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按: 再一次感受学生们旺盛的学习热情,再一次惊讶于成果所展示的创意,希望这种探索和创新的热情伴随着青春的洋溢给各位同学带来全新的人生体验!

 

大分子化学­-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博文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课程和这样的讲授方式,虽然在高中已经经历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还是觉得有种新鲜感。其实一开始就分组实在是令人意外,幸而接下来的过程都十分顺利,并没有遇到太多问题。

    其实关于学校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我绝对参加过除了新生研讨课之外的方式比如SPOC班,但是新生研讨课带给我的是和其他课程都不同的感受。在这里,我可以真正有大部分的时间去和组员们协作并且进行最多独立于老师的教导的思考与努力,这门课程交给我的可能就是完成大学课程所必须的一个能力,也感谢这门课程让我能够学会参与和主动努力。

    我在小组内的任务是多媒体制作与剪辑,感觉还可以(以前有过大量经验)然而还是用了至少一个星期去学习新的内容。大抵如此。

    总之,还是十分感谢这门课程。希望它能够得以改进,然后蓬勃发展。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堂小结)

 

化学化工学院 张雪健  

 

    眨眼之间八周的时光就过去了,从选课到上课,到参观,再到制作网页,这些都给了我从来没经历过的学习体验,回想起来,心中确实有很多感触。 

    最开始选课的时候就被这门课的所吸引住了,我作为化院的学生,对于材料与生物这两个方面一点也不陌生,而我本人也对这两个方面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门课,也是十分幸运,我选到了这门课,获得了这份难得的经验。 

    然而我选这门课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研讨课的含义,我以为是老师将一些东西传授给我们,由我们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可是当老师说我们需要自己决定课题,自己寻找资料,然后向大家汇报的时候,我就有些慌张,但是却又有些兴奋。有些怕做不好,却又有了新鲜与刺激感。之后我们根据兴趣结成5人一组的时候,我是很迷茫的,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老师给我们推荐的蚕丝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什么不研究一下享誉海内外的丝绸的原料呢?于是我选择它,也认识了4位朋友,学会了自己学习的技巧方法,更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我们组中,我主要负责查找有关的资料。在查找的过程中,免不了对资料进行挑选,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学习到了很多有关蚕丝的知识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同时为了上台做报告,我对于从来没做过的PPT也有了认识,学会了如何制作。在上台报告的时候,不仅锻炼了胆量,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要将成果简单清楚的传达给大家,这就加强了我的口才。 

    就当我以为这个课就会以这样的节奏结束的时候,胡老师告诉我们要去参观塑料工厂,给了我无限的期待。总是在学理论,学实验室的实验,却从来没有真正看过工业上怎么产业化这些东西。这一次的参观,让我对现代工业有了新的认识,环保、节约、高效,等等新的认知改变着我,在生产线上体现着的思想与技术的结合,不仅改变我认为工业生产技术其实并不高明,全是污染,仅考虑效益等错误的认识,给我全新的正确的对于现代工业的看法。 

    最后一个项目就是制作网页,给之后要学这门课的人与想了解这门课的人介绍我们的成果。我从来没有制作过网页,对于网页的了解几乎为零。这次制作的经验让我学会了相关的技术,相信以后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不仅要有选择性的筛选我们搜集到的知识,还要发挥想象力,把网页设计的简介却又惹人注目,这都是对我的一次锻炼。 

    在和同小组的成员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从不熟悉,互相不知怎么聊天,到互相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互相了解对方的个性,成为好朋友,这种过程感觉特别好。即使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摩擦,最终也会互相谅解,原谅彼此,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带给了我团队合作该有的氛围的认知。大家需要分配任务,并尽力完成而不拖累别人,也激发了我们的责任感。 

    其实学了这门课,主要了解了老师说的,一直以来都是被动接受知识,从来没有主动去探寻过知识。而这门课给了我这个机会,给了我按自己的兴趣与意愿,去学习,去了解,这比任何死记硬背更有作用,也更容易让我得到快乐。    

    对于这门课,我觉得在小组之间的交流上是可以在提高的。在上课过程中,大家要不都在忙自己的事情,要不就是组内在讨论,彼此之间没有交流,互相也没有什么了解。其实是可以对研究的东西相近的小组之间进行一些交流沟通,甚至是两组对于研究的东西相似的性能搞一个比拼什么的,应该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活跃气氛,也可以增强小组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总而言之,这门课对我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的探索发现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起来了,口才等技能也锻炼起来了。学会了去辩证,去质疑,去探讨。谢谢你,胡老师。希望这门课可以一直开下去,带给更多同学不一样的体验与探索的快乐。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大气科学学院 葛大逢

 

    转眼间,8周的研讨课就要结束了,说实话,在写这个小结的时候,心里的情感颇为复杂,一丝对这门课程的留恋与不舍,一丝收获知识的喜悦,一丝对这门课程的感谢,等等吧! 

    通过选修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这门课程是让我们自己选择课题,然后去搜集资料。这种教学方式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我们组的课题是蚕丝,通过搜集资料,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关于蚕丝的知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而且,和普通的课程相比,这门课程更能引起我们学习的兴趣,让我们真正乐于学习。 

    此外,这门课程要求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完成任务。通过上这门课,我真正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说实话,一开始,我们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协作并不是很默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很快就变得更加团结一致了。除此之外身为我们这个小团队的核心,我也感受到了身为核心的重大责任,既要统筹整个课题的进程,又要注意每个部分的细节,同时还要合理分配任务。 

    总之,这门课带给了我很多益处,最后,谢谢老师!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小萱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在我踏进南京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对我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犹记得初课堂上老师的启迪,相比于生物学上的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如今的学术氛围中更加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特点在于其表现出的各种生物活性和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由于我高中积累的对于生物学的热情,我选修了这门“意料之外”的选修课。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课堂的形势非常活跃,在提出问题时大家各抒己见,提出有参考价值的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这般的讨论方式对我来说是新鲜的,因此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事物的发展总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虽然在研究的方向上有过分歧,在研究的内容上有过误解,但是通过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小组——一个专注于蚕丝研究的小组最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聪明人总是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这就表明,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不只是学科前沿的科学规划或探索,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就像蚕丝,经历了数千年文明的洗礼,在充斥着高科技产品的今天仍然在生产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的原因不难深究。柔滑的质感,光亮的外在,优良的性能。。。。。。蚕丝有太多的方面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与发现,当然,在十几周的努力下,我们对于蚕丝只是有了大体概况的了解,并未实际接触,也没有深究化学原理,我们只是完善了一个蓝图,也希望为对此感兴趣的同学搭建一个平台,大家集思广益,将这个课题做的更加完美,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在课程之余,小组内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在查阅了大量资料,搜集了相关信息后,定期进行汇总,最终做成成品在班级展示。这是一个思想融合的过程,更是团队磨合的体现,毋庸置疑的是,每名成员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了解,在课上面对同学求知的目光侃侃而谈。一次展示的过程,凝结了整个小组的心血,也是对个人能力的一次锻炼,如何在众人面前举止自如并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其实并不简单,我非常庆幸每一个人都做到了,因为我们竭尽所能。 

    有了知识上的储备只是一个课题的基石,桥梁需要在一次次细致的讨论,有时是激烈的争论中,搭建起来,结构和框架是第一步,就如在第一次展示时我们对未来的半个学期所做的规划,我们的思路很清晰,接下来就是如何填充血肉,让这个凝结了每一个人心血的作品更加羽翼丰满,更加吸引人心,这时,一颗赤诚的心必然是不够的。 

    为了优化作品,我们对文字进行筛选,对图片进行处理,一天一天的消耗,最终才能做成相对完满的搭配,我们知道的已经足够,这个时候效果的呈现就变成我们努力的方向。配图插画,删文减字,,演示文稿的修改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我忽然更加理解“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臻于完美的背后一定是锲而不舍的努力和澎湃激昂的热情,还是那句话,我们做到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狂热之人前进的心,技术上的困难根本不算什么。 

    在这门课程的展示中,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从起源到现代应用,从历史到发展前景,我们仿佛沉浸于蚕丝编织成的柔软的世界,它占据了我们的大脑,俘获了我们的心灵,随着时间的推进,它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当然,也是联系小组成员之间的纽带,因为蚕丝,我们变得更加团结,团结一心,为了目标而奋斗。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抵挡时代的潮流的,从这门课程中,我想,除了满足和成就感,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此,我必须要感谢这么久一直包容我的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团队精神最高境界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作为团队的一员应该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的优点和积极品质,如果团队的每位成员,都主动去寻找其它成员的积极品质,那么团队的协作就会变得很顺畅,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在这样新颖而独特的交流方式下,孵化出了我们组别的终极成果——Silk Empire(就是我们的网页),经历了长达十几周的思想的碰撞,我们将精华总结在一张意义深重的网页中,我希望,在将来的课程中,还会有一组同学对蚕丝这个话题感兴趣,还会有同学继续填充我们留下的框架,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总而言之,感谢老师,带给我一个发掘自身潜力的机会; 感谢小组成员,帮助我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感谢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为我们的前进提供了支持与动力。相信未来的路,我会走的更加长久。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生命科学学院 杨鹏浩  

 

    这节课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第一次参加新生研讨课,第一次刷PPT,第一次尝试着去学网页制作,第一次到工厂里实地参观生产流程。 

    一学期下来,老师其实并没有讲多少内容,只是给我们一个范例,一个要求,然后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学习。以前从未体验过这种上课方式,一开始也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干什么,找哪些资料。几个同学聚在一起,一起找资料,一起整理,一起做PPT,一起讨论这个材料到底符不符合要求。偶尔遇到困难,没有合适的材料了,老师也会在一旁提醒点拨。并且,这门课程给了我们上台展示的平台,让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当然也有一些自己的建议。反映最多的可能就是网页制作了,到了后期感觉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制作网页上。尤其是期中考来临,又碰上各种deadline,大家原来都没有基础(当然这些应该都是个人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大家选修这门课的初心都是想了解更多的有关大分子方面的知识,到了后来却都是忙着学习制作网页,似乎也有些不是很适合。另外,老师上课是否可以适当和我们讲解一下您的研究领域,您所了解的一些内容。一学期下来我相信有很多同学对于老师您的研究方向还不了解。 

    虽然学习过程中磕磕绊绊,但是这门课程使我获益匪浅。学了许多,了解了许多,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最后也祝胡教授的科普网站能一直完善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分子”这一领域。

 

 

我与大分子的邂逅

                  --关于《从材料到生命》的感受与思考

 

生命科学学院 李坤伦

 

    刚开始选这门课是以为课程的形式与其他专业课没什么差别,不过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而第一节课的课程介绍着实然我一惊,让我们自己做PPT,自己还要做网站。心头不禁颤动,既有对未知课程模式的担忧,又有一丝对表现自己的渴望,我想试试吧,尽情的去尝试一下。于是怀着一丝担忧与喜悦我们正式开始了一门不一样的课程。 

    于是自选主题,自由分组然后分工合作,可以说这是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体验,面对不同院系的同学,陌生的面孔,我们从开始的迷茫到最终的坚定,从上台的畏惧到展现自己的从容,我们更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记得一位音乐大师曾说过:“年轻人,尽情的去丢脸吧!”记得我走上讲台的那次,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主角”的感受,心中充满了紧张,与其说是紧张不如说是心潮澎湃,自己不再是台下的观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其实未来的人生不就是如此吗?一个团队,同一个梦想,有摩擦,有欢喜,有艰辛,有成就,与其说这是一堂课不如说是人生的预演,学习不再是被动给予而是主动去寻求,方式不再是单一,追求的是创新,在了解大分子的同时掌握的更是一种对共同学习方式的锤炼。 

    然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每一组介绍后很少或没有其它组的评论或意见,无论是对内容亦或是对形势的建议少之又少,参与其他组的热情少,希望能增加评论环节的比例。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生命科学学院 冯炀睿

 

    当我选中这门课程时,我的内心既欢喜又是不安的。我是生物专业的,所以与生物有关的课程去听一听对自己的专业是有好处的,因而感到高兴。但也正是因为是与生物相关的课程,便极有可能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课,所以也就有点担心、失望。 

    然而,当第一次走进课堂,我才发现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课堂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枯燥乏味,反而课堂是生动有趣的,没有死板的理论教程,更没有硬邦邦的说教。老师是坦诚的,在努力让课堂变得知识的殿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也是尊敬的,在积极地参与课堂。 

    这是我第一次上方式如此独特的课,老师不再向同学们介绍课程知识,而是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同学们需要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向并查阅相关资料,集中资料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整理总结,将学习发现成果向其他小组同学展示。最后,经过多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各小组把所有的成果制成网页,将其放在科普网站中,以供中学生参考学习。     

    我们不仅学到了一些知识,这也提高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自主发现、探索的精神。通过与自己小组成员的交流,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如何去聆听他人的观点,并且整合众多的想法,让大家都认可,提高了大家的团队意识,也学会相互尊重。通过想其他小组成员展示学习成果,我们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诠释,如何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我们增进了和大家之间的交流,在相互交流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只是,在一个小组作完报告后,虽然老师也说到让其他小组提出问题,但其他小组并没有给出太多的建议或者一些疑虑,使得作完报告后课堂并不是十分活跃,我想,这是以后需要提高的。最后制作的网页不仅让大家有了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也帮助那些对课题感兴趣的人更好地理解学习。我也不曾想到自己能够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网站上,并且我自己学习收集的资料竟然能够对那些需要的人有所帮助,这让我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个人感觉课程时间有点短,或许各个小组并未能很深入地去探索一些问题,不过各个小组的成果都很不错,内容丰富,大家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陌生领域的知识。 

     非常感谢【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一课程给我带来的收获,也非常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指导,也很珍惜与同学们及老师在一起交流讨论的时光。

 

 

对《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的一些感触

 

生命科学学院 杨恒锐

 

    当我刚来上这门课时,我在憧憬着:它会讲些什么呢?材料工艺,制作原理,生物大分子,生物化学•••••• 

    而第一节课胡老师却先介绍了大学学习,从各个方面帮助了我的未来大学生活。之后老师才简要地说明了这门课的要求以及学习方式:完全小组讨论。虽然对大学这种个人自由式的讨论学习方法早有耳闻,但我还是没有直接接受的准备。上了这么多节课后,那种紧张感已不复存在;相反我学到了许多大分子的知识,学会了PPT制作,做展示,做网页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资料。更重要的是认识了许多新的小伙伴,体会到如何参与群体活动,如何在团队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这门课马上要结束了,但我觉得这门课带给我了许多;新的朋友,新的学习方式。这将是我大学第一门要结束的课,注定会让我记忆一生。 

    最后谢谢老师的辅导和帮助。祝老师万事如意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化工学院 卢世豪

 

    研讨课过去的太快了,第一次上课分组的过程还历历在目,马上就到了网页完成写课程小结的时候了。大分子这门课是一门很奇特的新生研讨课,老师的目的并不是在教会我们什么知识,而是培养我们团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分组确定课题,然后每节课以ppt的形式交流成果,最后完成一个科普网页。这种新颖的方式的确让我很有动力。 

    一开始分组的时候,我们组员都比较拘束,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组内的讨论越来越活跃。在经历了几次课的头脑风暴后,我们确定了以一个科普视频作为网站的主体结构。确定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分工,阅读文献,编写台词,拍摄视频,制作网站。虽然这个过程有很多困难,但是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团队共同克服了这些困难得到了不错的作品。 

    老师也组织了一次参加工厂的活动,虽然我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加,但是我的组员们发给我的工厂图片视频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这让我认识到了学习也需要多参加实践,这会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老师在我们的交流过程中经常会给我提出一些很有用的建议,有些是关于知识结构的,有些是关于网页制作的。感谢老师的指导,也感谢组员们的努力。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医学院 项英

 

    在胡老师的课程里,我了解到了许多自己曾经不知道而且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关于大分子的知识,课程即将结束,然而我们学习高分子的路却永无止尽,因为我们对于高分子的了解还很浅显,显然需要更多时间与耐心。比如说我们在了解了关于高分子的知识后,就能有意识的运用于生活,并且向他人介绍,我想这也是胡老师在课程里希望我们真正收获的东西。 

    下面我就谈谈我在高分子的课程里学到的知识。我们课程虽然只有25人,但是在55分组并且各组选出小组长分别进行自己的课题的情况下,依然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说学习到的知识就是我们的收获。在其他组例如涉及海洋资源的海洋分子,蛋白质,蚕丝以及DNA的介绍下,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蚕丝小组,他们从蚕丝的生产流程发展史叙述,显然对这项材料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蚕丝又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项高分子材料的探索显然很有意义。我们小组是在组长的带领下探索了有漫威人物引发出的关于高科技同时又是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较之普通材料一定程度上多倍的放大了功能特性,比如说我们的防火材料,坚固材料,记忆材料,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具有着这些功能的材料,然而我们的材料有不仅仅是这些用途,比如我们搜集到的碳纤维材料,目前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这个材料从坚固性来说,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一些精密设备的要求,同时我们寻找的超弹性纤维,也是对弹性材料的弥补,这些材料不仅无毒无害,关键是完全拓展了对弹性材料的需求。 

    然而作为小组里能力最弱的人,显然我在与大家一起合作的过程中出的力最少,总是在任务总结的时候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任务,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收获颇丰,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高分子的奥秘,尤其是我们组的高分子不再是简单的分子,更是融入了人类的想象,有些也许目前还无法实现,但终究有一天会被发现并大规模投入使用,当然是在在允许的范围内。 

    但是无论什么课都无法做到完善,当然有他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说我觉得我们课堂的交流还不够,自己小组的话题才有人感兴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大家事前并没有讨论过其他小组的课题,因而比较陌生,另一方面则是小组内的人的演讲不够吸引人,不过这个看个人魅力,只能慢慢培养,但是前面一点可以加强,比如各组之间加强交流。 

    我相信我们在课程里的确收获了不少知识,然而更大的收获应该是在课外,在这堂课里我学会了做人生的第一张PPT,同时在小组成员的帮忙下,我学会了部分网页的制作,虽然我们的制作效果还不成熟,然而第一次本来就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我相信会做的更好。 

    在这里,我还想提一些关于大分子课程的建议,但是也只是个人看法。比如说我希望老师可以带领我们更深入的学习一些知识,毕竟我们学生的学习领域目前还很狭窄,无法更充分的了解我们未知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同时又离我们还很远。当然,老师的课程里让我们以网页的方式留存成果,这个方法很好,显然方便了我们浏览其他学长学姐的宝贵成果,也让我们的成果可以留给他人观赏。 

    我希望课程能够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无形之中吸引一批又一批热爱化学知识同时又对高分子有着浓厚的兴趣的人,当然课程的目的性还是要非常强烈的,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可定脱离不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对于知识学习探索的方法。

 

 

关于"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的小结

 

电子学院 李和静  

 

    第一次毅然决然选择这门课程,是因为对高中所所学的有机化学存有一丝的喜爱。当我第一次上课知道我们不是老师讲课,而是自己选择课题进行小组研讨,并且需要做几个ppt,学期结束要做网页之后,我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对于内向的我而言,与人合作交流有点困难。但是起初为了完成任务,我一直挑战自己。做第一次ppt,做第一次演示,第一次和同学真正合作。每次下完课,总有一种松一口气的感觉。经过几次课之后,我发现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克服了我的"懒惰"。作为组长,我尽量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保证在上课时有东西可以展示。虽然我们研究的课题并不能让我们学到理论知识,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为了一个目标而一起合作,想办法调动身边人力资源,大家取长补短,各司其职的有序过程。在这九周的课程中,我发现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同学,他们或是ppt做的很棒,或是演示时做得很到位,或是他们的新点子令我们眼前一亮,我每次都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正在推动着我不断挑战自己,我能够真实体会到一切困难存在的价值。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史子凡    

 

    很高兴能选中这门课,这门课满足了我高中时就想探寻微观世界的愿望。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塑料袋生产加工厂参观的部分。这是我自己也是绝大多数同学第一次看到塑料袋的生产过程。从制作原料颗粒到吹膜到挤压成双层袋到印花,确实让我们大吃一惊。特别是在得知食用玉米粉作为原料生产的塑料袋可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降解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分子材料的神奇。只是这些生产的高质量的可降解的用来装宠物的排泄物的环保袋竟然都是用来出国销售的。在欧美国家一天能消耗七亿多个而在中国却没有市场,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的法律已经有了限塑令,也要求生产并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但一方面这些大分子技术还未完全推广开来,另一方面人均消费水准还不高,经济没有发达到大家都愿意去花多一点的钱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我们应该采取一切办法全方面推广可降解的环保塑料袋。 

    我们小组探讨的内容是海洋中的纤维素。当初我们在考虑研究纤维素的哪方面的内容时,很感谢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海洋中的纤维素有着许多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们开始了每周的探索,无论是谷歌度娘维基,还是一些小网站小杂志,都留下了我们探索的脚印。这种小组研讨的方式让我真正地理解了“team”的含义,懂得了如何分工以及分工的重要性。每周我们都会不定时地在网上或是线下见面进行这周的成果交流并共同制作PPT。学习制作网页也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从最开始的完全不会,到最终熟练操作网页制作软件,自己会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在每周的课上,既能欣喜地看到自己组的成果展示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也能从别的组的展示中看到其他种类大分子的神奇之处,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通过对海洋中纤维素的了解与研究,我们具体地了解了海洋中纤维素的来源、性质以及多方面的应用。最后,我们一致认为鉴于海洋中的纤维素的丰富程度、使用价值,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更多地推广使用海洋纤维素制作的产品,当然,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也是要有限度的,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非常庆幸学校开了这门有关大分子的研讨课,课程的形式是灵活的,能让我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探寻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不是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方式。也很感谢老师能在我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建议和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鼓励我们突破自我,达到新的高度。 

    希望我能将在这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起来。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小结

 

软件学院 周沁涵

 

    这一个学期的研讨课,和小组成员们一起讨论、找资料、做ppt、做网页,觉得自己完全参与在这个课程里面,最终能够看到自己一个学期的成果的感觉也很棒。 

    说实话,一个学期下来,在高分子材料方面我所收获的知识并不多(学到的主要还是自己小组研究的海洋中的纤维素),但是我真正收获的,是和小组成员们的友谊,是合作能力的提高,是一次打破传统上课方式的新的体验。 

    我在小组里负责了海鞘纤维素的部分,这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海鞘这种生物,搜集资料的时候也顺便补充了点常识,还是很有趣的~ 

    如果要提一点意见的话,我希望老师可以每节课介绍一些世界上高分子的新发现,每节课只听同学介绍,其实有点不过瘾…毕竟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嘛!还是想听一些专业的~????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小结

 

商学院 孙昕

 

    因为对化学的喜爱,我选择了这门新生研讨课。然而一开始我并没有听到我期待的化学课,却是要自己组队来完成任务。于是我拉起了队伍,然后我们选出了队长。可是我们却基本上把任务都交给了高博文同学。我负责创意和编剧导演,每次我有什么想法大家都会积极地配合我。高博文同学总能帮我实现。组长在统筹兼顾方面做得尽善尽美,让每一个人都发挥出了其最大的作用。胡雪莉同学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配音的时候让她重配多次也毫无怨言。肖斌同学搜集了很多资料,而且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被我的神来之笔坑成了年画大王。 

    上完这节课,我学会了Teamwork,在一个team中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坐享其成。同时要看清自己的位置,不能单打独斗不服从指挥。同时查询资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薄膜的世界。希望和我的队友以后还有合作。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小结

 

工程学院 肖斌

 

    经过为期大约两个月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是知识方面的积累,对聚乙烯薄膜、复合阻燃纤维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CCP抗静电膜等有机高分子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有机高分子薄膜在未来生活中的可能应用如太阳能薄膜电池、装裱画作、集成电路、防火材料研制等方面有了初步的涉猎,我相信有机高分子材料一定能一起未来生活的一场变革。其次,我学会了在课外拓展延伸的学习方法,在专业课程之外,我们也应该在其他领域广有涉猎,加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在未来能够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我深切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有组长卢世豪的合理组织与安排,编剧孙昕的出色创作,核心技术人员高博文对每次PPT及网页的殚精竭虑的贡献,播音员胡雪莉的优秀播音,灯光师摄像师我的精心录制以及全体组员的本色出演,才会有现在的膜闻联播,五个环节中缺一不可。

 

 

新生研讨课总结报告

 

电子学院 莫俊威

 

    在新生研讨课上,我们组(小纤维)着重对海洋中的两种纤维,海藻纤维和海鞘纤维素进行了研究。研究涉及它们的来源、结构、性质和用途,并以ppt的形式和班内其他小组进行了交流,还制作了有关的科普网页。可以说,我们小组的工作是比较完备的。 

    我们的新生研讨课是以大分子为中心,因此我们组很快就想到了自然界中十分常见而且重要的大分子——纤维素。它广泛存在与植物中,被用于造纸等用途,还能清洁肠道,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但是,研究树木中的纤维素过于老套。能否研究其他来源的纤维素(如果有)呢?我们思索这个问题。幸运的是,纤维素果然还有其他的来源——海洋。因此我们就决定以海洋中的纤维素为主题。其实,我们研究的海藻纤维和海鞘纤维素中,只有后者是以葡萄糖为单体,才是化学意义上的纤维素。但既然海藻纤维也是一种受到重视的材料,我们也就把它纳入研究之中。 

    研究的过程历时数周,我们分工合作,先是完成了海藻纤维的研究,而后是海鞘纤维素的研究。研究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大篇大篇的文章,茫茫然不知如何处理。后来我们明确了研究的几个角度,从结构、来源、制取等角度分别搜集整理资料。最后我们终于整理出了比较完整的对于这两种物质的知识体系,顿感自己原来这么厉害。同时,我们也不忘我们最后的目标是制作一个科普网站,因此我们在整理时删减了过于复杂的科学知识(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等),而着重于性质和用途,力图增强科普性,调动未来网站读者的兴趣。 

    说到网站,这也是一个挑战。虽然组内有电子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学生,但我们确实对网页制作一无所知。没办法,只好从零开始自己摸索。最后制作出的网页虽然简陋,但也花了我们很多功夫。我们有时要百度一下查找制作教程,有时因为失误而不得不重做,有时要把各个成员制作的网页整合到一起……这个网页集合了我们全组人员的心血,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最后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我虽然不是化学专业的学生,但我其实对化学非常感兴趣,高中时自学了大学的化学教材,顺便参加化学竞赛拿到省一。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报考化学专业,但我没有放弃化学学习,因此我尽量报名与化学有关的选修课程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因此我很享受这次的新生研讨课。在课程中我学习了化学,还结交了很多朋友,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尤其是能接触到在大学无缘相会的化学。 

    最后谈谈我对大分子的认识。大分子是一类拥有无限潜力的物质。大分子由单体构成,因此它的性质不仅受单体化学性质的影响,单体连接的方式、位置、构型都会对对它产生影响。因此大分子的研究比单一的物质或是混合物的研究上升了一个维度。大分子更具变化,仅仅改变大分子的构型就可能显著地影响它的性质,蛋白质的失活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可以预见大分子家族在未来会更加强大,更加丰富,更加环保,为人类造福。

 

 

大分子课程小结

 

物理学院 刘宇宸

 

    本次大分子课程,作为进入大学的第一个选修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进入大学,能够通过选修课,结识一些其他院系的同学,拓宽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且分成小组,获得了许多团队分工与合作的经验。在刚开始分组时,和组员相处有些格格不入,但是还是逐渐加入到团队的工作中。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要参考其他科普网站,学习怎样制作网页,也要考虑怎样吸引访问者的眼球,激发观众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花了很多精力,也学会了很多东西。也要感谢小组的其他同,尽管我性格不太合群但他们对我还是很包容,在团队合作中也帮助我许多。

 

 

小结

 

化学化工学院 季嘉豪

 

    从这几周的学习,对于这门课略点体会。 

    首先,从我自己提出类似超级英雄的极端高分子的这个主题,不仅因为迷恋超级英雄,更是想探索一下材料界里面的之最,就像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这些没有之一的头衔是能够使人产生兴趣的,并且为之着迷的,就像追求人体极限的奥林匹克,而且这种追求极限的材料,也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也是能够起到科普的作用,而且,,比如说像坚固属性,耐高温属性的高分子材料,走到极致的话,绝对会让社会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在观看别人的PPT的时候,也了解了蚕丝的魅力,也知道了从海藻里走出来的海藻纤维以及一系列家族产物,也知道了薄膜的各个兄弟,也知道了…… ,自己也在寻找材料界里的“姚明”的时候,知道了碳纤维,遇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过程中,作为一个技术不好的组长,我负责制作了第一次的PPT,以及之后的材料搜集工作。 

    在想着如何科普的时候,我也被被科普了一把。因为学习压力,不可能花大量时间来查阅一些资料,而这门课,使得我们来查阅之前没有时间查阅的文献资料,这不仅使得我常常惊叹出声,也使我产生了无限对那些研制出这些之最的材料的化学家的敬佩。每当我欣赏那些材料的结构和化学式的时候,我都啧啧不已,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的赞美,为化学这门美妙的学科的赞颂。 

    化学家,那就是在这个真实的世界的旁边又再次建造起了一个世界的伟大的群体。如果说之前流传的美丽化学这视频使得我向往化学,那么经过这门课,经过对大分子的一些极端物质的了解,经过对别的各个方面的物质的了解,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化学本身散发出的浓浓魅力!我终于有点明白,为什么游效曾院士在谈及学习化学的、克服一系列阻力的动力的时候,只是说了一句话:我在研究化学中产生的乐趣就足以引导我继续研究化学。现在,我算是有点和他一样的感悟了,心有同感!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虽然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虽然高分子,这个化学二级学科,对社会发展相当重要,然而,并没有人能够大力的使一些化学知识普及化。 

    或许,这美丽化学的视频,那几年前,关于对苯二甲酸的毒性大小争论,学院派在网络上捍卫自己的观点,百度词条一天被修改十数次;还有外国人的MV蠢蠢的死法中对于一些化学知识,以及一些插入化学知识的歌曲,这些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化学的作用,然而,除了这门课的老师以及所衍生出的这些用不同方法的简易文字介绍不同领域的高分子化学知识的网页,并没有什么人来积极主动的宣传化学。 

    这种宣传的不足,这种民众对于化学的认识感知的不足,就促使了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广告的产生。 

    这则化妆品广告中,女主声嘶力竭的说:我们恨化学!还是大大的粗体字展现在屏幕上。这充分显示了一些人的想当然和无知,如果没有尿素,没有氧气,没有这些化学家苦心孤诣,那个化妆品广告中的女主的粉底,到口红,到衣服,到丝袜……统统不会有,虽然人们抨击塑料的白色污染,然而,若是没有塑料,社会是啥样? 

    这个化妆品广告所引发的出来的东西,让我想了好久,或许,不应该就这样漠视现状?!除了大分子这选修课的科普高分子的网页之外,别的化学二级学科,或许就是化学院本身,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我们学化学的骄傲自豪!正如我们徽章上面所印的那句话一样:CHEMISTS HAVE ALL SOLUTIONS,我们无所不能,然而普通民众与我们的认知相差甚远,把化学当成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我们在保持自己骄傲的同时,也应该让百姓有一些对化学正确的认识,这,是我在这门大分子课上的最深感悟!

 

 

新生研讨课总结报告

 

软件学院 邱昌政

 

    在这门课中,我们小组探讨了关于海洋中的纤维素。在探讨过程中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海洋纤维素的研究和应用,开拓了眼界,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用互联网查询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以及分类归纳这些知识,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中尽管遇到了各种问题,但在组员的帮助下也能够一一解决,在这过程中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除此之外,在小组中负责查资料以及整理归纳的我在这过程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同时在观察其他同学的工作时也弥补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每次听其他小组汇报工作时都能知道更多关于大分子的世界,更加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奇妙,与此同时,也知道了许许多多新奇的事物,了解到了科学前沿,让自己对这个奇妙的世界更加期待。    

               

 

新生研讨课总结报告

 

信息管理学院 张楚扬

 

    对于高分子这一门课程,它和我一开始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是老师讲半节课,学生讨论半节课的那种形式,以为讲的是更加专业的知识。没有想到是接近于自学的一种形式,于是乎上完这个课程,学到的化学方面的只是并不是很多(都是一些科普知识),不过却意外的掌握了其他的技能,主要是学会了做网页。其实现在在我看来,这门课提供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有动力去学习我们平时可能比较少机会接触到的知识——谁一开始学化学就学到了有那么具体的用处的物质啊!然后,如果不是有专业要求,平时也不是有很多人去学做网页(除非是感兴趣)。所以,虽然是意料之外,还是收获了很多。

 

 

走向高分子想象时代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化工学院 衡思卓 

 

    本学期我参加了“漫威英雄中的超分子”小组,并在高分子世界中游览了一番。不得不说的是,经过此次学习,我对高分子有了全新的见解。 

    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有两个非凡的能力,一个便是想象力。想象力指引着人们前进,它使得人类得以建造出一个新世界。正如漫威的漫画中,从美国队长到雷神,从无敌浩克到金刚狼,从蚁人到神奇四侠,无不是漫画家借想象之翼,用自己的画笔创作出来的。在他们的笔下,超级英雄们能完成无数常人难以所及的任务。 

    另一种力量就是创造力。超级英雄们只存在于想象世界中,而人类却可以用创造力追赶奔驰在前的想象。无论是耐高温的复合陶瓷,还是可再生塑料,又或是高韧性的碳纤维F-12,以及能导电的塑料,可以利用热能发电的材料,都是科研人员将想象世界投影到现实的种种努力的成果。 

    我们以想象为蓝图,以创造为工具,之后便有了无数性质各异的高分子材料。我期待未来能了解到更多“身怀绝技”的高分子,更对高分子这一产业充满信心。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新生研讨课小结

 

物理学院  胡雪莉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是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一门通识课,短短八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当老师说课程要结束了时,我还有些难以置信。但八节课的时间虽短,却让我受益终身。 

    选上这门课程对我而言只是偶然,毕竟与我专业没太多关联,但没想到学到的远比预期的多而有益。 

    第一节课,胡老师就明确表示他不会站在讲台上向我们介绍相关知识,而是将我们分为五个小组,每组五人左右,各个讨论组选择好自己研讨的主题,相互竞争交流,分享进展成果和经验,而最终的考核则是小组提交的自己制作的网页和小结。这种学习方式对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而且组员都来自于不同院系彼此都是陌生的,难免无措紧张。 

    然而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进行了分工并逐渐互相了解,并在第三节课上确立了网页制作的方向。每周我们会将搜集到的资料整合起来连着进展和下周预期的目标,用PPT的方式展示给全班。这一过程如果交由一人完成自然艰难,但在小组的合作下则轻松而有效益,且有利于补充对方没有想到的方面,相互借鉴协作,弥补不足之处。因而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且,这种展示方式也使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其他小组找到的资料,这一点远胜一般的课程,让我们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同时让我们明白团队分工的重要性,使我们不仅仅在大分子课上也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 

    有些事情看似艰巨而我们之前也从未做过,但不代表我们真的做不好,只要我们多份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去摸索请教,也许我们能得到意料之外的硕果。此外,开始大学生活之前,我习惯于一味沉默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不去质疑深思,而这门课程主要教会我的还是自主学习这一点,这比任何实质的知识都更为宝贵。 

    研讨课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制作可降解塑料薄膜厂。了解了塑料袋的生产过程,国内外对塑料袋的态度的差别,以及科技的重要性,督促了我们不断学习并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 

    大分子这门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带领我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

 

 

课程小结

 

------化学化工学院 张森

 

    一晃之间,这门课便结束了。我们用了几周的时间,完成了对蚕丝的研究,完成了我们蚕丝帝国的网页制作。


   
新生研讨课,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学会了如何搜索信息,如何整理,如何学习。我们也学会了小组分工,知道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最重要的,还有团结。正是因为我们小组齐心合力,我们对蚕丝了解从很少变得极为丰富。我们从蚕丝的过去研究到现在,思考了未来。我们网页制作技术从零变成了可以制作完整的网页。
 

    或许,这只是大学四年短短的几周,可是它让我收获的足以让我受益整个大学四年。因为我学会的远远不止这对蚕丝的了解,而还有许多学习的技能、处世的方式。

 

 

愿永远漫步高分子世界的花园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学习体会

 

化学化工学院 汤哲

 

    进入南大化学化工学院学习后,将来就一定会面对一个抉择。那就是:在支系繁多的化学大家庭中选择出自己的major,无机有机,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还是高分子化学。而我,充满着对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高分子世界的兴趣与向往,选择了它。从我入学的那一刻起,我就怀揣了这样的想法,将来能够从事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这也是我最初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与期待。 

    结束了这门课程,我发现自己对它充满了感激与留恋。感谢它给一个刚入大学的少年展现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星球上,高分子无处不在,从自然界的纤维素、淀粉和甲壳素,到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再到生命大分子DNARNA以及各种蛋白质,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化学这个大花园中最亮丽的一束仙葩。以我们小组的研究主题——天然丝为例,在我们的印象中,蚕丝只有制作衣被的功能,但通过我们的主动学习和广泛交流,了解到蚕丝在医疗、化工甚至航空航天工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终认识到蚕丝作为一种性能优良、天然绿色的环保型材料所拥有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因而,我感谢它,《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个课程,感谢它提高了我们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感谢它激发出我们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最后,我也要感谢开设这门课程的胡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广博学识、耐心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最终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您的鼓励与肯定会激励我在学习高分子化学的道路上继续努力、永不放弃。我也期待在大学的未来四年里能经常听到您上的课,继续得到您的指导与帮助!胡老师,谢谢您!

 

 

小结

 

化学化工学院 曹晨凯

 

    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方面,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一开始时大体分配了下任务,除了每个人的PPT以外,其他活动所有人都有参加,合作也有,争论也有,(其实一开始我个人并不看好相亲节目这个主题,觉得太过老套,可是渐渐的,当我们各自去查资料,找图片,讨论细节的时候,我才发现就算是老套如此的话题我也会如此珍视),到最后我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两个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像做课题一样的拼命,也没有发生什么能让我们耿耿于怀的大事,我们并没有能成为想象中那种“生死莫逆之交”,可是结课时杨的一句以后见面的机会不多了却让我怅然若失。仔细想想,也许生命中并不需要太多的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太多的刻骨铭心,就像这门课带给我的一样,老师说这是全新的一种学法,它也重新定义了我对朋友,任务,合作的看法。原来所有的事都可以变得那么琐碎,所有琐碎的事做好后也会那么的激动,也许这门课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我们所查获的资料知识和制作PPT和网页的技巧,它更是为我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方法——如何在大学里学习和生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