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按: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 从一开始的冷淡陌生向最终的积极热情的转变,实践“探究式”学习需要保持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 希望能努力追求独立思考,寻求合作互赢,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新生研讨课小结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莹乔

大一下学期我选到了胡文兵老师的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新生研讨课,课程时间为29周,在这几周内,通过学习我收获到了很多,这门课程势必在我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留下很深的印象,首先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多,打破了以往学生只听老师讲解的模式,将课内的时间归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主导课程。下面是对这几周学习过程的小结。

第一,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课程里学生各自按照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分组,大约5人一组,然后组内设置有小组长,每周按照自己组的实际进度制作ppt分享自己所得知识以及进一步的计划。由于课程的要求是每一个组针对自己的主题制作网页,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很多同学都是化院以外的专业,课程难度还是比较大。所以小组的分工合作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组的主题是荧光蛋白,在分工合作的过程当中,大家每个人负责自己的一个方面,各自自学网页制作,在找网页模板的时候资源共享,互相帮忙,整个过程中互相协助互相借鉴,令整个进度加快了不少。

第二,在当组长的过程中体会到领头在调动团队积极性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组长一开始大家不熟悉,很多事情需要组长先提起,先带头做好。团队组建的前期,组长需要让大家互相认识并且尽可能多找一些话题打开大家的话匣子,分配任务的时候考虑到大家兴趣的不同可以先定好方向让组员自己选择。在大家都不熟悉的情况下直接询问大家的意见或许带来的会是沉默,作为组长自己应当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让大家进行补充。如果组长一开始不能很好的调动大家,那么可能会造成整个团队凝聚力的缺乏,从而导致团队效率低下。

第三,在课程讨论中还得到了很多不同的新启发。比如说我们做的主页是面向初中生群体,有一些组会觉得如果用讲故事一样的口吻讲述会显得太幼稚,但是我们组觉得越生动越有趣越好。再比如有一些组在分工安排上会安排部分同学自学网页制作而部分同学负责文字部分,而我们组则是大家既要负责网页制作也要负责自己主题的文字编排等等,这样可能会造成大家的任务重叠以及比较分散,但是能使大家学到更多的新技能。

第四,参观工厂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学习不能只听,亲身体验最重要,并且要把书本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参观塑料制造厂的时候不仅知道了塑料袋的生产流程,还知道了国内卫生袋的标准与国外的差距,有很多东西我们是无法从书本上得到的。塑料袋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普及率如此高,但是我们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的背景,制作流程,以及销售供应链等等。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跳开书本,从生活中,实践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五,许多看似艰巨的任务其实只要去做还是可以完成的,要对自己有信心,要有攻破难题完成任务的决心。一开始听到课程的内容是制作网页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虽然是电子学院的学生但是对网页和html代码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个任务。但是在课程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在百度上面搜索一下,还是可以自己摸索解决的,学习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你一个任务去做,在这门课程里面我深有体会。

第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到提问讨论的环节大家,包括我自己,更倾向于用沉默作答,缺乏一种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我觉得这是我们应当有目的地培养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上这门课程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谢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门让我们收获颇丰的课程。学校应当更多地开设这一类的新生研讨课,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同学们在不同的课程氛围下学到更多。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化工学院 陈义旻

一开始我是纯粹出于兴趣选择了这门新生研讨课。第一堂课上,胡老师就告诉我们,他在这门课上并不会具体地给我们讲大分子,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完成信息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幻灯片的形式在每堂课上进行阶段性的呈现,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最终学习成果的呈现形式是网页。这种新颖的授课模式,让我激动万分。我可以自己决定自己学习的内容,不再死记硬背了。

其实我一开始对于荧光蛋白的了解仅仅限于2008年和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学习之后,我才了解了荧光蛋白的诸多用途。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学校图书馆所提供的电子资源,查阅了很多文献,同时锻炼了自己阅读文献的能力。一开始我轻率地认为荧光蛋白是个很容易研究的课题,我天真地以为分子量这么小的蛋白质应该没有什么大文章可做。当我静下心来去查阅文献时,我才发现,这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了更充分发挥荧光蛋白的优良特性,科学家们几乎是绞尽脑汁地修饰它,改良它。这让我充分体会了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中的艰辛。

每周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seminar的气氛,我从别人的展示中,也学到了很多。制作与展示PPT的过程,锻炼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以前没有学习过网页制作。一开始,几乎每次都在为网页中的一些小毛病而焦头烂额,然后我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以及搜索引擎解决了这些问题。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的网页制作技巧逐渐熟练,这时才变得游刃有余。学习网页制作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我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目的:做出一个能够吸引中学生、让他们了解荧光蛋白的应用的网页。针对原有网页页面过于单调的缺点,我选择了一个扁平化风格的网页模板,然后进行添加内容,制作出了网页。然后针对网页加载太慢的问题,对网页进行了优化。不知不觉中,我制作网页的水平逐渐提高了。

这门课最让我高兴的是,胡老师带我们去了一家制作玉米淀粉聚乙烯复合薄膜的工厂参观。在参观中,我深刻地明白了,理论成果一旦转化为生产力,会带来巨大的财富。但这种转化不仅仅需要理论的支撑,还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等诸多要素。

在新生研讨课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怀疑、如何去批判、如何去思考。

 

 

总结

环境学院 李翠

  一门研讨课还是过去的太快了,感觉还沉浸在上周参观工厂的那种心情里,却要开始写结课总结。

  想特别提一下,参观工厂的行程对我太太太有帮助了。流程的了解让我对工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技术与资金,环保与经济,对自己的专业也多了另一点理解。回到学校后还跟周围的同学们(环境学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啊,中国的环境保护真的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选择环境专业的时候,以为会很轻松,环保嘛,小case,轻轻松松搞定,没想到牵涉到好多好多方面,以及缺失的环保教育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自己所需要做的也有太多。而且最近也在专业分流了,也有一点小小的启发。

  回到总结。

  其实一开始上这门课我是拒绝的,跟自己设想的非常不一样,以为会是对自己专业很有帮助的一门研讨课,然而第一节课后却发现可以用三个词组表示找资料”+“编网页”+“ppt”,听起来好麻烦好枯燥。不料被选成组长,为了对组员们负责也就没退课。然而另一点更让我当时沮丧的是,组员们看起来都冷冷淡淡的,不爱说话,分好组的那节课五个人简直没话说,就干坐着。我找了好多好多话题聊,也都活络不起来。感觉自己快要死掉了,想挖个洞把自己埋进去。Duang~想给自己加特技。

  再经过一次课,发现组员们真的只是看起来很冷淡,其实大家话都多得不行,笑点也低,慢慢就可以愉快的聊天,积极地完成任务了。也开始分享自己院的一些趣事啊,生活上的故事啊,互相问对方考试题目什么的,气氛融洽。在路上遇见也会愉快友好的打声招呼。所以,上一门研讨课,结识到都很不错的朋友!(而上学期的课却是自己院的同学,本来就认识,但也没有变得更熟悉)所以,并不是一开始事情就都是好的,并不能在一开始就抱着悲观的态度吧(人际交往的心得:永远热情善良真诚的与人交流)

  再说说上课氛围。每个小组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互相之间并没有太大的交流。所以现在都不能叫出除了本组以外其他同学的名字。建议可以让各组之间增加交流,组织一些小活动(譬如每次ppt汇报后小组互评分)这样整个课堂就会变得更加活泼有生气了,不会枯燥干瘪。

  最后说说研讨课。觉得老师您说得很对,很多时候我们死板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强,但创造知识的能力却很贫乏。一味的接受老师给的思想,没有自己认真独立想法,往往会感觉到人生迷茫。从义务教育开始我们就像学习机器一样被教导,我虽然很幸运上了一个很倡导开放创新独立自主的高中,但不幸仍在体制内,不得不为高考牺牲,变成学习机器。然后我来到了南大,念了环境学院,念了不到一年,面临专业分流。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学哪个方向,甚至觉得自己学什么都可以,没有任何特别的想法。

  跟一个教授请教,她问我:你对自己的未来是如何想象的?

  我对未来是如何想象的。我并没有想象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因为只要一开始想象,就会下意识的把它想象的很美好,然而变得美好之前都要经历一番挫折,就会害怕挫折,害怕社会。所以很自然的又回到现实,不去想象。就觉得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悖论中。一个迷茫的青年。一个贪念父母给的富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青年。

  这就是中国教育给我的性格的一面。但,我庆幸,我还有另一面。这一面的我渴望创造,渴望探索与发现,渴望挑战,渴望跌宕的生活。从大学的每个日子中,发现我究竟热爱什么,只要能发现,就已经成功了一步了。所以,我还是会愿意去尝试,尝试所有没有尝试过的新奇事物。Grasp every chance to enrich myself.(就像老师大学里修了好多学分一样,学法语,学日语。。)

   thank you very much,Professor

 

 

研讨课个人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陈盛旻

   说来这还是我这辈子上的第一门研讨课。上学期的时候由于选课的不幸,我与新生研讨课擦肩而过,那时候真的很羡慕选到课的同学。选这一学期的课时,我依然坚持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生化类的课程,得知自己选到课的一瞬间,我的心终于定了下来。

   还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要采用讨论组的形式,当时自己还不能接受,因为我觉得最好是老师在台上向我们介绍相关知识,而我们只要听听就行。况且我自己对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并不特别了解,所以我害怕讨论的时候会比较累,另外和完全陌生的同学在一起,我还害怕讨论起来会比较紧张。

   然而经过几个星期的磨合后,我却对这样的课堂形式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我们组的不断讨论与合作,不仅大家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了,而且我们也慢慢熟悉了一些高分子的基本知识和网页制作的技术。我对于研讨课的感觉也由最初的懵懂和陌生变得期待和主动。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组长有事请了假,结果那一次没人准备了ppt。大家当时都比较害羞,不敢上台讲,于是我情急之下就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虽然讲得并不好,但是解了小组之急却让我非常开心。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每节课上的交流讨论中,我也认识到了其他小组的优秀,很多时候我以为我们小组已经做得够好了,可后来我却发现,别的小组总是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点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集众人之长,才能发挥出团队的最大力量。要是我们几个小组合作,那一定可以创造奇迹!

   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组员们原本都希望我来做大部分的网页,我也乐于担此重任。然而让我吃惊的是,信息管理学院的张旭同学竟然一周就学会了html语言,熟练而优美地制作出了网页,真乃人才也!看来,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身边的任何人都可以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在研讨课的经历中,我也不仅仅明白了团队合作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在参观工厂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商业眼光与管理能力的重要。那家工厂非常敏锐地抓住了国外对环境的高要求,又通过对技术的掌握吸引外资,办成了出口型企业,这让我明白了搞投资一定要投其所好,把资金和技术用在刀刃上。另外,在最后一节课上,胡老师的话也让我对自己开始反省,最近一段时间,我渐渐的没有以前那么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我的学习方向主要是离散数学和软件,而我们系的微积分,数字电路等课程却让我感觉很无聊,又很没用。于是我开始轻视这些课程,不认真学习它们。而胡老师举的那个奥赛金牌学生的例子却让我有了新的看法。要是我不好好学这些最基础的科目,以后我如何理解计算机的运行过程?又如何将软件很好地实现在计算机上?所以,不好好学这些科目,我的知识体系必然是残缺的。因此我决定重新重视起这些基础科目的学习。

   这学期的研讨课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人生的研讨课却刚刚开始,我希望自己能慢慢理解研讨课教给我们的道理,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去。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李鑫健

八周的时间转眼即逝,回望这段时光,顿觉感触很深。

当初选通识研讨课的时候,就被这门课的名字吸引了,身为一名材料系的学生,自然对材料二字有着特殊的情感,同时生命也是我所感兴趣的、想要研究的。就这样,选了这门课,进入了这个班,成为了胡文兵老师的一名学生。

从上的第一节课开始,我便发现这是一节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科目,它打破了常规的教与学的模式,而采取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方式来让我们得以进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在接受了十二年被动式教育的我们,实在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来调动我们的热情、兴趣,这样才可能激发我们潜能,而不是一味接受理论知识。只有主动去学习了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思考,寻找答案,求取进步。

日常的三节课顺序为准备、展示、布置下一次任务,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为展示,由于各个小组的项目不同,在同学们的展示过程中我们往往可以见识到很多新知识。同时,每个人轮流上场演讲的方式,让我们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演讲能力,不管展示的效果如何,这都是一次很好的挑战自我的机会。在每个人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也会提出一些建议、补充一些内容,这让我们受益匪浅。如果说到建议方面的话,希望老师可以穿插一些世界上最新的又易于理解的研究成果,开拓我们的视野。

在这段时间里,从对电脑一窍不通到学会了简单的网页制作技术,于我而言,还是一个挺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突破。由于我们小组的项目是全新的,我们的前期主要着重于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后期,我们每个人都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那块内容的网页,最后,有劳了我们组的两名同学进行了全部的整合。由于大家都没有任何制作网页的基础,我们当初的很多设想都无法实现,整个网页效果也很普通,但我还是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共同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机会,不管结果是怎样,体验了过程就好了。

胡老师在一个周末组织了我们去参观了一个薄膜制造公司,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是全降解,全降解薄膜绝对是一个环境友好型产品,但该厂生产的几乎全部运往国外,在我们国内,还不能实现这种推广。这种要求上的差距,让我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尚且任重道远……

最后,说一下我从胡老师身上学到的一点东西。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记得老师向我们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太多的执着于循规蹈矩,而不懂得去批判、去质疑,心安理得去接受被给予的东西,这样的结局只会是错误的延续以及自我辨识能力的丧失,最终只能成为知识的奴隶而非创造者。而要化被动为主动,便要有批判思维的辅助,有批判才能有创新、有突破。

感谢胡老师这段时间的陪伴,感觉老师是个很温和的人,给人感觉很亲近。希望老师能将这门课一直开设下去,为更多的同学送去欢乐。

 

 

从大分子到生命课程总结及感想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李洋洋

    不知不觉中这学期已经过了一半,本来以为这门课会上一学期呢,听小伙伴说马上就要结束了还有一点不敢相信,确认了几遍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终于解放了,反而有一种淡淡的失落。

    这是我的第一堂研讨课,之前早就听说过研讨课,但是上学期没选到,第一节课怀着忐忑的心情早早来到了教室。然而并没有见到想象中的头发花白表情严肃的老学究,而是一个和蔼而又呆萌的老头子。第一节课他并没有教授课程,而是和我们谈论了学习态度,要积极主动,治学严谨,还有就是要学会团队合作。所以第一节课我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而我也这样结识了四个小伙伴。

    关于学习,我们做的是植物大战僵尸高分子材料与人工器官板块,因为学长门做的与高分子这个主题偏离太远,所以我重新查了一些资料,找出那些器官中具体用到的高分子材料以及它们的方程式和制备方法。老师要求我们每节课做presentation,汇报最新进程。而这却是我最薄弱的环节,因为我来自农村,对于这些多媒体工具并不太熟悉,而且我一向腼腆,最怕做报告,通过这门课着实大大锻炼了一番。然而最大的收获却是从同伴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例如ppt大神常昕虞的ppt技术,田乃文的图片处理技术,于凡大神的网页制作技术。除此之外我的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就像老师说的,研讨课并不能真正增加多少知识,但是它能真正提高许多能力和意识,谢谢这门课。

 

 

我从这里带走的财富——大分子课程总结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田乃文

结课后的第一个周三,当我匆匆赶到仙一117门口,却发现里面再也不是熟悉的那些同学和老师,我才忽然间想起来:哦,这门课已经结束了。回忆起第二次课上,我代表我们组去做小组介绍和网页计划时,胡老师点评到:你们的计划挺多的,可能做不完呢。当时我还有些不服气,现在看来,老师诚不欺我也!8周看似很长,实则短的超乎想象。不过,这短短的8周课程留给我的财富将会陪伴我很长很长的时光。

    从第一节课开始,胡老师就在不停地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最开始的一两周,我们组员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在第一节课分配了任务之后,大家就没有什么交流,往往是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这就导致我们组遭遇了一次危机”:有一次课前,我们没有讨论决定谁来做课上presentation,结果大家都以为有别人来讲,所以都只是查了资料,没有做ppt。尽管最后我通过课上的一个小时时间整理了我的资料,制作了一个ppt并完成了pre,我还是感觉准备的有些匆忙,pre还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那次课之后,组员之间加强了交流。除了课上会有讨论,qq群也活跃起来了。结果我们的网站进度渐渐加快,效率比原先提升了许多。另外,通过更多的合作,我们的网站也得到了提升。比如,匡院的陆奕霖同学帮我改了一下我负责的整形材料部分的文字,使之更生动,果然效果非常好。此外,我们组员真正成为了好朋友,大家也开始开玩笑、互相调侃。最后结课的时候,我发现我不仅充分认识到了一个小组里成员配合的重要性,体会到“1+1大于2”的合作共赢原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收获:四位好朋友。

    此外,我还收获到了一点自信:尽管化学与我的专业相差甚远,我还是可以在这门课上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去上第一节课之前,我心里非常忐忑,总是害怕因为对大分子不了解而被同学们嘲笑。可经过一两节课,我发现是我自己想的太多了。首先,大家都非常友善,并不会因为我有一些化学知识不了解而嘲笑我。此外,我还是能够通过自己曾经学习的知识为我们组提供一些帮助的。比如我的图片ps能力很强,网站上的所有图片都是我查找素材后编辑而成的。还有就是我负责的整形药物板块,也提升了我在课上的自信心。

最后,尽管胡老师总是说:“我们这门课主要是让大家体验小组合作,并不是要你掌握多么专业的知识,我还是通过这门课学到了很多大分子知识。比如玻尿酸和肉毒素的性质、特点,荧光蛋白如何合成的,粘合剂的分类等等。通过自己查找素材和聆听别人的pre,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不过我觉得有一点遗憾,就是每当一个组做完presentation的时候,当老师询问有没有问题,大家往往都在保持沉默。我想,并不是说大家没有听,而是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提问。我觉得在这方面我还需要锻炼,要能学会从自己和他人的发言中找到问题,促进大家的进步。另外,我觉得老师或许可以让大家点评而不仅是提问,或许大家点评优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问题。以上仅是个人拙见,希望这门课将来可以越办越好。

    就这样和胡老师以及同学们告别了,不过我相信我们在这8周中学到的知识,将会是我们一生的财富。谢谢胡老师,谢谢我亲爱的伙伴们!

 

 

个人小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巢晖

       其实一开始选中这门课,我还是挺意外的,因为虽然我是个理科生,而且高考是选了化学的,但是我对大分子这个领域其实属于门外汉,只是对它比较好奇而已。所以当第一节课每个人都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分组时,我还是比较紧张的,因为听到有好几个化院的同学,感觉压力略大。不过当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时,我的心态就慢慢放开了,一是因为发现大家其实也都对这门领域不是很了解,而且我们组的组员都来自各个院系,还有一个是化院的,在知识能力上我们可以形成互补。所以,我们组很快就明确好了自己的目标及具体分工。我们组主要是做关于蛋白质这类大分子的网站,而我们每个组员都要去搜集相关资料并学习如何制作网页。之后,我们组员之间互留了联系方式,第一节课就这么过去了。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节课的大概印象,第一节课更像是大家相互认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而后续课程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大分子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每节课上,每个组都有相关的课题内容介绍以及进度汇报,这些报告不仅介绍了相关的大分子知识,而且每个组都融入了自己设计网站的创意及理念在里面,可以说各具特色,而且专业性,趣味性十足。每节课听完都能加深我对大分子这门领域的了解与认识,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我还想说说我在做关于我们组的内容——蛋白质工程的网站时的感想。首先,在搜索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内容之前,我确实对其一无所知,甚至还没听说过这个名词,只是记得有过基因工程这个东西。当我搜索并阅读资料时,我才发现这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基因工程可以说是蛋白质工程的基础,而蛋白是工程则更像是将基因工程的理论发挥到实际之中的武器。这个发现让我大为惊讶,在更进一步地阅读相关内容之后,我又惊喜地发现,其实蛋白质工程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高深莫测,运用高中学过的蛋白质的转录翻译过程就能很好地去理解它。蛋白质工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测出的基因序列,设计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以及空间结构并得出其需要的DNA模板,然后通过PRC等手段对现有的产生蛋白质的细胞的基因序列进行定向突变使其产生所需要的氨基酸及蛋白质。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做出简单易懂的科普网页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次做网页的过程让我明白,其实有些平时看起来挺起来感觉很高深的东西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是自己没有用心去深入了解它而已。

       这门课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另一件事。在清明节过后的那个周日,我们去了一个塑料生产加工工厂进行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也大大拓宽了我关于塑料生产工艺的知识面。在参观之前,我只是大概知道塑料制品的生产是一个流水线工艺,并不知道细节和具体内容。参观完之后,我才知道塑料带的生产具体过程——先将塑料粒子熔化吹出塑料带雏形,然后再进行上色,分割和包装,还知道了塑料带的不同门类:工业用和生活用的材料是不同的,而出口国外的和国内自销的塑料带环保的要求和等级也是不同的。国外的塑料带都是用更柔软的全降解材料做的,而国内的塑料带因为对承重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对环保要求较低,因此采用的是可降解材料。看到这种现象,也许很多人又要抱怨政府环保局标准设的太低了,但其实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还是我们老百姓自己,是我们贪图便宜而想要买更低价的塑料带而且对塑料带承重要求太高才使得市场上盛行这种并不够环保的塑料带。因此,想要提升环保标准,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才是根本与保障。

       总的来说这门课真的教会了我很多,不仅仅是关于大分子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关于如何制作网页以及如何组自我学习以及探索自己未知的领域。所以,如果说一开始选中这门课我是有点小惊讶的话,现在我感到的,则是十足的幸运与荣幸。最后,很开心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度过这宝贵的每一节课,也感谢老师这大半个学期的照顾,如果以后机会,也一定会来听老师您的课的。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材料系 常昕瑜

从开学到第十周,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转眼之间便要结课了。在这短短的半个学期多一点的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也感悟了许多。

大分子这门课我是在课程补选阶段才选中的。抱着多了解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的心理,我进入了大分子的课堂。而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却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想。还记得第一节课上,胡文兵老师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科学人生感悟,大学对于我们的意义,以及我们开展这门课的形式和目的。自选课题,分组合作完成的新颖形式激发了我的兴趣,我也很幸运地和四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大家各有所长,各尽其能,我们在上课期间十分愉快和顺利地进行着资料的搜集和网页的制作。

我们在这七周的时间里,对大分子花园网页上的僵尸复活记版块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最终在软件学院于凡同学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地将生物医用材料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唯一的遗憾便是由于网页大小的限制,我们最终不得不将游戏从网页中去掉只保留下载的链接,但这款不起眼的小游戏的背后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是不可否认的。

我在课程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主要承担了医用材料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医用大分子材料方面的许多知识。比如我在搜集医用高分子绷带和医用高分子夹板时,都发现了聚氨酯的字样,进一步地了解后才发现聚氨酯在医用大分子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到一个创可贴,大到手术用的绷带,都离不开聚氨酯的材料。这样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当然,在整个课程进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开始阶段,由于组员之间互相不是太熟悉,所以在交流沟通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我们小组在最开始的几节课上进展较慢。而我在课程的前半段对这门课的积极性也不够高,也延误了我们小组的进展,在此表达我的歉意。其次,由于我们的网站科普性较强,且主要面向中学生,所以在资料的深度和严谨性上要求比较低,也就导致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简单的复制粘贴的情况。所以在此我也希望我们的网站能够适当提高学术层面的要求,从而让我们在体验团队合作的同时能够学习到更多有兴趣的知识。

最后,在这门新生研讨课的结课之际,我衷心地感谢胡老师和我的每一位组员在这七周当中的帮助和陪伴,也衷心地祝愿这门新生研讨课能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办越好。

 

 

从材料到生命新生研讨课课程小结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黎皓川

我是来自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黎皓川。上学期我没有被选中参加通识课或者新生研讨课,所以本学期是我第一次参与新生研讨课。感觉两个月下来收获还是挺大的,这种形式的课堂给了我不小的影响。

首先,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和我事先完全不认识的同学进行合作。更为特殊的是,我还是4人小组的组长,也就是说我对于整个组的研究有一个整体把控的责任。中学阶段绝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牵扯不到什么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而在新生研讨课上,那就是正儿八经地分工,合作,各人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部分以最后组成一个组的成果。真正体验过合作,后面遇到和他人合作时,我将会更有经验。

其次,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去探究一个我完全陌生的领域。高分子薄膜,曾经只是听说过,但从来没有去深究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通过这堂课,我和组员们自己亲自动手查阅资料,自己去学习想要了解的知识,而不是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就我自己的专业而言,日后应该是去做研究型的工作,这种能力应该是很基本的,但是中学阶段的教育并不重视这个。通过新生研讨课,我锻炼了这方面的能力,某种程度上也是给未来的工作做了一点准备。

最后,我也见识和尝试了不少新鲜的事物。网页制作,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而这次我就是在已经有代码的框架之下通过修改代码,做成了自己所负责的那一部分网页。此外,参观化工企业,也是我在选这门课的时候完全没有料到的。也许如果没有这门课,我一生都不会真正零距离接触那些生产仪器,设备,原料,最多是通过媒体看看。所以,这门课确实拓展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总之,选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也能对我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课程虽然结束了,但这些益处会伴随我一生。

 

 

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小结

工程管理学院 李思琦

上了这么多次的大分子课,从一开始的迷茫到后来为了每一周的ppt找资料,再到小组成员分工去做网页,研究如何用DW和上网找素材,我觉得我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在搜集荧光蛋白的发展史的相关资料的时候,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下村修,查尔菲和钱永健三位科学家对荧光蛋白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他三人的介绍:

下村修(Osamu Shimomura),1928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毕业于长崎医科大学和名古屋大学,是日本著名的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2008年,时任美国麻省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教授的下村修,和马丁查尔菲、钱永健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他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

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出生于1947年,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获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学和医学等领域。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这种蛋白已经成为同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钱永健(Roger YonchienTsien195221日-),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汉族,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而他们三人也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首先宣读了获奖者名单。他说,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他们将平分诺贝尔化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随后,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贡纳尔海伊内和评委莫恩斯艾伦贝里分别介绍了三位获奖者的成就。他们说,绿色荧光蛋白是研究当代生物学的重要工具,借助这一指路标,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监控脑神经细胞生长过程的方法,这些在以前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说,下村修1962年在北美西海岸的水母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在紫外线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质,即绿色荧光蛋白。随后,马丁沙尔菲在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做生物示踪分子方面做出了贡献;钱永健让科学界更全面地理解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理,他还拓展了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荧光蛋白,为同时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感触颇深,至今为止荧光蛋白的历史几乎都由这三位科学家书写,这是个刚刚开始发展的领域,要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话,更需要大量的人才去为这一事业贡献。科技的发展需要不断的人才,不论哪个领域都会有杰出的科学家去书写历史。

关于课程本身,我觉得这种课程方式十分新颖,大学的课堂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而不是像高中一样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通过这门课我对荧光蛋白这一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还有对于网页制作技术也有了一些经验。我希望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能学到更多有益的东西,将来走入社会才能使自己有更强的竞争力。

 

 

课程小结

材料系 孟子豪

很幸运地选到了这门课程。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这门课程并不像其他课程一样,由老师向同学们灌输各种各样的内容,而是由我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然后自由学习相关知识。我们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寻找并消耗我们需要的知识,然后再把学到的东西展示给其他同学,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我们的理解,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同时我们也能从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而小组合作制作网页的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掌握了制作网页的相关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

除了知识的获得,我们也去实地参观了工厂,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也增加了我们对毕业后工作的认识。

这门课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而是崭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的方法,这是我们日后走入社会至关重要的能力。

希望这门课能让更多的同学接触到,也希望我们的网页能越来越完善。

 

 

小结

化学系 石俊琦

在大一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很幸运的选到了一门新生研讨课——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通过短暂的两个月的新生研讨课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我体会最深的是我们小组(伟大的蛋白组)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五个人来自四个不同的院系:环院、信管、化院和计科,但是我们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有序的分工合作。在小组分工中,我负责的是前期的材料收集和整合,以及对完善网页构筑蓝图。首先我要做的就是通过参考一些市面上常见的教科书中对蛋白质的介绍顺序和内容,对网页上已有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并添加缺少的基本知识的介绍,提出今后对于网页排版的蓝图。然后我需要到维基百科、谷歌和百度上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检索,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简化合并,制作成为word文档方便后期的网页制作。由于我的电脑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8.1,对Dreamweaver这类网页制作程序并不兼容,只能在组里其他同学制作的时候进行辅助工作,如上网查找缺省的资料以及学习网页制作的资料,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对网页添加内容的工作。在上课的时候,我们有疑问时积极讨论直至达成共识,我们运用不同专业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在学习的同时掌握了一些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并且收获了友谊与快乐。

其次,领我印象深刻的是参观化工厂。教授把课堂带到了教室外,把我们带入了真正的知识应用的领域。在此之前,我从未到过化工厂,只在电影中看过。然而当我进入化工厂的那一刻,我发现现实中的化工厂与电影中的大不一样。进入化工厂前要进行除尘,化工厂中并不都是充满着刺鼻的气味和有毒的原料,也可以有玉米添加剂的香味和彩色的染料。薄膜制造的塑料袋并不都是一样的,加入了玉米添加剂后,原本不可分解的塑料袋都变得可以自然降解,通过控制添加剂的量可以制造出降解程度不同、适用强度不同的塑料袋,其的用途也会因此改变。更重要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其实是在纯理论的理想情况下成立的,要把知识转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还有许多实际因素需要考虑,书本上的知识根本不能直接套用到现实中。因此,在拓宽知识的深度时,还有拓宽知识的广度,做事不能只从一个方面着手,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除此之外,我还习得了有关做presentation的技能。在做presentation时,好的演讲者的ppt要做到言简意赅,不要有过多的文字,内容应该有演讲者说出来而不是放在ppt上让观众们自己看。字体颜色要与背景颜色形成鲜明对比,方便观众能清晰地辨别。演讲时要学会使用激光笔,这样能使观众了解到演讲者正在谈及的具体内容。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心得。

 

 

《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大气)王海川

在这一学期我有幸选中了大分子:材料到生命这门新生研讨课,自己从这门课里学到了许多东西,胡老师的许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这堂课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大学和高中学习方面的不同,老师上课的形式让我感受很深。课堂讨论,展示成果,分享交流,团体合作等学习方式,让我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感触更深了。

第一堂课时,胡老师跟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大学学习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这些东西让我受益匪浅。之后老师,便让我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研究大分子知识,我认为老师上课的方式特别好。如果老师只是单一的讲授一些大分子知识,我们可能会印象不深,并且老师并不能讲授很多知识。但胡老师让我们自由组队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因为是我们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所以我们研究学习的热情会很高。我们自己通过找资料,做网页等方法,充分了解和学习了相关知识,并且印象很深。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对大分子,尤其是薄膜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多。

我是膜术世界小组的成员,我们四个同学因为对薄膜比较感兴趣所以在一起做关于大分子薄膜的网页。我和一名同学,由于对网页制作不精通,所以我和他一起负责收集资料,做ppt汇报研究进展。这一个学期下来我通过查找资料做ppt汇报不仅学习到了许多有关大分子化学的知识,而且了解到了许多大分子方面的前沿问题和学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主动参与讨论,合作交流自己学到的知识,启发了我研究探讨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自己在课堂上受益匪浅。

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给我们一些小建议,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自己应该做好细节方面的问题。老师上课让我们用ppt汇报时,总会提醒下面的同学面朝讲台认真听讲,这样能体现对汇报者的尊重。老师在听同学汇报时总会提出一些建议和问题,帮助同学加强和改进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在ppt上多放图片,(图片永远比文字和数字有说服力),减少文字的堆积,学习使用激光笔做汇报等建议,让我们非常感谢老师!

老师后来带我们参观了一家工厂,让我们亲身实地的了解了薄膜的生产加工制作等过程。这次参观工厂,让我印象十分深,因为我自己是做薄膜方面的网页,所以十分感谢老师给了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小组切身实地的看到了薄膜的加工生产过程。老师最后还告诉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书上看是很简单的过程,等实际去做的时候,会发现很困难。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实践,而不是一味的纸上谈兵。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不仅仅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而且还交会了我们许多学习方法和在学习方面的态度和智慧。

    总之非常感谢老师,感谢这门研讨课。通过这门研讨课,我明白了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的差异和不同,懂得了许多学习方法,学会了团队合作,自己收获了很多东西。最后,希望老师的新生研讨课越办越好!

 

 

学期小结

——化学化工学院   王绿

在高中时都会有对大学美好的憧憬。上大学之后发现大学和高中其实没有太大差别,上课仍旧是听老师讲,只不过大学的老师讲的快得多。我想这种研讨课形式才是大多数高中生所憧憬的大学课堂。

我们小组和其他小组的分工不太一样。其他小组每个人都负责整个课题的一部分,既找资料又做网站,我们小组是我和王海川同学负责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课堂展示,黎皓川和王一鸣主要负责网站的制作。

因为主要负责找资料和课堂展示,所以对我们小组的研究内容薄膜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熟练了怎样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下载好多篇论文,然后找到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因为要做课堂展示,还要做PPT,找图片,胆量确实会大一些。(虽然到现在为止课堂展示仍然做的不是很好,但比刚开始要好。)虽然说还没有学会做网页挺可惜的,但是有他们的分享的资源,之后也可以继续学习。

参观工厂,因为看到的只是设备,并没有看到具体的生产流程,但也对塑料的生产有了大致的了解。觉得化工确实是好复杂的,实际生产和实验室有很大不一样,有好多实际问题要考虑。

我们小组的分工特点使我们小组的讨论要相对少了一些,每个人负责自己的部分,并不存在很大分歧。可能也是因为我们小组人性格的原因,在课上的交流也不是特别多。个人感觉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老师所期望的那种状态,但比起平时上课,这种形式的研讨课也是让我们获益颇多。可以得到很多资源,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收获的都比单听老师讲要多。

 

 

一场改变人生的旅途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外国语学院 王一鸣

 

在四月二十九日结课后的第二天,我就匆匆去了境外参加考试,一晃就到了五月底。明天,我又将出发去境外参加SAT。每每当我想起这门课,想起我亲自设计的网站,想起这不足两个月的经历,心头就涌上百般滋味。故,关于这篇课程小结,我已然是酝酿已久,就在今天把肺腑之言一吐为快吧!简而言之,我对这门课的定义正如题目所说,这是一场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旅途。

我是来自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一名普通同学。说普通,是因为我正如这个年纪的大部分同学一样,对于自己的兴趣、专业、潜力非常迷茫。而改变我故事的,正是选择了这门课程,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且听我慢慢道来。

依稀记得,当我们第一节课接到本学期的任务:选定一个和大分子有关的方向,然后建立一个面向高中生的科普网站时,我心里吃了一惊。本身大分子领域的知识对于我这个来自文科院系的学生来说就已经充满了挑战,更别提设计网站,自己写代码和脚本程序了。但本着有挑战才有乐趣的原则,我并没有因此选择退课做一个懦夫,而是开始了我一系列积极的尝试。在全班同学完全陌生没有人发言的时候,我鼓足了勇气,第一个站起来说出了我对大分子的想法:我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研究薄膜的小组。提出这个想法的原因很简单,我发现食堂打包食物的时候总是使用一种薄薄的、透明的、没有任何食品装塑料袋的标识的塑料袋,这么多同学日日打包,若是不了解这塑料袋是否真的符合健康标准,岂不是相当于在纵容这种慢性他杀

幸运的是,课堂在沉寂了几秒钟后,有一名男生举起了手,表示也对这个方向感兴趣,让一直担心没人组队的我心中松了一口气。尔后同学们就慢慢放开了手脚,课堂上充斥着激烈的讨论声。经过商讨,我们小组一共四人,决定将我们的队名定为膜术世界,与魔术世界同音,信心十足地开始了我们魔术师的角色。

而我,做出了我最大胆的决定,就是承担起全队的网页构建工作!

往后的两个月,是疯狂学习的两个月。

 

这是我想到,并且做到的事情:

1.    我找到了同班的几名计算机系的同学,陈胜旻两兄弟,咨询了他们的意见后,我改善了我的学习计划。

2.    我认真学习了清华大学的网络课堂,共计70小时整。学习内容包括HTML5, javascript, css3. 用时大概一个月。

3.    我浏览了大约10HTML5的优秀网页,多数是国外网站,并认真分析了他们控制台的源代码。

4.    我自己设计了膜术世界网站,用时大概两周。源代码数量达到1000行。

5.    我阅读了大量有关不同种类的薄膜的文献,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6.    我整理了各种薄膜的分子式,结合我参加的美国高考的化学科目的考试大纲,我将有机化学又用英语系统地学习了一遍。

7.    我代表膜术世界小组进行了一次全班性的汇报。并受到了胡老师的表扬。

8.    倒数第二次课时,我进行了我的网页的展示,我的整个小组受到了代课老师关于网站风格的好评。

9.    我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最终解决了我关于薄膜安全性的问题。

 

这两个月对我来说是进步的两个月,是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两个月,更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的两个月。作为一名英语系的同学,这是我迈出的网站设计第一步。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发现了我对网站设计的热爱和天赋,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考验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坚定了我继续研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信心!而我现在,正有条不紊地走在这条路上!

虽然我不是膜术世界小组的组长,但我自认为却是对这个小组付出最多的。我在完成系里课业的同时,还在准备难度极大的SAT考试,每日都是凌晨才能完成当天的工作。而我定下的设计网站的任务,我却一天都没有落下。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是我坚持每天凌晨一点到两点半进行学习,并且把比较复杂的代码记到小本子上,每天走路时翻阅。最重要的是,这并不是我的负担,而是我的乐趣,是我情不自禁的时间投入。当最后看到网站的成品时,本来应该与我一起负责网站设计的组长黎皓川同学大吃一惊,表示我的设计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水平,故他在最后一周直接放弃了他原先设计的网站,直接在我的代码上又进行了一部分的修改。

同时,通过这门课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尤其是我们组的三位组员,正是这次让我们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机会,使得我们能够在合作中互相了解,共同进步。比如,在我准备美国高考的物理考试时,天文学院的黎皓川同学友情给我讲解了很多的物理题目。再者,在我们全班计划出行参观化工厂时,我非常想去但未能及时赶到,是同组的王海川同学帮助我向老师讲明了情况,争取了很大的机会。

更让我难忘的是最后一节课的课堂展示。当我看到我们小组的网站羽翼丰满,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毕竟,这是我们小组从无到有,自己建造出来的!我们那愉快的击掌和欢笑声,至今仍在我耳畔萦绕。

当我再次回忆起这门课,心中充满了对于胡老师和组员们的感激之情!我想,正是他们给了我力量和认识自我的契机,让我能够有机会挖掘出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让我坚定了在计算机领域继续深造的信心。在这场充满了友情的合作中,我重塑了自我,结交了挚友,更改写了自己的未来!你说,这门课值不值?

 

 

课程感言

匡亚明学院 陆奕霖

上个学期最后选择通识研讨课的时候,因为我们院的课比较多嘛,留给我的选择本就不多,又想到只有大一才可以选研讨课,选来选去就选中了这门大分子。本来我以为这门课就像类似于一门大分子入门之类的课。。毕竟面向全校开课吗,然而开学的第一节课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

一开始一节多课的道理吧,虽然也许听过很多遍,但还是在听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做错的地方吧,毕竟时间推移即使知道也有可能会渐渐淡忘。之后制作网站的形式确实让我没有想到,在选题的时候确实犹豫了不少时间,不过看到人造器官与医用材料”——也就是我最后选择的主题的时候,借鉴植物大战僵尸的想法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又知道这个主题在前一届学姐学长手里并没有做到完美,还有不少的漏洞,就决定做这个,又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就自然的组成了一组。

后来就涉及了网站内容的具体更新与改进了,我们把任务分为资料的收集、网站的排版等等方面,还提出了诸如插入小游戏啊、几个跟随网站内容的小问题啊之类的新点子。我负责的事医用材料资料的收集和排版,其实这样一种方法我觉得比直接上课要好很多,既可以在自己负责的知识范围内拥有很详尽的了解,同时相比较老师的直接授课,看同学们的ppt很多时候要更有吸引力一些,而且讲述的是相同的知识。

之后活动也去参观了一家工厂,透过这一家工厂一个点可以看到我国现在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各种方面的差距,同时也让我了解了一些大分子材料的制作过程与方法,以及里面的一些措施啊之类,确实让我记忆深刻。

回顾一下的话,参加这门课的最大收获可能就是合作吧,当学期末看到一份崭新的网站因为我们而诞生,我们每个人不过完成了自己最擅长的一点东西,组合起来,就有了这么美丽的成果,确实让人有一种由衷的满足与自豪——这,是我们的成果!

 

 

新生研讨课学习报告

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 徐威

新生研讨课是南京大学实施三三制教育改革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一积极有效的形势,可以让大一新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我现在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高考的时候我是一名文科生,但在我高中的前三分之二时间里,我是一名纯粹的理科生。目前我也认为我的思维模式、兴趣爱好,远景理想都集中在理工科。上学期我选择了天文学院的面向未来——21世纪的航空航天课新生研讨课程,通过仔细观赏老师放映的BBC《太阳系的奇迹》纪录片,看待理工科的时候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原来自然界的秘密也可以这么直接地展现出来。

因此我这学期继续选择了一门理工科的课程,就是化学化工学院的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程涉及到大量的网站制作工作,虽然高中时代学过一些网站搭建的知识,但时间隔得太长,已经遗忘殆尽。加之本人电脑过于陈旧,所以在制作网站方面帮不上太多忙。我还是一名国防生,后来由于国防生选配办的硬性规定,国防生必须参加每周三的军政文化月活动,无法来这门新生研讨课上课,非常遗憾。

虽然去上课的次数不多,还收获肯定还是有的。首先是小组协作的能力,我是荧光蛋白小组的一名成员,在组长的安排下负责了一定的工作量,并且在十分有限的上课时间内与组内其他成员保持相对顺畅的沟通,这一点是之前的我很难做到的,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在沟通的过程中,因为平时长期学习一门外语,对语言就会过度敏感,因而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课堂协作过程中,需要尽量地理解对方的含义,以便于对方形成一致的看法,从而有利于学习的进展。

其次是资料检索的能力。做以荧光蛋白的结构为内容的PPT时。作为一名曾经的理科生,对蛋白质”“结构的基本概念是很清楚。但是在深入地学习某一种蛋白质的结构的时候,在检索信息方面却出了暴露出了不足。不足表现在搜索资料的途径单一,只会使用百度搜索;资料检索时的先后顺序,侧重方面等逻辑不清晰;资料整合的能力不足。因为做PPT时用时很长,效率较低。但反而言之,这对我也是一个倒逼,一个锻炼。我开始学会使用中国知网,学会理清自己的逻辑,学会寻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无形的财富才是这次PPT制作中最大的收获。

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由于本课程理工科学生占绝大多数,他们有的拥有清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的具备强大的网站制作能力,另外小组成员中也不乏高手。所以令我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压力,一度非常焦虑。但是随着时间的进展,自己也摸索出了这门课程的学习特点,习惯了这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从而收到了锻炼自己的效果。

综上所述,这门课程虽然没有让我学会太多专业知识,但是在一节节课中,我的科学精神、学习能力乃至心理耐受力都得到了不容小视的提升。真心的感谢老师,真心的感谢这门课程,希望下学期能够继续选中理工科的课程,逆势而上,登攀不止。

 

 

课程总结

哲学系     徐心童

作为一个文科生,当初选择这门课多半是因为好奇。虽然课程的设置方向是我以前几乎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但是实践活动和制作网页这些看起来有乐趣且富挑战的活动深深吸引了我。选择之初,我就相信我定能从这门课程中学到许多,事实也确实如此。

也许新生研讨课与通识课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老师会对我们这些freshmen提出一系列良性建议。胡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对大学的讲解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认为,一门启发性的课程并不仅仅是在某个特定的过程中学到某些知识或技能,而是这门课带我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让我从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它带来的益处也会远远超出这段课程时间。

这样看来,在这门课上学到多少特定的专业知识就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很享受查阅新知的过程,实地探访的经历,teamwork 的乐趣。这门课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了我眼中的理科知识是如此紧密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抛开我们原以为的学科的限制,其实我们都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也是这门研讨课带给我的一个启发。

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全新的题目——粘合剂。没有前人的基础,从创意起步,到收集资料,再到制作网页我们都是从头起步。这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过程,但是看着大家的作品一起逐渐显出成效,我们全组都有了把它做好的动力。我负责的是整个网页的整合和完善工作,可能是全组最琐碎的部分了。尽管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网页也还有许多待完成的部分,但我也是最早看到成果的人,结果格外令人欣慰。粘合国官网大概是这门课留给我们最好的记忆吧,我们一起为同一件事情出谋划策,我们的后面还有接替我们的人,看着我们的网页越来越好是一种快乐。

短短九周,还不足以深入学习一门知识,但对于培养一种兴趣、锻炼一种能力来说足够了。很庆幸,在这门课中我得到了这些。

 

 

课程小结

材料系 杨启蒙

    一转眼,末冬已为初夏,为时九周的研讨课就这样拉下了帷幕。当时我一看到这门课的名称——“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就对这门课很是好奇,感觉能从中了解许多我们平时并不多见的一些先进的材料。

    在我满怀着好奇与新鲜感来到这个课堂时,才发现这门课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因为它不是由老师讲课来介绍那些新奇的材料,而是我们自己来介绍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记得第一节课听到这样的上课方式时,真的即疑问又有些小小的兴奋,毕竟上学这么多年,第一次用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学习了解一些我并不知道的东西。

    第一节课后我选了我比较感兴趣的荧光蛋白,觉得能发光的蛋白质,听上去就很炫酷。就立即和我的小组其他的组员一起去讨论设计我们想要展示的内容和表现的形式。当时,刚刚听到要做网页,真的是有点害怕的,心里想的是之前没有任何经验的我真的能做好一个网页吗。但是当和我的队友们一起战斗时,才发现做网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当我们一个小组一起去研究,去探讨,那些看上去很难完成的事情并没有多么的困难。由此,我也真正认识到一个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确和个人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有了这些给力的队友之后,整个过程也十分的顺利,做出的网页虽然并不是很华丽精美,但对于一群毫无经验的人来说也算是不错的作品的。除了我们自己的课题以外,其他组的展示也很棒,其中有一个计科的大神编了一个游戏出来,真的是膜拜了。

    总之,这门课不但让我认识了解了许多我不知道的东西,拓宽了眼界,而且还让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相信这些经历一定会成为我大学生活的灿烂一笔。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哲学系 易希瑶

一直觉得综合性大学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即使身为文科生,依然有机会去接触早被遗忘在大脑深处的理科知识,去听一个高深的天文讲座或者趁着开放日去参观一下可能一辈子也进不去的精仪实验室。本来就对化学和生物很有亲近感的我在参观化工厂的诱人附加条件下选了这门研讨课,没想到还中了。

其实我本来以为这是一个老师会每堂课介绍一点大分子知识的科普小课堂,万万没想到除了第一节课,剩下的时间都是同学上去介绍。于是出于各种原因,这半个学期下来,除了知道各个小组大概的研究方向,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真的从中学到了什么神奇的化学知识,可能是自己没有认真听,也可能是之于文科生而言理科生们介绍的太过高深,看到满屏幕的结构式我就已经疯掉了。不过对于自己小组主题粘合剂这个日常用品倒是稍稍了解了一些。大家也一直很安静鲜有提问,总觉得研讨的氛围不够强烈也是一种缺憾。第一堂课老师讲的大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大学生在这4年时间里应该做到什么犹在耳畔,半个学期又过去了,自己却并没有太多进步,自己也还在犹疑要走的路,想来也是一种悲哀啊。

至于上台作报告,从小到大那么多次现在依然会紧张,也可能是因为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做过中文的报告了(上学期的两次上台报告都是英文的……)。每次看到别人炫酷的PPT或者大方的台风都想着自己也要学着一点,不过上去之后眼睛就不自觉的总想盯着讲稿了,在presentation的路上我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网页制作于我是一个新的挑战,毕竟之前几乎从未碰触过。很感谢这个课程让我去碰了这些未来可能还会用到的技术软件的皮毛,自己瞎捣腾学会了Prezi和一点点PS技巧。

非常感谢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去参观化工厂的机会,也许对于文科生来说这次去参观化工厂可能是一生中的唯一一次。面对可降解塑料袋在国内外的了两种差别待遇,只能说,要实现真正的环保,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仅仰赖于每一个公民、企业环保意识的养成,更仰赖于政府在实现环保之路上制定的法令条文。高标准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也很感谢在这个课上认识了一些理工科小伙伴,和他们一起小组合作也是一种很棒的体验。

最后还是不免俗套的再对老师说一句谢谢,谢谢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去接触大分子这个东西,也许,如果没有这次的研讨课,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碰到这个看起来高深,实际上却处处潜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呢。

大分子无时无刻不在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总结与感想

信息管理学院  张旭

不知不觉,上这门研讨课已经6周了,依稀记得第一节课老师的要求以及大家的惊讶,上学期也选到了一门研讨课,可是老师的上课方式就是他讲课,期末的时候要求写一篇论文就可以了,本以为这学期的这门研讨课也可以这样度过,可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很出乎意料。记得自己当时很害怕,因为自己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一个人做事,遇到困难也是习惯于自己解决,很少情况会考虑和别人合作去做一件事情,这是一个方面,另一的问题就是自己不擅长与不熟悉的人相处、讲话。还有就是对网页制作的恐惧感,由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领域,尽管对这方面的知识充满好奇,可是对能力的不信任超过了自己的恐惧。但是,随着课程的进行,自己在这个过程里已经解决最开始所害怕的那些问题,并且还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对于在这门研讨课中所收获的以下主要通过三方面来看:

l         挑战自我这次是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蛋白质这一块,和三个院的同学组成了一组,但是我们对网页都没有经验,也没有想法,在之后的那个星期,通过组长对网页的整体把握,我们才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最开始我还有点期待说会不会因为我们组里有计科的同学,组长就把网页制作的部分交给他们,可是组长却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学习,她说既然大家都没有经验,正好就借这个机会一起学习,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一门新技术啊,从那时起我才突然有了勇气与自己对网页制作的恐惧进行对抗,通过每个周末的两个小时花时间看书以及视频,才慢慢发现网页制作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因为我们只用学习html语言,这甚至还有点简单,到现在自己已经能独立的做完一个网页了。还有课程中的一个要求就是我们每组的成员要分别进行报告展示,这个对我来说也还是挺让我紧张的,但是大家都能做,为什么我不行呢?所以在我要进行展示的前两个星期自己就动手做ppt,然后每天大概想一想自己到时候应该怎么讲才好,最后做了一个自己满意的ppt,也还算顺利的完成了presentation,所以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以后也不会怕做展示了。还有就是和队友的交流上,自己也是从最开始的不敢、不想发言,到最后能和大家交流想法以及问题。

l         团队合作这次体会深刻的最大的就是团队的重要性,由于我们小组做的是对蛋白质天堂这个网站的完善工作,所以工作量还是蛮大的,但是经过小组内部的分工以后,真正落到每个人身上的担子就很小了。还有一旦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大家都是一起解决,不会说只让一个人去做这件事,然后发生什么也是他的事情。还有一点也是通过看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发现的,一个小组之间的影响的相互的,就是能看出认真的小组每个成员都很认真的在做着自己想做的,大家之间的那种凝聚力是特别明显的。最后还是老师所提出的要求也很好,就是靠团队打分,整个团队内部不分高低,大家都是一样的分,这就要求大家要学会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l         思维碰撞这个主要体现在我们对网页的布置上的观点的不断更新,一开始大家的想法是把原网页的内容没有加完的、没有超链接的加完就可以了,但是随着我们对网页的不断认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我们基于对网页的应用人群的考虑,决定在网页的首页处设计一个试题区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帮助读这个网页的学生的。一开始谁也没想到这个,都是大家在讨论过程中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发现了这个好点子。也真的让我发现了与人沟通、交换想法的重要性。

转眼间,课程也结束了,但是我相信,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能伴随我接下来的人生。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软件学院 于凡

一直很喜欢化学,虽然是软件工程专业,也希望为化学做些什么。选到这门课很幸运:刚好时间合适,刚好是化学,刚好要做网页。

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关于高分子的知识。不同小组的课题让我大开眼界,荧光蛋白、粘合剂、薄膜••••••高分子的世界真的是多姿多彩,再也不仅是课本上长长的化学式。从材料到生命,高分子都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课程讨论中,我也收获了许多生活小常识,更是通过老师了解了世界上热门或最新的研究资讯。

其实身为大一的学生,我的专业知识也很有限,当初选题时,我决定做一个科普游戏其实也相当有挑战性。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学了Java语言编程,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但都依靠广泛查询资料得以解决。当我熟悉了编程语言后,有一天晚上码代码码到凌晨4点半却仍然精神抖擞。当完成课程任务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刺激、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这个课程应该说是成功的。这个游戏可以说是我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个完整作品,制作的过程对我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也很有帮助。有一点遗憾的是,没有能做成网页游戏,使得用户必须要将文件下载下来才能玩。

这个课程还让我认识了几个很棒的同学,他们在我提出课题想法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使得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却都依据自己的专业或特长对我们的游戏和网页做出了很大贡献。课程研讨的形式增加了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增强了我们的合作精神。

总之,这是一次很棒的体验,希望我们的网页能继续扩充下去,成为世界上最棒的高分子科普网站。

 

 

课程总结

化学系 胡诗宇

选择上了这门课之后的第一感觉,这门课与以往的课大不相同。虽然上半学期的化学与材料也有互动环节,但主体是教授,而学生大多数时间是接受体。而这门课确实做到了让学生走向主体,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来推进课堂的进展,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新颖同时很有效的方式。增加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而这样的参与度,可以尽可能少地让学生抱有厌烦等情绪。同时,初选题的时候也是尊重各人的喜好,多是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织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推动了合作的进行。

而制作网页与其说是目的,我倒觉得不如说是一种达到目的的途径。我以为,这门课让我学到更多的是如何去合作,如何去交流沟通,如何在一个小组中尽自己的一份力,至于网页制作更多的大概算是意外之喜。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自行查阅论文书籍等资料来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并用自己的表述方式呈现出来,虽然还不足以融会贯通,但得到的还是比单纯接受的要多得多。

确实了解了许多关于胶粘剂的知识,曾经也了解的确实十分有限,胶粘剂是一个十分广阔的领域,从高新的微电路、航空航天,到日常生活中的便利贴,无一不是胶粘剂的应用,这在接触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衷心希望这样的课程可以向正式课堂投放,相信效果一定不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