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按:本学期大家继续体会“探究式”学习实践,可以看出来学习越努力,收获就越大!然而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却需要继续坚持下去!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的课程感悟
计科 彭德家
上学期连一节选修课都没有选到。本学期非常幸运地选到了研讨课,而且是自己最喜欢的化学课程。虽然课程形式和原本所想的不同。但是经过几周的学习,发现自己获益匪浅。接下来就让我谈谈“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的课程感悟。
首先是课程形式,采用了研讨的形式而不是单单的以老师教授的一言堂形式。实现了真正的研讨课。在这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收集相关的知识、甚至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的谈论。与传统的学习不同的是在小组学习中,需要团结合作。当然最初大家都是对同一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所以最初的合作比较融洽。我比较喜欢形状记忆材料,所以就加入该小组。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告诉了我们这门课不是靠老师讲,而是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我们自己就是老师、大家一起学习。并且还要做PPT以及相关的网页。所以除了本身的知识以外,还会学习到一些其他的软件方面的使用技能。
最初在小组中就是大家一起研究我们所要和大家分享的知识。首先经过大家一起讨论确定了研究的内容。从最初的热致感应大分子材料,到光致感应大分子材料,最后就是电致感应大分子材料。在第二节课就由组长讲了,之后就是划分任务。由于热致感应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以及性质比较广,所以就决定由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两个人负责讲。
其实最初对于热致感应高分子的了解并不是很深,于是为了做好这次presentation,提前一周就开始和小伙伴收集资料以及构思、两个人之间的分工。经过两个人协商决定由我最先上(第一周)主要讲热致感应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以及结构。而他负责讲热致感应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以及前景。之后为了更加了解该材料,我去过图书馆找过相应的图书查阅,在网上查找相应的论文,向化院的同学请教。不过平心而论的确是太难了,即使这样仍然是有很多不能够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查阅文献之后,开始着手做我的PPT。由于之前做过几次PPT,所以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多大的困难。在这部分里最难的就是保持PPT的趣味性而又不失科普性。虽然花了不少时间来做PPT,但是在展示的那天发现和其他的组相比在某些地方仍然有不少的地方可改进,尤其是在趣味性方面。此后我的任务就基本结束,除了给我们组的其他小伙伴们的PPT提一些建议。在接下来的课里有很多感悟,除了知识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能力比如如何进行PPT讲解。
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最后一节课,由于身体不舒服没有去,所以也就没有能够去参观工厂。现在想起来的确是非常的可惜。
昔日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师的研讨课的确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但是没有实践的理论终究还只是理论没有任何作用,就像没有雕琢的钻石就没有耀眼的光。所以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理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再次感谢老师以及小伙伴们。虽然这门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却不只是知识,还有很多很多……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小结
计科 罗义力
匆匆半个学期过去,我的大分子课也即将迈入尾声。要说我有什么收获的话,那便是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老师在开课时向我们展示的国外的大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其中一点谈到了“知道自己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的能力”。我觉得,我人生当中的很多不理想的事情都可以在这句话中得到诠释。
我们小组做的项目是“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而我在其中主要负责“热致型形状记忆高分子”部分资料的收集、PPT的制作,以及两个网页的制作。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翻遍了国内的各种网站,但收集到的资料还是不够丰富。于是乎,我翻墙去国外查找了许多的论文,其中就有许多的英文论文。知识真的是“惟到用时方恨少”,自己平时靠背四六级积累的英语单词远远不够用。很多英文论文里面的知识我没能充分吸收,现在感觉非常可惜。原来我一直觉得还不错的词汇量,在面对地道的英语文章时,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这个课程另外一点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自学做网页。我虽然是学计算机的,但平时并没有过多地接触过网页制作(以前看过一些教程,但没有动手做过)。这倒好,这个课程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时间与实践的平台。自己一边学一边做,真的比以前那种学习方式效率了不少。在做网页的初期,我还以为网页制作也就那样,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做“PPT”。但当我真正去做网页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我。比如图片的摆放的位置,文字相对图片的排列方式,各种DIV、block元素的处理等等。其中最麻烦的一个问题就是网页兼容性的处理。自己做的网页光是陈列了内容是远远达不到工业级网页的水准的,因为一个好的网页必然会考虑到在不同浏览器和分辨率上的兼容性的处理。
很多事情远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如果自己想得太简单,那一定有些事情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的。这个哲理完全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的诸多事情。就比如学习一门课程时,如果自己不去实际地做一些事情,我可能就会以为课本上的就是全部了。但是一旦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我很有可能会手忙脚乱了。当然,我也不能过分地夸大事情在心目中的难度,那样会让自己太过畏惧而无法放手去做。那么,我究竟应该以何种态度去面对呢?我想,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实已经在这门课程当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那就是:勇敢去做。智者千言,不如愚人一试。在实践当中,自己会发现问题,然后知道自己对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接下来才能做出相应的改进,最后解决问题。
最后,周日去工厂参观很有趣啊。原来工厂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现在的生产都讲究自动化,各种机器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相信,自己以后也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这些方面,让生产更加高效。
通识课《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总结
化学化工学院 王卅
作为一名化院的学生,我从本学期的这门和专业有一定相关性的新生研讨课中学到很多东西。
作为一门新生研讨课,其最有特色的是课程内容完全取决于学生,以学生分享知识为主,充分发挥了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从选题与建立小组,到每周的找寻并分享资料,再到协作完成最后的网页设计,统统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起辅助作用。我们小组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内酶的知识的了解与分享,我们找寻了大量资料,丰富了专业知识,主要学习了乙醛脱氢酶,谷丙转氨酶,消化酶,核酶等内容,而且从别的小组的分享中我们同样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形状记忆型高分子材料,制作隐形眼镜的高分子材料等。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制作网页的相关技巧与知识。虽然制作网页比较麻烦,但是我们还是努力做到最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通过小组我认识了几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并相处融洽,合作良好。
研讨课总结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周昭宇
本学期有幸选到了“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研讨课,当初选择这门课是因为我非常喜欢生物,而所学习专业又是材料,所以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门课。
起初,我认为这门课和普通的课程应该没什么两样,大概都是老师一直在讲一些专业知识,然而第一节课后,我的这种观点被彻底打破了,老师并没有讲知识,而是一直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学习,大学期间我们应培养一些什么样的习惯,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等等。或许这些才是大学学习的真谛,因为那些专业知识你迟早会忘记的,而能力则不同。正如“The education is what you have left after all that is taught is forgotten.”。
后来的课堂都是由小组展示,组内交流以及小组间交流三部分组成。每个小组就自身感兴趣的题目进行研究,自行搜集资料,这一学习模式让我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对自己负责的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从其他小组那里我们也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大分子的知识。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掌握了一些网页制作的技术,最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我们渐渐明白了自学的含义。小组合作的模式让我们对团队合作意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讨论的过程中也渐渐成为了好友。最后的工厂参观之旅也成为了一次独一无二的体验。
短短的九周就这样结束了,而我们的学习旅程仍在继续,无论我们在这个课堂上学到了多少,我相信这些东西终将渗透在我们日后的学习中。
计科 解银朋
首先说一下第一节课的感受:这是大分子课还是思想教育课?这课也太水了吧!怎么就讲一些什么教育之类的事,跟大分子有什么关系。
不过,紧接着的几次课就让我的观点大大改变,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研讨课。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一种自由的氛围,没有什么老师的强制力,就是由小组协作,互相展示,互相学习。这种氛围是我以前所没有感受到的。我很喜欢这种氛围,在自由的环境下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学习,自由地成长。
我们整个小组在一起,就形状记忆高分子这个领域一起收集资料,制作ppt,向大家展示,讲解。作为组长,我负责了规划我们整个小组的项目,但是由于事先的收集信息不太全面,导致分工不太和谐,后来又根据老师的建议重新进行了分工。而且分工过于明白,导致大家都只愿意完成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愿再去多学一些知识。我一开始是不想让大家一直忙,没想到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对通识课的重视度都那么低,导致小组合作几乎不存在。由于大家都不太愿意做网页,所以我一个人承担了,后来罗义力帮了些忙,虽然也制造了些麻烦,但是还是很感谢他的帮助,也让我体会一些小组合作的感受,大家一起学习制作网页,一起debug,一起面对老师的要求,最后完成它。很不错的体验。
总的来说,这门课给我的知识并不多,大多数都是网上很容易得到的,还有就是我一点都听不懂的。但是,这种上课的方式带来的体验却是独一无二的。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做网页的痛苦和调网页的抓狂,再然后就是互相学习的快乐,还有参观工厂带来的独特感受。我曾经在工厂里打过工,但是亲身体验一道工艺流程还真是另一番独特的体验。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王国新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这门课也快完结束了。这门课让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上课方式,老师让我们自己查阅资料,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而我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会了从哪些专业的网站查找相关的论文,如何提取通俗易懂的信息,如何根据自己要面向的对象做出相应的介绍。如这次是要向中学生,非相关专业的学生介绍记忆材料的相关知识,如何查找到这个应用还不是很广泛的东西的相关资料,并把它解释清楚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难,但是在前几次的PTT展示中老师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让我们朝着一个方面深挖下去,并把介绍的PPT做的生动有趣。这门课也让我了解到很多相关的化学知识,并看到其他组的同学是怎么发挥想象力,把大分子的知识和当下一些流行的或广为人知的东西结合起来,做出排版很好看,又吸引人的网页。
总的来说虽然学到了很多东西但还是觉得不够,希望能了解到更多有趣的东西,希望以后的这门课的学弟学妹们能做出更棒的网页。让这个网站有更丰富的内容。最后谢谢老师的教导。
课程小结
电子 陈俊渝
本学期“大分子”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从最开始的分组,认识来自不同系的伙伴,到每周的主题分享,每次遇见问题都会线上交流,大家有说有笑,这样的友谊真的让人印象深刻。其次,从高中开始我就对化学有一定的兴趣,在研讨课上,为了每一周的互动,逼得我们必须去自己寻找材料,正是这种压力让我们提高了自学的能力,我所负责的纳米材料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能够在分享时说出我找到的有意思的事物,也锻炼了我的一些课堂演讲的能力,最后去参观的工厂也让我收获很多,贴近生活地感受到身边的化学。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结课小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魏楠
眨眼间就临近期中,大分子这门课也到了要结课的时间了。短短的九周课,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来以为这门课会是一个对化学大分子材料的介绍为主,却没想到是完全由我们自主参与的课堂。一开始我们形成小组,确定主题为隐形眼镜,其实心里还是满怀希望的。我们希望将这个课题做好,自己学习到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给更多的人一个直观科学的介绍。
组内的几位同学配合还是相当默契的。得益于韩兴玥组长的统筹指挥和分派任务,我们一开始就明确了各自的职责。由于我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做网页这个任务也就理所当然的落在我肩上。
虽然专业是计算机,但我之前从来没做过网页,甚至连PPT都做得很少。选择接受这个任务,实际上也是想给自己一个挑战。于是每节课我都在学习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在其他组员准备好充足材料前自己能先对网页制作有个大致掌握。在自学几节课后,我发现其实网页制作并没有那么困难,于是便信心满满。
到了真正网页制作的时候,已经是第7周了。开始后的我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多。诸如图像大小位置设置,段落对齐等都困扰了我好久。这个工作真的很需要耐心,我只有一点一点尝试,从一开始在图形界面上调试,到后来直接改代码。整个过程不是很顺利,但终归是完成了基本的目标。
其实说实话,个人感觉这个网页做的还是比较仓促,背景很朴实,没有超链接和子网页,更没有动画效果。也许我可以归因于前几个星期太忙,实现这些确实不是一下能行的,但我还是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也许这次我们网页的亮点就是简洁美观朴素吧,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制作网页,并且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独立完成的,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从中也学习了很多。因为专业的原因,以后我肯定还会和网页制作打交道,但这第一次的试验必将是我最难以忘怀的一次。
最让我感动的是,小组成员们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我时间紧迫的时候,他们将自己负责的板块精简之后将文字和图片打包发给了我,让我能腾出时间专门制作网页,不用为内容的取舍而烦恼。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这门课给我的另一大收获。
最后,感谢胡老师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在自主学习中获益良多!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化院 颜进旭
转眼间在大分子的课程匆匆结束了,开学的第一天的那种惊讶现在仿佛还在我的脑海之中没有散去。
在这里,我领悟到了真正的研讨是什么样子的,我学会了多方面的知识,我领略到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这个学期中,我通过这门课程将自己制作PPT的技术进一步改善,通过学习制作网页使自己的能力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这门课给了我第一次从理论走到实践的机会。我们到工厂去参观流水线了。我头一次认识到了真正的塑料制作过程,他与我想象中有些不同,这纠正了我错误的想法。
在这门课上只要你想,可以最大限度的磨练自己的能力与技巧,希望这门课办的越来越好。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电子 李明雨
八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大分子这门研讨课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这几周的课程做一下总结。
犹记得在学期初选课时,我抱着对化学知识的渴望果断选择了这门课程,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在第一堂课,我就见到了学识渊博、和蔼可亲的老师,也结识了一同选择研究隐形眼镜的同学们。这门课老师讲解内容较少,旨在培养我们的自学与动手能力。在这几周里,我们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与合理分配任务之下,成功地收集到关于隐形眼镜各个方面的资料,也做好了一张构思清晰,简明易懂的网页。
在这一过程中,我收益颇丰。首先,在题材选择时,我登录那个网站仔仔细细地查看了学长学姐们留下来的网页,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关于大分子材料许多方面的知识。在小组中我研究的是隐形眼镜组成材料中的硅水凝胶,因此,我在网上查找并搜集了许多此方面的资料,深入了解了硅水凝胶的化学式、组成成分及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学到了许多平时根本无法接触的东西,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其次,在汇报研究成果之前,我也简单学习了PPT的制作,进一步提高了PPT的制作水平,这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周日,我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到江宁区的化工厂参观。在厂长和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了可降解塑料袋的一系列制作过程,从最初的由聚乙烯(或聚乳酸)和淀粉组成的原材料经造粒、吹膜、切割、印刷等步骤后变为我们所看到的成品塑料袋。这种塑料袋不仅摸上去手感很好,如丝绸般柔顺,而且可以降解,对环境无害,不会造成污染,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然而在交谈中我了解到这种塑料袋绝大多数销往欧盟地区,而在国内需求量较小,我想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应该普及使用这种环保材料,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时光飞逝,在一片掌声中课程结束了。和小组其他伙伴们微笑着说着再见可心里确是满满的不舍。总之,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可以选到这种有趣的研讨课,可以在互动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总结
软件学院 顾逸飞
这学期接触了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胡老师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我体会到了研讨课的乐趣。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不少关于化学材料的知识,这是我专业学习中不能了解到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在分组的学习讨论过程中,增强了交流合作的能力。首先是分工,每个人都去搜集一方面的资料,做PPT,准备讲稿,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当站在大家面前时,或许内心是有点紧张的,但讲完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满足与成就感。
这门课最有意思的应该是做网页,作为一个软件学院的学生,对于这种任务充满了亲切感。从一开始的完全不了解,到慢慢摸索,最后完成整个网页。其中会有碰壁的无奈,会有成功的喜悦。
总之,这门课令我收货颇丰。
大分子研讨课小结
化学化工学院 郭玮明
今年,也算是巧合,在特别忙的学期还选了这门课。
先说说遇到的问题吧。
开始时,很不适应这样的课堂,老师只是点评,从选题到找资料再到准备以及展示和网页制作全是我们自己来。
选题时就感到纠结,不知定哪个好,初选《酶的史诗》,想接着做,先讨论做什么,然后各处找资料,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又很难让非化学的同学明白。再次讨论主题要不要换,以及怎么做下去,就这么目标不甚明朗,思路不甚清晰,每一次都在纠结,都在讨论下次做什么,怎么做。最后决定就这么一点点做吧,谁想到什么好的能做的,就把它做出来。所幸每次都能有些想法,每周都会有些进展,增加点要讲的东西。就类似平地建高楼吧,边做边想边调整,倒也摆脱了原来的束缚,零零碎碎一点点拼起来,做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人体中的酶》。
然后查资料,说实话,这种资料有点难找,毕竟有两组已经做了酶,简单的都被用了,查到的中文文献大多是专题研究,英文可能有科普,但一个是难读(对外系同学更难),另一个是要翻墙(后来学会了怎么翻),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些合适的资料,尤其是图片。
最后,做网页也是一堆技术问题,再加上电脑故障,不过好在我们组网页风格简洁,我直接用word转码就很快完成了。
下面说点我的感受,毕竟知识的介绍也真没多少人愿意听。有的组展示时的一些专业术语作为化学系的学生看看勉强能看懂,他们很多时候都不太会读,有点不求甚解的意思。毕竟,网页面向的还是中学生(及外系的大学生),或许解决些问题的同时能激发起兴趣,留下点疑惑是大有裨益的。
非常幸运,只有四个人的小组里没有僵尸成员,没有某些不可控因素,也没有对立敌视什么的,大家都挺好,团队与合作中有不少收获。虽然我不是组长,但是我们组每人都出了不少力,很多时候,很多东西并不是一个人能做的,要讨论和交流,就像我们的这几块,每次都是如有神助一般,有人想出了一个可讲的方面,有人给出了一个可用的方法,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点点做成了。
参观塑料厂没去,有点可惜,不过请同学复述了参观过程。
我在课上,也了解了些知识,看到些有关酶、荧光探针、高分子自组装材料、可降解塑料等等的东西都会习惯性停留看下。知识还真没掌握太多,有关隐形眼镜(有机玻璃)、橡胶、自修复材料、免疫球蛋白这几个倒是有一些比较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们自己做的人体中的消化酶、生物转化酶、核酶学到了不少。
这些知识倒也不是关键,想学随时都可以学。怎么合作,怎么安排到有点学问。我们合作方式是相对松散的合作。讨论出做什么,一人全权负责,下次上课前给点反馈,稍作改动就好。关于不同院组合发挥院系特长没有体现,软院同学会编程,但纯编出个网页还有点困难,现工院的同学和化院的同学都处于基础课学习阶段,并没有太多专业优势,也没有很大的便利(除了我们更易看懂网上讲了些什么,听懂别的组在讲什么)。有点遗憾,也没办法,组长就一视同仁,平均分配任务,也算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可以以后学一下。
还有如何查资料,怎么用文献,怎么翻墙,怎么在一般搜索所得文献不理想时用别的途径去得到想要的东西。另外,出现问题抛开常规思路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解决问题也是我所学到的。(不用Dreamweaver用Word做网页,通过搜图片链接原文去看文章)这些,非常实用。
就说这么多了,从课上学到的理念,课后实践得到的方法,以及讨论得到的思路,或许会受用终身。
谢谢老师安排了这样的一个研讨课!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物理 韩兴玥
每次怀着想学知识的心情选课,却又每次怀着简单了事的心态上课。其实很喜欢也很向往研讨课这种自由自主的状态,却无奈是个功利主义者每天为了GPA奔波,忽视了最重要的知识本身。于是选题的时候放弃了看起来很有意思很值得研究的材料,选择了离生活很近的隐形眼镜。大概我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有点固定,认为做一个项目便要从表到里弄得明明白白,才能真正理解它并且给别人讲明白。如果我选择类似酶、蛋白质等极其复杂的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弄懂它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费力多收效少的事情我是不做的(笑)。
刚开始只是在网上漫无目的的搜集各种资料,但这样不仅效率不高,搜集到的资料的质量也不高。即使是知网上的论文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且由于PMMA,PHEMA以及硅水凝胶都是比较普通的材料,相关论文更多是关于改性的研究,并不适合作为科普内容。我的设想是由高分子的结构特点解释材料性质,如果要减少工作量,就必须从最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于是我到图书馆借了老师推荐的几本书,找了一个周末来做我的部分。从高分子最基本的命名开始,到四级结构,到各种各样复杂的知识……高分子之所以有异于小分子的诸多性质正是因为它有巨大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使分子受力更加复杂多样,但同时整体的性质更加稳定,也被更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鸡汤一下,这是否和团队合作一样保留了成员的特性,同时激发出更大的能量,又能维持平衡稳定的状态,发挥更多的作用。
隐形眼镜小组成员都自带逗逼属性,于是陌生的我们一节课之内便打得火热。交到四个可以畅谈心事的朋友,给予彼此鼓励和建议,大家都说一周之内最期待的课就是周一晚上的研讨课。所以谢谢老师提供了这样宽松愉快的课堂~
祝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切都好。
课程小结
化学化工学院 黎洋
在上了高分子这门课后,感触很多。这门课是我目前所上过的所有通识课中最为特别的。一般的通识课,老师在上面讲着相关的知识,下面的同学很多要不就是漫不经心地听,要不就是自己忙着自己的事。到最后能获得的新知识新技能很有限。这门课,正如老师在课程的第一节课上所说的那样,课内知识靠自己去寻找,鉴别对错,学习,更多的是我们学多了很多一般课程上学不到的,而未来却一定需要的知识。像上台演讲不仅锻炼了PPT的制作技巧,同时也锻炼了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表达出来的能力,我看来,这是一种对人去主动学习知识的鞭策。团队合作进行研究,这种大家可能并没有尝试过的学习方式,也可以让大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同他人合作。作为“漫威:高分子纪元”组的组长,我觉得在这方面我得到了很多原来没有的经验,诸如如何更好的使一个团队分工合理地完成任务等等,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以及课程最后的制作网页,的确在准备期中考试的同时去现学现做网页是一件很耗时间而且让人比较烦的事,但在做完之后,看着自己第一次亲手做出来的网页,那种对于主动摸索掌握新技能并成功运用出来的喜悦,是无法描绘的。
这门课程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那一次工厂的参观。第一次进工厂参观,我亲眼看到了那些流水线一般的工作流程(虽然看到的只是机器但还是可以想象出来的),看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塑料袋是怎么由原材料经过一步步加工变成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塑料袋。这种经历想必也是其他的通识课无法体会到的。
总而言之,我丝毫不后悔选择了这门通识课,也希望后面的同学能够去选择它,同时选择后也要更好地去做。
课程小结
软件学院 潘潇睿
这次课让我大学第一次上台做了presentation,真是紧张,原本准备好的到了台上变成了支支吾吾,效果十分差,看来自己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课程形式十分新颖,是以一个小组为单位选取感兴趣的课题,做一个网站。之前并不是很擅长做网站,在队长认真研究后,才渐渐把网站做出了雏形。最后,需要反省的是我为小组贡献的并不多,感谢其他队友的付出。
ps:参观工厂让我收获良多,那是一家做可降解塑料袋的工厂,可谓是绿色环保,然而讽刺之处在于大部分是出口国外的,国内的人这方面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感觉需要多多科普,我们做的网站不只能面对高中生,更可以面对广大老百姓,让他们了解到大分子这方面的用途。
生物大分子研讨课小结
电子 居旻
九周的课程就要接近尾声了,在这门研讨课中我选择了隐形眼镜的材料这个研究方向。从最初的寻找研究方向,分配每个人的任务,到后来一周一次的上台分享研究成果,每一周都有着进步。现在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网站,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内心还是非常高兴的。
在学习中,我负责的是对两种隐形眼镜的综合对比,这是一个在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的专题。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的东西但也是需要对这些知识的基本了解,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我也翻阅了很多网页,同时也学习了如何从网页上截视频,虽然因为插件的原因,我找的视频并没有成为网页的一部分,但这个过程还是很享受的。
回顾一下这几周的学习,除了了解了关于隐形眼镜的前世今生的一些知识,我觉得还学习到了很多其他东西。首先是寻找资料的能力,以前一直依赖着百度百科,现在也知道了在维基百科,在知网以及学校图书馆网寻找需要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挺重要的一个能力,因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出去工作都有要寻找资料的时候。其次是与团队的协作能力,一个团队的协作能力是团队工作成功的必要能力。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我结识了三个队友,组长努力调节工作,组员完成任务,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结果证明这是有效的合作方式。
还有一点我觉得收获较大的就是最后的参观企业。这是一个生产可降解塑料帯的企业,遗憾的是厂长说他们的主要订单都是来自欧盟,而国内的环保概念还是太差了,市场还没有打开。以前只知道可降解塑料是填加了一些材料,现在知道了具体的原料。半降解的是聚乙烯与玉米淀粉,全降解的是聚乳酸与玉米淀粉。具体的生产过程也有了一些了解,从拉丝切粒到后来的吹膜,都进行了参观,这对以后的学习也是有一些帮助的。希望以后国人也能够有普遍的环保观念吧,让白色污染能够成为过去。
希望我们的网页能够让高中的小伙伴们对生物大分子的知识产生兴趣,让更多的同学进入到这一个神奇的世界。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总结
地海 石其东
很幸运选中了这门研讨课,在这门课上我体验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上课方式。
首先,这门课的确是研讨课,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研讨是我们的日常。我们五人一组,以向中学生普及高分子基本知识为目的,以小组合作完成专题网站设计为方式,共同努力,一起讨论,一起学习,最终较好的完成了任务,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就我个人而言,这门课给我的最大感觉是“新”。
新也代表着挑战。这半个学期里,我接触到并了解和初步掌握了网页设计的基础技能,可以说弥补了自己能力的一个空白吧。
还有就是锻炼了自己PPT制作与准备演讲的能力。虽然由于安排问题,最后我没有登台演讲,但我已经认真准备好了PPT并做好了来一次精彩演讲的准备。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吧,但我知道准备并没有白做。
在课程开始和末期,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更清楚地知道了作为大学生要能自主学习,要会自主学习并合理作用各种资源,机会,从而使自己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对课程的建议就是希望老师还是能给我们讲解一些基本的高分子知识。
最后我希望我们的网站能够受到更多的欢迎,高分子基本常识能被更多人掌握,也希望这门课程能越办越有意思。
课程总结
物院 陈凯
转眼间,通识课“大分子,材料到生命”就结束了。其实,现在,我仍陶醉在课上,同学们展示各式各样的化学物质,以及它们的很多有趣的性质。比如,有些人介绍了橡胶,这个与我们现在的汽车轮胎密切相关,有很多有特色的轮胎,比如,它的内部是有很多小的空隙,看起来觉得这种轮胎很不好,其实,无论在减震,还是防爆胎方面,它都有很大的优势。还有,很多的功能高分子,这里面,引入了,金刚狼,钢铁侠这些电影里的原型,使课程变得很有趣。总的来说吧!我很喜欢这节课啦,这节课不仅有趣,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学习很多的科技知识,懂得了化学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生命的美妙,材料的神奇!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心得体会
商院 李昕
自从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幽默风趣的老师们、各式各样琐碎而有趣的小实验激起了我对化学的喜爱。加之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疫苗研究者,化学专业与医学专业曾是我的心仪专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理科心文科命的我来到了文科商院。会选这门课很大程度上是被这个课程名字吸引,想要了解一些关于高分子以及高分子在各类生命工程中的运用。
第一堂课,胡文兵老师着重讲述了大学学习的意义以及新生研讨课的重要性。时间是宝贵而易逝的,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将精力放在学习各种知识、锻炼各种技能上。我们大学生不应该将取得学分作为学习的理由,不能仅仅因为学分修满了就停下学习与探索的脚步。趁着年轻气盛,把握住南京大学优秀的教师资源和硬件设施,在大学时光里努力充实自我。我们也不应该拘泥于本专业。文科生最好修点理工科的课,强化逻辑思维;理科生也应学学文科的课,锻炼文科思维。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钻研精神和合作精神。新生研讨课便提供了一个契机。
在此次课程中,我们按兴趣组队。借此机会,我也认识到了4个外院的小伙伴。在半个学期的时光里,我们一起搜寻着医用高分子的材料,制作PPT,完善学长学姐留下的网站,展示给全班同学。除了收获了有关人造器官、高分子医用材料以及医用高分子材料前沿的知识,我还在与组内成员的讨论中学会了dreamweaver的基本使用。在最后的网站展示中,胡文兵老师又给了我们一些网站制作细节方面的小建议,比如logo的使用、链接的使用、联系方式的留法,强调了尊重读者的原则。
莫大的幸运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朱昕越
能选到这门课并且经历着8周的每周三节课的快乐时光,可以说真的是莫大的幸运。
当老师第一次说这个课除了第一节课他来讲之外,其他都是同学来讲,觉得十分惊讶,毕竟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挺期待的。
第一节课我们就找到了自己的队友,然后确定下来我们小组是要研究隐形眼镜的材料,当时只是觉得这个题目和生活很贴近,还挺有意思的,就加入了。
一番深入交谈之后,熟悉了小组的各个成员之后,组长井然有序的分配每个人的研究方向,我们每一个人也搜集各方面资料,开始研究收集准备PPT等,其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老师说这个课程的目的除了让我们了解自己科学知识外,还有就是要学会与小组成员合作与交流,这可以说这是我在这门课最大的收获,小组成员每一个人都很可爱,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小组应该是众多小组团结度最高的也是关系最好的,出了课程隐形眼镜的研究之外,我们还会聊一些其他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一起找资料,一起聊学习生活,真的很开心。每一个周一,能来上这个研讨课,真的很期待,期待和老师见面,还期待和小伙伴们一起聊天。
老师别有新意地带领我们去塑料工厂参观,当时要求报名时,我们小组全员都举了手。4月24号早晨,虽然是经过一路大巴车的颠簸,才到了路程遥远的目的地,到了工厂,师傅热心地带领我们参观,淀粉可降解的原材料,好闻的味道,一流的生产线,好看的狗屎袋,最后的除尘风,虽然时间不长,但真的参观得很开心。正如老师所说,是要提升我们对高分子的材料的兴趣,因为我本身是材料专业的,第一次到实际的材料生产工厂参观,对我是莫大的启蒙,材料真的很神奇,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这门课的目的也大致达到了。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隐形眼镜的材料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一般的大致分类和参数有了系统的研究,老师很和蔼可爱,一步步带领我们研究下去,但我们是这门课真正的主人,最后有了科普网页的成果,可以给更多的人看到,最重要的是结识了这一群好兄弟们。不禁感叹这门课好短,要结课了,真的很舍不得,好想再多上几次。能选上这门课并乐在其中,真的是我这个学期莫大的幸运。
《走进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工程学院 林子璇
中学时期,我最喜欢的科目就是化学。遗憾的是我专业与化学无关,大学之后就没有再接触过它,于是决定利用选修通识课的机会弥补这一缺憾,选修了这门课:《走近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这门课的上课方式与我想象中完全不同,我在这里有了全新的体验。这是研讨性质的课,老师也把这一原则贯穿始终。上课方式并不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组成小组,把自己选择的题目内容做成网页,每节课小组展示自己的进程。我们不仅在自己做网页的过程中学习到自己选择题目的内容,通过别人的展示也可以学到其他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外的东西,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习,我也明白了想要学到更多的内容应该要靠自己而不只是靠老师,我感到很幸运也很高兴能选到这门课。
研讨的收获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感想
物理学院 胡含哲
从第一周到第九周,《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的时间虽短,但是我们的收获却绝不是以这短暂的时间衡量的。它是一门纯粹的研讨课,鼓励我们在众人前展示研究成果并对问题进行探讨,这种形式要比老师纯粹的灌输知识高效得多,也使我们获益匪浅。
第一节课形成小组,由于都是物院的同学,很自然便结成了一组,而选择的课题是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因为高中稍微了解过这部分知识,研究起来或许会容易些。之后便开始了课题探讨研究。
内容收集的过程是充实的,从互联网到图书馆,艰辛而充实,而组员探讨过程中,也不免会有争执,但也恰恰在这争执的过程中,我们对课题的理解也愈加深入,对展示的内容也逐渐完善。而之后的上课期间,我们在向同学展示的过程中,也会发现隐藏的不足,从其他同学的提问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完善课题。而在听取其他组展示时,同样可以借鉴其长处。我印象比较深是特种高分子课题组,他们完美地将漫威人物的特异性技能结合到高分子课题中,显得妙趣横生,当然,这给了我们组很大的启发,互相学习也正是研讨课的目的之一。
很关键的一点,通过这九周的研讨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免疫球蛋白的知识,也正是由此发现我们高中所学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物知识;同时,通过其他组的展示,我们也了解了其他课题组的知识例如高分子材料、隐形眼镜、记忆材料等等。这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新知识的方式。
由于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做科普网站,这也极大地考验我们的创新思维和电脑技术能力。首先,要集思广益,“大开脑洞”,为自己的网页设计一个合理而生动的主题。其次,同时也是很关键的,就是制作网页,通过这门课,我们掌握了网页制作软件dreamwaver的基本使用方法,当然,日常上课中,每周的PPT制作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PPT水平。
总而言之,《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让我们真正地从研讨中收获了许多。而这门课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习并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研讨中收获到书本里得不到的东西。
课程感想
商学院 崔一社
作为一个大学进入商学院的理科生,抱着对化学的无限热爱,我选了这门课。
本以为老师会讲很多有关大分子的专业知识,后来发现这门课更多的是让我们自己去收集感兴趣的相关材料,培养我们自学的能力。而且每节课都会给我们展示的机会,最后将成果通过网页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说这些锻炼和收获是我在选这门课之前所没有想到的,当然,这也是这门课的难能可贵之处。
除了对能力的培养,通过这门课,我认识了我们小组的三位成员,三位来自化院的可爱的小伙伴。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很难能够认识外院系的同学,自己的社交圈也仅仅局限在舍友和同班同学,所以,这门课同学的多元化,让我认识了一些来自化院和计科的同学,同时,这也让我们的课堂也变得更加有趣,更加丰富多彩。记得大家风格迥异的展示,有的风趣幽默,有的严肃认真,有的内容丰富,有的简明干练。也还记得,每个小组因为网页图片的分辨率而苦恼不堪,因为字体的颜色和大小不适合一改再改,因为想要让科普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而绞尽脑汁。这些大家一起努力的画面将会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成为珍贵的回忆。
在课程结束后,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塑料加工厂。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用玉米淀粉和聚乙烯混合加工成的塑料袋,我们了解到一只塑料袋的产生其实包含了很多工序,从造粒、融化、吹膜制成的原材料,到设计、切割、印刷、打卷之后的成品,每一个步骤都是人力与机器作业的结合。这让我感慨万千,原来生活中每一件稀松平常的物品都凝聚着无数个人的努力,也让我们感受到大分子的应用就存在于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希望老师的这门课能够越办越好,也希望接下来的同学能够做出更加精美的网站,并且将这个网站推广给广大的化学爱好者。
课程小结
化学学院 陆重伊
短短几周的通识课程转眼就过去,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讲授知识性为主的通识课,来了之后才知道是要搞自主学习,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但分组时,我发现漫威代表的高分子这个主题很吸引我的兴趣,于是乎我们高分子纪元小组,便踏上了探求真理加制作网页的历程。我们是接着“学长”的工作继续往下做的,而“学长”留下的网页中加的图片基本上,或者说可能全部都是中文文件名的,显示不出来。但这一创意是好的。我们在“学长”留下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又增加了金刚狼等几个漫威人物,再把以前留下的网页也修缮一番,也算是得到自己比较满意的网页。希望有一天能被中学生看到然后入了化学的坑呢。
大部分工作都是组长和其他两位组员做的,自己基本上没做什么,想想还略有些惭愧。除了找了几个视频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其他的功劳。甚至自己做展示的时候也是用组长做的演示文档,在这里夸赞一下,很负责任的组长。两位组员,一个查了很多资料,将橡胶的时候讲得很好,另一位是网页制作担当,相当一部分的网页内容以及网页总体的框架都是他做的。课程的老师也很好,每一次我们做展示的时候老师都很认真的听,还及时地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参观了生产环保塑料袋的工厂。这样的环保塑料带却只能销往国外,国内市场不买账。怎么想都心寒。不过参观工厂确实为一次难得的经历,毕竟从来没有到过化工厂。如果选中了这门课,组织参观化工厂能去尽量去吧。
化学工作者们坚信着自己的工作除了能养活自己外,还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总有一天,化学工作者要买下节目的广告时间,在电视机里大喊“我们爱化学!”
课程小结
物理学院 陈超为
九周的课程结束了,但课程带给我的影响将永远也不会结束。
因为对化学的兴趣,我选择了这门课,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选的时候没注意,这是一门研讨课,而这也是我第一次上研讨课,注定就是一段深刻印象的开始。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得知这门课主要是由自己找资料作演讲,与我预想的有一些不同,当时还有一些不悦。然而经过几次的课程之后,我对这门课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组选择的课题是免疫球蛋白,虽然我在高中学过一些,但当组长要求查找资料的时候,我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它并不想我之前认为的那么简单,它的结构、种类、作用机理、生成机制等,都是相当的复杂,可以说是这门课给了我对免疫球蛋白的全新了解。
其次,这门课也让我在大学第一次完成了ppt。从前都是一味逃避的我,在组长的“强逼”下做完了ppt的时候,看着自己的成果,心中的自豪感是无可替代的。虽说这并不是这门课的重点,但它也让我体验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快乐。
总而言之,这门课给我带来了丰富的体验。很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能参加这样的课程,也希望这门课可以越办越好!
对《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的一点感触
化学化工学院 李堃
时间都去哪了,八周时间宛如指间流沙,不知不觉中已流逝殆尽。蓦然回首,上第一节课时的惊讶还历历在目。任谁一时也没法接受,一门主打大分子的通识课能跟网页制作挂钩。然而胡文兵教授就是这么任性,毫无道理地笑眯眯地劝(强)说(迫)我们接受这一坑爹设定,于是这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八周就开始了。
第一节课分组,我有(不)幸结识同是化院的黎洋和陆重依及商院的崔一社同学,和他们一起从先辈手中接过了一个完整(才怪)的《漫威英雄代表的高分子材料》网页。然后too young, too naïve的我就自告奋勇(No zuo no die)地要求做网页负责人,让他们负责平时的PPT(后来才知道别的小组都是所有的是一起做,哭晕)。在这里,我向广大学弟学妹们推荐Dreamweaver这一款绝对好用(才怪)的网页制作软件(因为你别无选择),反正我是从零开始,自学成才(现在想想还有点小骄傲呢)。
然而,就在即将离别这门课之时,心中的感情却是复杂的。一方面,为终于脱离苦海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有一种难以言诉的成就感回荡在心间。明明只是一节通识课,给我的印象却远超大部分必修课。我想,多年之后,当我回忆起大学生活时,我不一定想起我做专业实验的细节,但我一定记得我们在这节课上的每一次讨论和争吵,每一次相互扶持和挖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相信这就是胡文兵教授的执教理念。感谢这节课,是它使我认识到大学学习在于经历。以上。.
工程管理学院 萧智庭
本学期的大分子材料新生研讨课结束了,我与组员们通过相互的分享学习到了高分子材料的许多知识,也通过其他学习小组的分享了解到了大分子世界的翰阙,从不懂到深入了解,从无趣到喜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习的自由度,胡老师的教学方式是释放我们自身,突破思维限制,立意把创新作为出发点。主要学习任务是将自己研究所寻找的资料做成PPT并在课上做报告,老师并不干涉但细心辅佐。这种学习方式也颇有成效,我的确感觉自己真正的做了事情。
早在高中,我们就已经了解过化学有机物的重要性及多样性,但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大分子材料课让我们真正地走进了有机物高分子的世界。
我们小组的学习方向是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这个课题是我突发奇想想到的,因为听到别的组说要做超级英雄系列,我就想到了蝙蝠侠电影中出现过的“通电即能变形的橡胶斗篷”,我认为这是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科技,所以定了这个课题。确定标题后,我便立即上网大概搜索了下,果不其然,各种各样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有趣应用出现了,我便相信这是个好的开始。于是乎我们便分工合作,给每个组员都分配了不同的调查方向,采用了将大标题分成多个小标题的方式,结构严谨(将形状记忆高分子深入划分为了不同原理的形状记忆高分子)。
在课下学习时,我会先粗略搜索我的课题(光致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以及相关论文,先大概地了解,然后我就开始逐步学习其分类原理(光化学反应型和光热效应型),并构思PPT大纲,构思演讲。我们都会在初步做完PPT后将其上传到讨论小组的群里,让组员们提供建议,力求达到最好的演示效果,在这期间我们小组上下一心修改了多次,最终版本才出炉。也多亏了组内的计科同学对电脑知识的掌握,我们才如鱼得水。
胡老师还要求我们将自己的资料整合制作成一个网站,可以做成有趣的风格,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幽默元素融入学习中,当然,网页制作还是得交给计科同学呢。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门课只过了半个学期就结课了,但是我们的学习成果是巨大的,也证明了其实我们本身的潜力是巨大的,老师的教学方式是高效的。这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放松得当、激励学习,能让我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这不仅是大分子学习,还是对人生的学习呀!
课程小结
物理系 谢奕
这学期我选修了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程,这是一门新生研讨课。原本我以为这门课也会像上学期的通识课一样水一水就过去了,但是开课之后我才发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才算得上是一门真正的研讨课,除了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课程要求之外,下面所有的课程都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才能进行。
我们小组选择的课题是免疫球蛋白,通过不一次次的查阅资料,制作PPT,上台讲解,到最后制作网页,一步一个脚印,不断get新技能,虽然这门课与专业关系不大,但是可以真正学到对自己现在与将来都有用的东西,是十分值得的。
课程小结
物理系 孙冠文
为期8周的课程很快地过去了,首先我们得到了一些大分子有关的知识,这是最表层的收获,但是这些知识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我们淡忘。但是这门课程带个我们更多的包括在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团队合作在任何时候都不简单,如何合理分配工作利用资源,怎么使5个人可以发挥出比5个个体更出色的能力,这样才能称之为teamwork。一个队伍是不可能随时交流的,合作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合理的完成任务分配,又该如何整合大家的工作成果融为一体,而不是剥离的五份资料。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去考虑的,也是这门课交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
另外就是如何完成一个冗杂的任务,无论谋篇布局,如何设计一个新颖的方案;或者是技术能否实现;到最后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圆满近乎人意的成果。每个环节的细节的打磨,或是各个步骤之间的衔接与时间的分配,都是一门学问。这次圆满的完成任务不仅仅给予了我们心理上的满足,还有的就是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的经验。这都是我们得到的宝贵财富。
这就是我在这门课上的最大收获,相信它们以后一定会对我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