是很容易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事情。
此次新生研讨课的主线是建立一个介绍高分子材料的网页并将其发布,我们20个同学作为参加这个项目的第一皮成员,给后人做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他们会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网页以及对知识的剖析。另外他们也可以选择高分子材料的其他分支来进行研讨。这样保证了以后的学生在选修这门课程时在我们的基础上只能做的比我们更好。可问题在于,这个课程更多的是通过最后的网页展示情况来考评我们除了课堂参与度之外的一些学习能力,对大家来说就相当于我们上了一节让我们运用化学与化工实例做网站的课程。而我们选修这门课的初始目的是运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在一个新的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中探索知识,以达到锻炼我们分小组讨论等新型学习能力的意图,所以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应该被培养和调动起来。
不管怎么说,这仅仅是一些个人观点,个人觉得注意到了可以让个人能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来,让我们更好的达到新生研讨的目的。

化院 张蓉
    这学期我很幸运的选上了新生研讨课,而且还是自己喜欢的有关高分子方面的课程。在第一节课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比较亲切,总是面带微笑,而同学们大多都很活跃,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活泼轻松的,这让我从第一节课就爱上了这门课程。
    之后就是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分组制作自己的网页。我选择了“生物材料”作为自己这学期的学习话题,主要是因为我觉得“生物材料”永远是一个不会过时的课题,而且自己对生物也很感兴趣。同时,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同伴”——一些同样对生物材料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完成我们的网页制作。
    由于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页的制作,这无疑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让大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所在的小组还有一个外院的同学,大家相互合作,促进了我们对别的专业的了解,也促进了大家的友谊。
    在网页的制作过程中,我主要负责植物材料方面的内容。通过查资料,我了解了植物中除了包含植物多糖、植物蛋白、植物纤维外还包含很多其他有用的高分子材料,如:植物多酚、生物酶等。并且了解了各自的组成、存在部位、对人类的用途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虽然自己并不是专门从事这方面学习的,对知识的认知可能还不够深,但是从最基本的知识了解,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激起了我的兴趣,让我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受益颇丰。
    除了学习到课程的知识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制作网页,虽然以前可能学过,但是很长时间没好好制作过完整的网页了,网页制作的知识逐渐淡忘,这个课程无疑起到了帮我复习网页制作知识的效果。虽然制作出来的网页没有那些专业的网页制作者弄得美观,形式多样化,但当看到自己花了好长时间把网页制作出来,那种成就感将会源源凌驾于未能制作出完美网页的失望感之上。
    每次课上的小组展示,我们向大家展示我们小组的制作,让大家对生物材料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我们也从别的小组的介绍中了解了其他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无疑是一个对知识互相讨论吸收的过程,更加增广了自己的知识面。除了开始的几节课,之后的课程老师都要求大家主动发言,提出问题,并且解答别的同学的问题,这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不再一味的专注于自己的课题,也让大家都好好听别的小组成员的发言,尊重了发言者。
    对于这门课程总的来说是很满意的,老师亲切热情,同学活泼积极,自己在课程的学习中了解了许多的课外知识。但是可能大家习惯了只专注于自己方面的知识,对别的小组成员的发言可能不会太在意,都抱着一种听不听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别的同学的介绍,这无疑丢失了很多扩展自己知识面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老师可以每节课留更多的时间给大家进行互相提问,相互更加了解别的同学的课题知识,同时也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能更好的回答别的同学提出的问题。而且我觉得大家每节课的进展都不太快,有时基本上都是重复自己上节课的内容,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当然我觉得我们的小组也是,比较懒散,任务完成上也比较拖沓),老师可以每节课规定大家必须完成的任务,“强制”大家不只是原地踏步走,而是要不断的前进。当然我们现在是大学生了,主要应该靠自觉,但是我觉得我们的自觉性还是很差,老师可以适时地充当一下“坏人”,给大家施加一点压力,更好的进行课业的学习。
    一学期就这么过去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通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增长了很多的知识,我想这些知识一定会或多或少地用在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中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