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按: 这学期上课人数突然增多,每个小组扩编到6人,给小组长带来了管理压力!好在大家还是尽心尽力团结协作上好了这门课!教学相长,我也需要思考这门课如何做好培养“从追求理科高深的知识转换为了追求一种理性分析的理科思维”,鼓励大家“不再地拘泥于课本而是到更广大的万千世界中去寻找真知灼见”。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信息管理学院 石康佳
大分子的课程很短,仅仅八周就结束了,但是却给了我一个很不一样的课程体验。
一开始选这门课的时候我以为会是很寻常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但是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让我感觉到了这堂课的魅力。
第一节课我跟小伙伴略微有些迟到,犹豫地从后门进去了之后,老师刚好在讲大学的学习方法相关知识。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可能走错了地方,但是在坐下来认真地听了一堂课之后,发现这堂课真的是一门大学的研讨课,有完全自由的氛围。
我们是生漆小组的成员。其实小组的组成十分的巧合,在大家都决定了课题和组员之后,剩下了我们几个迷茫的人被分到了一组。就这么分组了之后还是对课题毫无头绪,在老师的推荐之下,我们最终决定了选择生漆这个话题。
可能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而成为了一个小组,我感觉大家的性格都十分的相似,在陌生人面前都有些沉默寡言。但在经历了几周的合作之后,大家都心照不宣,在小组展示方面也配合得很好。
我觉得这堂课真的是想象中的研讨课的样子,老师没有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给我们十分大的空间去自己钻研理解。老师完全不干涉我们,并且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十分及时细心地给我们提供资料给我们一些指导和建议。
除了给我们很大的空间去研究自己的课题外,老师还带领了我们去参观郊区的比澳格环保材料有限公司。那是一个生产出口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公司,采用环境友好的原材料,但十分可惜的时候,国内对这样的产品没有很大的需求。一方面,国人对于处理宠物在室外所产生的垃圾的问题上没有很大的重视,另一方面处于发展状态的中国在环保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成就,有所突破。
我觉得大分子这个课程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生漆方面知识的了解、HTML语言的了解,它给我带了更多的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感悟。它赋予了我们自学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短短八周的时间,我受益匪浅。感谢老师!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个人小结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珏
这门课应该是我真正意义上上的第一节,也是最后一节研讨课了。因为上了大二就不能选研讨课了,而我大一上学期选的研讨课的上课模式还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并没有让我感受到这门课与其他课有什么区别,而这学期的大分子研讨课才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研讨”课。
第一次来上课,老师让我们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我以为这个课题只是在课余时间研究研究作为term project,结果没想到这个课题却成了这门课的全部,每节课都是围绕着自己选的课题去讨论、研究、做pre。感觉自己从未对任何一门课有这么高的参与感,第一次感觉自己成了课程的主人,而不是无聊枯燥的听众。很开心也很庆幸可以选上这门课,我希望大学生活中可以再多上几节这样的课。
当时选择非石油基的这个课题纯属偶然吧,主要自己对这个东西应该说是毫无研究,所以很想了解。加入了这个小组之后才发现非石油基根本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有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内容,完全不是我一时半会儿就可以掌握的。最后我们选择了聚乳酸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这也让我们的研讨有了重心,避免了像无头苍蝇一样东飞西撞。
我们组是一部分人主要要负责每节课的pre,另一部分人主要负责最后的term project。我主要是负责网页的构思和制作。当然这个网页主要的构想来自组长,而我们网页的重心也在于那个很精致的视频。做视频的两个女生都很努力很负责很有团队责任心,很幸运可以有这么好的组员和负责的组长,他也会随时关注我网页制作的情况,最后网页的风格也是我和他一起讨论的结果。
这门课让我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毕竟我是电子系的,对于聚乳酸这一块我可能大学四年都不太有可能接触,而这门课就让我掌握了许多知识。除了知识之外,团队合作也令我受益匪浅,知道了在一个团队里面自己应该如何负责认地做好自己的事以及在组员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来促进团队的共同发展。
有人跟我说过,大学不再是你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你要学会和同学一起学习生活因为这门课,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学习的甜头,当然也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也给我以后的团队合作提供了前车之鉴。总的来说,这门课很有价值,能上这门课是我的运气。
课程小结——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徐凌云
胡文兵老师开的这节课和我以往上的导学课都不同。这是一节自主性非常高的新生研讨课。在这里,我们自由选择研究题目、自由组队、自主探讨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我们学到了如何分析一个问题,如何将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小块并选择自己的课题,团队队员之间如何分工协作。这节课巨大的自主性让我体验到了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我是涂料溶剂组的组长,我的工作是协助分配任务、作为时间表提醒组员研究进度,再就是协调各方建议。所以我说我是普通组员兼文件的搬运工。我们组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讨课使我更加明白了一个组长的位置和作用,就是努力使每一位同学做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事。
我们的课题是涂料溶剂,主要聚焦于涂料的溶剂类型;包括油性涂料、水性涂料、高分子涂料、无溶剂型涂料。最终,通过研究,我们讨论出了哪种溶剂是目前最实用的,哪种是未来最有潜力的。课程最后,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制作了生动有趣的科普网站。
本课期间,我们还去了比澳格公司下的工厂参观,了解了可降解塑料的组成、合成步骤、后期加工以及销售市场。亲身感受到了环保材料的魅力,但也深知,可降解塑料的普及还需要强劲的行政手段去推行。
大分子,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从材料到生命更是许多优秀的科学家研究的课题。虽然我们的研究虽然很浅,但是培养了我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批判思维以及合作能力。这门课是一门使我受益良多的课程。
课程小结——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王奕琛
八周的课程一闪而逝,想着自己这八周的研讨课,突然还是颇有感触的。最开始的时候自己最怕的就是研讨课了吧,觉得要做ppt,要讨论,还要自己提前准备许多许多材料。肯定会占用自己大量的时间,而自己这学期又刚好是各种压力山大(好吧大概计算机系每年都是亚历山大~),所以当时是很排斥选一节研讨课的,但是教务处的要求又很明确,研讨课早晚要学的,于是就抱着晚死不如早死的心态选了这节课。
但是真的去上了这门课之后才发现研讨课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占用时间,甚至为了赶ddl好多次都在课上写了其他科的作业,而且也看到了许多有创意的ppt,当然了,最大的收获还是了解了各种化学的小知识,甚至还有许多小知识是在生活中很实用的,虽然将来几乎不太可能接触化学,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化学素养都没有,但是这八节课带给我的各种零碎的小知识,各种巧妙地思维都使我受益匪浅。
这短短的八节课的时间,也让我认识到了好多有趣的人,见了很多有趣的灵魂,和组内成员一起讨论问题,听我们组长兼组内化学最强人的各种高深见解,感觉整个人都得到了升华。听软院重庆小伙的重庆话,又能化解掉一天的坏心情,这样的课程是使人真正学习的课程,而不是被逼迫着记一些不愿意记的东西,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任务的填鸭式课程。这是真正有意义,也是让人有兴趣的课程。
我们小组的研究内容是涂料,虽说是研究,其实也就是整合一下百度维基的各种百科知识。再将这些知识展示给每个人。这个过程,让我们从一个不了解化学的人的角度,慢慢的从自己的视角给了各种化学小知识以一定的理解,并试着去接受掌握他们,虽然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知识,但这种自主理解的过程确是很有趣味,值得多次尝试的。我所搜集的各种油性涂料小知识,恰是现在用于装修、建筑等各种领域的必备常识,在这种时候就掌握它们,会使我将来的各种日常生活变得轻松自在。
而且以班级为单位,我们又参观了比澳格公司旗下的工厂,了解了最新的最先进的塑料生产方式,见识了环保塑料的高速发展,对环保塑料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理解,同时也更愿意去了解一些关于塑料回收、环保塑料等方面的知识。
大分子,这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我们所探究的虽然只是其入门的入门,但确实为自己的化学素养的提高以及日常生活的知识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很庆幸自己在生命中遇见了这样一群有趣的组员,一位好的老师,以及一门优秀的课程。我感到十分荣幸。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课程小结
软件学院 秦岭
最初选择这门课时,是因为在高中学习化学和生物时,对高分子以及由之组成的生命体之间的联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又在课余时间了解了生活中的有机高分子的点点滴滴,比如材料、食品及其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后来来到了胡文兵老师的课堂上,发现这是一个自主性极高的课堂,胡老师几乎不对我们讲授专业知识,而是鼓励我们自主学习,从选择研讨题目、组队、分工、讨论等一系列的工作都由我们在各个小组内部自主完成。胡老师说过:这门课之所以叫研讨课,是因为凭借大家的兴趣所学,自己想学多少,就能学到多少。这就是大学之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所在,就像胡老师当年在大学里一学期就凭兴趣选修了7、8门选修课一样,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我所在的小组的课题是对涂料的溶剂进行探究,主要分为油性涂料、水性涂料、高分子涂料和无溶剂涂料等几个方面。我所负责的部分是无溶剂涂料,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组内的讨论,我发现目前无溶剂涂料在国内的市场并不宽广,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防腐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应用广泛,比如船舶工业。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外的技术比较成熟;而是国外的VOC排放标准的限制要求较高。所以,通过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我们认为水性涂料是目前较为有市场潜力和值得大力推广的环保型涂料品种,而无溶剂涂料应该是我国未来的涂料品种的发展方向。
课程期间,胡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比澳格公司的工厂,了解了可降解塑料的生产过程及加工销售等信息,这家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售往国外,因为国外对塑料袋的环保性的规定要求较高,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大力推进环保产品的使用。
这门课程还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人都在讲台上展示了自己及自己小组研讨的成果,包括一些有趣的专业知识和网页制作的成果。通过别人的展示,我也受益匪浅,比如有一个小组做的对淀粉的研究就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涉及食物,就特别能吸引别人。
最后,要感谢我的组长和其他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努力完成了出色的工作,也锻炼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丰富的经历经验。
课程小结
生科院 罗远骋
上了8周的《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我收获良多。这门课程是我选修的第一门研讨课,也是第一次上这种形式的课程――同学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小组成员们相互讨论,小组轮流展示每一阶段的成果。这种与平时老师教我们听的传统模式不同,学生们有更多的学习积极性。至于我们每个人能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正如老师说的,取决于我们自己投入的多少,参与了多少。
我们小组的课题是大分子淀粉,网站的名称是“天降淀粉”,我们从淀粉的性质,淀粉在食品工业的应用(酿酒工程,红薯粉等),淀粉在药品方面的应用,以及一些有关淀粉的有趣实验(比如牛顿流体,淀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点燃会爆炸等)。我负责的淀粉的性质部分,并且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了成果ppt,第一次自己做网站,在筛选信息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当组长把各个组员的网站汇集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时,心中很有成就感,作为一个简单易懂的科普小网站,我们小组的网站是外表整齐美观,内容充实有趣的。
从第一周确定主题到第八周每个小组展示网站成果,每一周我们按照适宜的速度进行着我们的合作,从列出大纲,到增补素材,修改内容,再到制作ppt与网站,在小组讨论中不同的观点想法相互碰撞,逐渐融合成了清晰的主题方向。
在这门课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组的合作精神以及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大家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之中虽有种种困难(比如如何剪切视频,不知道怎么做网页等等),但是到最后问题还是迎刃而解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小组的通力合作,每人出一份力,这要比自己完成的效果好得多。第二个受益的地方就是增长了见识。无论是去参观工厂,还是聆听其他小组的汇报,都让我明白原来身边那么多的大分子(比如生漆,塑料等等),它们的用途又是那么的广,通过这门课,我也增加了对周围事物的好奇程度,以前看似平凡的事物原来又这么深的奥秘。
最喜欢这门课的一个环节就是参观工厂。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工厂的介绍,看到实际的工业生产是什么样子,才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希望这个活动可以继续下去。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信息管理学院 孙玥
知道这门研讨课是因为一位高中和我同校的化院学长。上学期期末选课时,学长在群里给我们推荐一些比较好修到分的课程,提到了大分子这门课:任务不重,课程内容也挺有趣的,我便来了兴趣,选了这门研讨课,没想到就这么中了,更巧的是我的室友也中了这门课,于是我们可以一起愉快地来上课了。
其实上第一节课时,我挺不适应的,没想到班里只有那么少的人,教室也很小,感觉很尴尬。组小组选课题时我也十分茫然,虽然是抱着兴趣来上课的,但我对高分子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最后剩下的6个人组成了我们这个小组,但我们对选题仍然十分茫然,所幸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帮我们定下了课题,还为我们补充了资料,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不断推动着我们课题的发展。
原以为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学习的是枯燥的化学分子知识,结果收获的,是许多有趣的生活常识。丰富的图片、视频甚至是传统文化使这门课更鲜活,让我们更轻松的融入到课程中来。在研讨中,我们几个原本毫不认识的同学也成了好朋友,共同为我们组的课题做贡献,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次周末课外参观工厂活动,这不仅丰富了这门课的内容,也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大分子在环保开发方面的应用。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参观时间,我还是觉得十分充实和愉快。
老师不仅仅局限在大分子方面的学科介绍,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学习以至生活的方法和建议,这也是与我以往上的课不同的地方。我觉得我收益了很多,不止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在今后进入社会的生活中也一定能有所感悟。
我很开心选了这门研讨课,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学到了塑料、涂料、淀粉、生漆等许多有关高分子的知识,并且锻炼了制作网页和上台做成果展示的能力。感谢老师,和一起了这么多周的组员们。
小结
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系黄哲涵
这门课的时间不是很长,只有短短的半个学期,但是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只是每个小组每堂课的介绍丰富了我的知识,更多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大学里如何学习。
而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也让我意识到了老师所讲的自学的重要性。大学的课程不比高中,虽然课程数量不多,但是每堂课的知识的量和难度都是高中课程无法比拟的。很多东西在课堂上听过一遍之后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是依靠课后自己的自学以及向老师提问来掌握知识。
老师也说过在大学要尽量吸收知识,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的越多越好,要尽量多选一些选修课。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也让我体会颇深,我们小组介绍的是生漆,让我对生漆这种完全陌生的东西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历史,生产过程,凝聚在生漆工艺中古人的智慧的结晶,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另几个小组介绍的涂料、淀粉、塑料等等也让我对于生活中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有了粗浅的了解。虽然有人说知识贪多嚼不烂,但是多多学习知识总归还是好的,即使不能完全掌握,成为系统的知识,但是也可以作为一种谈资,不至于以后到了社会上别人在聊某种东西而你却完全插不上嘴。
说实话,在我看来大分子实在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本来普普通通的几种元素,却能通过各种反应,各种化学键变成对我们的生活大有裨益的有机材料,虽然我的专业不在于此,但我却希望能在这方面了解更多。
课程小结
材料系 杨宇涵
在“大分子:材料与生命”这门课中,我参与了非石油基合成材料——聚乳酸的网课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小组分工明确:收集资料,耦合资料,根据资料采集图片与视频制作,制作网站。我分配到的任务是图片的采集与视频的制作。
起初在决定展现方式的过程中,大家一时也没有想到特别有新意的点子,都是处于茫然的状态。单写一篇文章?怕太枯燥。所以经过再三思索,我提出将文章与图片相结合的网课的形式,这样既降低的表达难度,也易于读者的理解,我们小组也围绕这个点子展开了制作。
由于我们每个环节都是换换相扣的,只有完成了上一个任务才能进行下一个任务,为了给下面的组员预留充足的时间,每个人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这样还能无形中提高大家做事的效率。
我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多的收获。从组员给我的资料来看,我了解到了一些与非石油基合成材料聚乳酸的相关知识:它为什么能自我降解,它对环境的意义,它是如何生产的,它的性能与前景……看完资料之后我要考虑到我们制作网站的受众是小学生,所以虽然我们收集的资料还是较为深入完善的,但是很多的内容和表达不适合中小学生,他们可能会不感兴趣和看不懂,所以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我们修改了很多的表达,把一些晦涩难懂的表达换成了幽默风趣、简单易懂的表达,并且配以诙谐的图片帮助理解,从中锻炼了表达能力。而且为了更好地制作视频,我特意去自学了premiere和GoldWave软件。
从这门课中,我收获了很多的东西,有老师对如何做一个大学生的教导,有组员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的能力,也有具体的对材料和生命的知识的收获,还有对制作视频的相关软件的应用,所以这门课的收获是很多方面的。初次之外也有一些对这门课的建议。这门课既然是完善网站,那么就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要锻炼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不单单是对知识的获得,最起码,得有人会用编写网站的软件。所以在网站建设方面,可以多建议学生多使用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中获得的知识来完善网址,例如视频的制作,音频的制作,软件的编程这样有技术且更容易体现新意的方式——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具体的实用技能。
课程小结
商学院 蒋韬
在”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中,我参加了非石油基——聚乳酸的介绍网站的制作,体验了团队合作的过程。
在网站创意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共同商定了用微课作为主要的内容传播形式,讨论了大家的分工和合作,我和杨宇涵同学共同承担了微课视频的制作,根据其他成员收集的资料和制作的文案,在网上搜集图片,用尽可能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聚乳酸的合成应用优缺点,向观众们讲解,尽可能让中小学生感到有兴趣继续学下去,从中不仅学到了非石油基的知识,了解到这种性质优良,应用前景广泛,在医疗器材,食品包装材料,甚至是3D打印都可以有用武之地的明星材料。而且收获了一次很棒的合作体验,我们共同商定做视频的细节,比如字幕的位置和字体大小格式,分享做视频的心得和技巧,相互欣赏视频的精彩之处,比如表情包的合理运用,再录音作为视频的音频部分,对音频进行处理,细节虽多,但是我们还是乐在其中。最后视频还是有一些缺陷,比如字幕的高低,我做的部分有一些参差不齐,在细节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视频工作完成后,我们又商量了网站的页面架构表现形式的设计,借鉴了国外的一个网站,做成封面和视频页面,再链接其他网站的形式。
从一开始的茫然,不知道如何详细地用网站的形式介绍非石油基,到确定聚乳酸后,分几个模块介绍,每个同学承担的工作是哪些,每个小组成员都尽可能迅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后有条不紊地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网站的制作,这使我对团队合作的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刻,得到很多聚乳酸以及其他大分子的知识,观赏到其他同学PPT展示的过程,收获良多。这个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老师的意见,将目光聚焦在聚乳酸上,采用链接的形式,连接了网上的聚乳酸的视频材料,使网站更加的丰富。
化学与大分子课程小结
建筑系 雷畅
这堂课是我选到的第一节新生研讨课,也是我第一次体验这种完全凭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个建筑学系的学生,我以为我会在课堂上学到很多关于大分子的知识,甚至说,学到很多关于新材料方面的知识,为了解未来新型建筑材料打下基础。但是第一次来上课的时候,我的想法完全被颠覆,我认为这堂课教给我们的是多种能力:自主获取知识并整合的能力、与其他人合作分工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所学知识的能力、用简洁语言向别人讲解自学得到知识的能力……
我在小组内的分工是:查找关于聚乳酸的资料、寻找细致介绍聚乳酸的网站链接、在课上将小组的理念进行汇报、将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讲解。起初我认为查找资料不过点点鼠标,浏览网页,但最后在实际过程中,我常常比较两份资料介绍哪个更符合我们的知识范围易于我们理解、哪个网站显示的资料更有趣更新更能代表聚乳酸研究中最前沿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些资料信息进行提炼或者完善,使它更易于课堂上其他学生及将来要浏览网页的同学理解。除了查资料,课堂上的汇报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学习的部分。妈妈有时候认为我不够自信,我想在一个presentation中,我恰恰缺少的是自信。我课下看的资料不少,课上整合两个人查的资料做PowerPoint也很注意美观,但是我上台时不能把这些很好的讲出来,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不够自信。也许以后在做presentation之前,多多预演几遍,做到心中有数,便能更自信地把自己想做的展示给大家。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聚乳酸的知识,了解了生漆,知道了塑料原来有这么多的分类,每一种的用法都值得注意……单就我们小组研究的聚乳酸而言,我了解到了许多聚乳酸方面最前沿的研究,而我最看好的是聚乳酸作为医学材料的应用,聚乳酸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与人体骨骼的强度吻合,制备骨折内固定物或可降解缝合线时能最终被人体吸收,避免了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制备可注射微球时可以对内部易于分解的药物进行包裹,控制药物释放速度……这些应用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化学新材料方面的研究正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舒适,假设这些应用能够降低成本最终进入医院,或许可以解决许许多多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假设和聚乳酸类似的其他的新材料进入建筑领域更美观更环境友好,或许建筑行业也可以开启一个新篇章、新潮流。
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能选到这节课十分幸运,开眼界的同时与身边合作的同学成为好友,以后做上台做presentation、查找资料也会更有经验。
认识一个新世界——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外国语学院 李洁慧
非常有幸,本学期选中了这门非常火爆的课程——“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高中从理科转向文科的时候觉得非常非常遗憾,总希望在生命的其他阶段能够得到弥补。其实后来这种对于“理科”的执着,已经从追求理科高深的知识转换为了追求一种理性分析的理科思维。所以当我坐在教室里参与第一堂课的时候,我知道我要的就是它!
接下来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这门课的感受。
一、课程收获
这门课程虽然只有8个星期的时间,让我收获了许多,受益匪浅。
在课程当中,老师一直在帮助我们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让我们体会自己探索的乐趣,逐步改变依赖老师讲的习惯;并鼓励我们拆除跨学科教育的壁垒,结合交流技能的培养进行课程学习。在自主选择题目并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开始尝试自己对一个大的话题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并进行整合、筛选,并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对大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从其他小组的选题当中,我也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大分子的知识。在课上对所有话题都进行深入了解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但重要的是产生兴趣。有了兴趣,知识总是可以被钻研透的。从其他组的展示当中,我不仅学习到了新知识,更学习到了其他小组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展示形式、团队合作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通过参观可降解塑料生产厂,我们近距离接触到了可降解塑料。这样一个在书本上可能很繁杂的过程在亲身参观和实地考察之后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让人印象深刻。
在确定选题和搜集材料的过程当中,我也对各国塑料回收利用情况以及新型塑料回收利用方法等有了了解和认识。在讨论研究点和制造网页时,我们也在小组合作和思维创新的世界里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二、个人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
虽然我并没有在团队里担任组长的任务,但仍然为团队合作做出了很多努力。
首先,在我们“塑料组”讨论具体的选题方向时,根据时下热点以及网站上已有的相关主题,提出了“塑料回收利用”这个方向,并带大家分析下面具体有哪些角度值得深入研究。
确定主题后,我在讨论网页制作时提供了关于“地图索引”的建议。经过对所有方案的对比、讨论后,小组最终决定采纳我的方案,认为这个方案容易操作且比较有创新性。
组里成员来自不同院系,性格各有不同,组长同学相关领导经验累积不足,有时会出现讨论停滞、无法推进、主题不确定、冷场等情况。因为我做学生工作的时间比较久,相关经验相对丰富一点,在这种时候会努力想出新点子打破僵局或引导大家继续高效率地讨论。
三、关于课程设置的建议
现在的课程设置已经非常有趣了,它为我们培养非常多良好习惯并且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1、在第一周的讨论之后,允许组与组之间成员进行微调。在大家了解了其他组的选题和成员之后,可能会觉得另外一个组的选题或另外一个小组的气氛更适合自己。通过这样的微调可以使每个组的成员匹配更加合适,对于话题的研究也可以更加高效。
2、老师应该进行适当地授课和对于小组活动的指导。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院系,有些同学甚至来自于文科院系,缺乏关于大分子方面的基础知识,直接研究某种问题往往会摸不着头脑,很难钻研透。建议老师每节课留一段时间自己讲授化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大家获取到同学们带来的通俗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专业知识。另外,有些小组仍然会存在非常松散、蒙混过关的情况,个别组员也因为“我只要做好自己的”的心态不参与小组活动。老师可以更加频繁的对于各个小组的活动进行查看和指导,并且将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更强地挂钩。
3、实地参观的活动效果非常棒。希望课程多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带大家进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实验。
非常感谢这门课程给我带来的进步与成长,衷心希望这门课程越来越好!
课程小结
生命科学学院 林靖涵
虽然我是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学生,但怀着对化学的喜爱,我周二选了高分子的课程,周三选了大分子这门课程。研讨课是我没有接触过的,经过8个周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课上的氛围,每个周都会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和组员探讨着我们的课题,为网页的制作集思广益。课上看其他同学上去做报告,会很羡慕他们能落落大方,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准备的内容,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很不擅长做pre的人,在很多人面前说话的时候会很紧张,会忘词,会大脑短路,我所擅长的也就是能做个好看的PPT出来而已,但是塑料小组的一位女生给我印象很深,她做pre的时候好像一点也不紧张,讲话的时候能够抬头面向大家,手上动作也很自然,还可以轻松地开着玩笑,我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比如对于准备的内容一定要熟记,还有不能照本宣科,要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不能单纯地念PPT上的文字等等。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像她一样自信面对众多眼睛,但我相信熟能生巧,多给自己锻炼的机会可能就会有所提高。
那次去塑料厂的参观也是让人记忆深刻的,从来没有什么课程会带我们出门亲身体验,觉得很开心!
对于网站的制作,我记得高中的时候学过,但是过了太久已经忘了很多了……生漆组的网站真的做得很好看也很有创意,我们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做的网站漏洞有点多,但是这堂课的最终目的也并不是做一个精美好看的网站,而是能让我们学会与团队伙伴沟通交流,混合我们的点子和想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像老师告诉我们的,把知识忘光后,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很感谢老师,也感谢这门课程。
课程小结
生命科学学院 林怡杉
在这几周以大分子为范围的自主交流学习之后,在知识方面,我了解了大分子的概念,大分子的作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大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用途,并着重了解了我所在的小组选择的淀粉方向的内容;在能力方面,我了解了怎样就一个主体与组员分工合作,怎样制作网页,怎样将知识内容用浅显易懂并使人感兴趣的方式表达;在实践方面,在老师的领导下,我们参观了一个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厂,并了解了它的制作过程。
首先,大分子指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以上(甚至超过百万)的物质,由被认为是单体的简单分子组成,在溶液中有形成凝胶的物质。它由许多重复的结构单元组成,一般具有线状结构,有的具有枝状结构。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塑料等。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这三种物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生命活动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这几节课的课程中,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大分子,并进行了简要的剖析,有塑料、涂料、生漆的物质,还有我所在的小组选择的淀粉。通过课上各个小组的计划介绍与内容分享,我对各个种类的大分子都有了浅层次的一些简要了解,尤其对生漆与塑料回收这两个小组印象深刻。生漆小组介绍了生漆的历史衍生和应用,我这才认识与了解到了这一材料原来有如此长远的历史。塑料回收的小组建造了很大的框架,对世界范围的各国塑料回收情况进行了统计概述,并简介了国内相关的法律条例。塑料回收是现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一般对其了解的目光集中在对某种塑料的处理方法、或某个地区的塑料污染与回收情况,该小组另辟蹊径放宽视野,极大的补充了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缺漏。
最后关于我所在的小组选择的淀粉主体,我们就淀粉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工,我负责的是淀粉在生活中应用中的化学原理。我们的组员相互协调时间,相互帮助,同时也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丰富充实了小组任务的内容。通过这一过程,我更加详尽的了解到淀粉这一物质的结构、特征、性质、应用以及对于生活的重要程度,许多平时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都与淀粉的一些结构性质有关。这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更多的关注细节,从这些平时习惯到不在意的细节中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原理。
此外,我还学会了一些软件的使用,这一过程非常有趣。
在工厂参观中,我们实地观察了将玉米淀粉这一原料加工成可降解塑料的机器与过程,从玉米淀粉,到加工搅拌,拉膜形成制作塑料袋的塑料薄膜,再到最后的裁剪与印刷,包装到可以直接放在超市中售卖的商品,这些过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课堂里看书看视频、在网上找资料所不能详尽了解到的。看着一袋一袋的玉米淀粉经过机器,最后变成了精致漂亮的塑料袋,我同时也意识到大分子之间的转换过程也是一个十分有趣也十分值得挖掘的主题。我觉得我们学生应该更多地到实际中参观感受,才能更好的理解。
以上是我在本门课程中所得的总结。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了这样一个机会!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课堂学习收获
地科系 刘赟旺
有幸在这个学期选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通识课,能参与到小组合作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我对胡文兵老师的印象是他是一位温和博识的教授,每次在课上向我们传达通识教育的理念,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告诉我们在大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思维,但同时也要做一个可以包容不同观点、善于与他人交流学习的和谐的人。我仔细思考后发现在学习、生活中,处世交友中这一点确实很重要。这一点思想上的收获和大学学习重点的领悟是我这门课最大的收获。十分感谢胡老师。
另外,我与其他几名同学组成“生漆”组,以“生漆中的高分子”为主题制作我们的网页。这个选题是胡老师向我们推荐的,同时他还向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帮助我们确定要进行的方向,对我们之后的探索很有帮助。我介绍了“高分子组成”部分,在展示自己ppt的同时,对生漆的成膜反应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在台上介绍了这一天然树脂的神奇成膜过程。但这一教科书式的ppt很显然不太吸引人,大家好像都没有在听((-__-)汗。。。)我觉得这一自我学习的锻炼对我很有帮助,但同时我也认识到挖掘趣味性内容才可以使得自己的展示更加吸引人,这一点深深地固化在我心里。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队友们,他们很高效,很优秀,制作的ppt很精美,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感谢他们!感谢胡老师!
“塑回”从之,道阻且长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罗菁玮
其实塑料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一开始在选定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组为了这个主题的拓展方向讨论了很久。普通的塑料介绍前面已经有学长学姐做过了,而且还不止一个,他们做得也很全面很完善。于是我们又想到了新型塑料的介绍,但是:讨论再三,我们发现,这个主题并不适合,它涉及到很多的专业领域,我们知之甚少,也很难一下子说得明白。然后我们就想到了塑料回收这方面。
塑料回收可以说是现在环保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若塑料没有得到好的回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若是回收不恰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对环境更大的危害。在一步步了解塑料回收知识和行业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塑料回收这个问题并不像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
首先是技术方面,塑料回收本来就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很多传统塑料类似于聚乙烯塑料还是沿用着传统的填埋焚烧的处理方式。回收造粒的技术一方面是没有得到好的普及,另一方面是成本太高,许多仪器价格高昂,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放弃这种回收方式。
然后是社会意识方面,从我们上次参观的工厂来看。国内不乏有掌握先进回收再造技术的工厂和企业,也有很多例如聚乳酸等新型环保塑料制造企业。但是尴尬的是,正如我们当时去参观的时候那个负责人所说,国内市场现在还没有办法大量普及这样的塑料制品,他们就算生产出来新型环保塑料也是要销往国外的。成本摆在那里,售价就没办法降下来。这是新型环保塑料没有办法普及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涉及到新型环保塑料的不稳定性等种种原因。
最后一点就是国内政策的原因了。在了解国外的政策时,我们发现许多国家例如意大利、德国、美国等都是有相关的法律条令的。明确规定了一定要达到特定程度可降解的塑料才可以用作某些制品,不达标的话一律不予使用。还有明确的回收方式的规定,对塑料回收再生企业更是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从这些方面来讲,国内虽然在不断加大对塑料回收的重视程度,但是很多地方仍然有很多不足。
经历了这几周的学习,不仅是对塑料回收有了新的看法,我慢慢觉得,其实研究材料不单单是只有研发新材料这一个方向。也许别人一说到材料系,就会想到,哦,研究新材料嘛,很好啊。我们虽然要努力探索未知,但是很多旧的材料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啊。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啊。
课程小结
商学院 牛晓童
经过了八周的课程学习,大分子这门课就要结束了,可以说这门课是我上大学以来最为轻松并且收获颇丰的一门课。
当初选这门课就是因为我高中学的理科,大学到了商学院之后就基本接触不到物化生了,想要通过研讨课的学习来接触这些知识,这门课果然没让我失望。
在这门课上收获的第一点就是知识和技能。我们小组做了关于淀粉的内容。在小组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各种途径,我对淀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与其他小组的交流展示中,我也了解到了有关生漆、涂料、塑料回收等的各种知识。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比较大的难题,但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最终还是做好了网页,我也学会了一些制作网页的基础技能。
其次,我收获的是合作。在上大学之前,我最向往大学的不是社团,不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而是头脑风暴,我想要体验那种几个人在一起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激发每个人的潜能的感觉。在上个学期我并没有在课堂的小组作业中体会到这种感觉,但在这门课上我体验到了。我们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淀粉有哪些知识,怎么做才能吸引到别人,怎么分配具体任务,最后的网页怎么设计等等,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去做事的合作是我在这节课中最开心的一个经历。
再者,我收获的是朋友。我们小组除了我之外都是生命科学院的同学,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很让人羡慕,可以调侃,打打闹闹,又能一起认真的学习。可能是商学院人比较多的缘故吧,我和班级同学并没有像他们那样的关系。非常开心他们也能包容我,让我参与到他们的对话中,我因此能有幸和他们交个朋友,一起交流了很多东西。
最后一点,我收获的是思想。思想这个东西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所以我并不能具体地说出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但我觉得一个人就应该学会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把自己的知识面扩展开来,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学会的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思维方式,了解这个专业的一些思维。
说了这么多的收获,当然还是有一些遗憾的。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去参观工厂,我对那个工厂真的很好奇,但因为一些事我错过了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希望以后还能有这种机会吧。
最后,我想感谢胡老师,在这门课上提供给我们这么一个很好的环境,让我收获了这么多。我对胡老师讲的东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上大学的时候去尽可能地听各种各样的课以收获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思想。我想我以后也会抓住每个机会用各种知识去充实自己。
能选到这门一门课非常的幸运,非常的开心,希望以后有幸选到这门课的学弟学妹们也能有很大的收获。
课程小结
材料 秦祯辉
经过了历时8周的”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程后,我感到收获良多。
之前不是特别了解研讨课这种课程形式,直到亲身体验过后才明白,研讨课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与分工的能力。在课程之初老师也曾经提到过,许多国外知名大学注重培养的并不是学生从老师获取知识,而是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在往后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较早的时期就能够养成较为成熟的合作精神,必将对我们以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我是非石油基大分子材料组的,主要介绍的是有关聚乳酸的内容。相比于其他的小组,我们小组的讨论好像并不是十分丰富,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也许也有一方面是我们任务分配的问题。我们小组每个人之间任务分配少有重叠与交叉,例如我要负责查找资料,其他人分别负责网站制作,视频,文案等,如果每个人不熟悉其他人的工作,就不好给出实用的建议,只有在各部分衔接时可以讨论一下。而且感觉这样我们的工作无法同时进行,效率不是很高。如果按照内容来分,每两人或三人做一张或几张聚乳酸某个方面的网页,最后集中起来,我想讨论可能会更多,对我们能力的训练也不会太片面。当然,除了反思,这堂课也给了我很多收获,例如了解了不少新的知识,不仅仅是有关我们组的聚乳酸,还有其他组的淀粉、涂料、塑料回收等等大分子有关的内容。当然,通过实践也增强了我查找资料的相关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让我意识到了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让我知道自己的表达观点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还有待提升。
最后,感谢这门研讨课给了我不一样的经历,希望这门课程以后可以越办越好吧!
课程小结
商院 李政
不得不说,这短短八个星期,24课时的研讨课真的过得很快,转瞬间就到了结束的时间。
原本,我以为研讨课是一门需要对主题进行“点”式的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课程,但在后来的过程中,我发现并非如此,至少我们这门课不是;更多地,它是进行“面”式的广泛学习。我们没有对哪一点进行非常专业性、学术性的研讨,而是在广阔层面上对所选主题进行多角度的学习。
起初,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合理,因为这样会使我们无法获得研讨的对象的深刻认识。但随着课程的进行,听到了老师对于研讨课意义的解读,我感受到,这样做,对于我们确实很合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主专业并非该领域,对于大分子方面的知识基础还达不到能够进行深入研究的水平;另一方面,“面”式学习的开放性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题与研究内容,再加上,老师时常为我们补充一些内容,这样,就便于我们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选题。
在小组里,因为我是最初提议以塑料为研究方向的人,所以我很荣幸地成为了组长,也自然承担起组织讨论、分配任务和提醒大家deadline的职责。在这一过程中,我的确深刻体会到了做一名管理者(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的艰难,与团队内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一方面,限于个人的水平,对于该研究塑料哪一方面内容,与网站的风格和展现形式,我都毫无头绪,但是在大家讨论过后,我们便有了明确的答案。在这之中,来自外国语学院的李洁慧同学提出了非常好的方案——以地图为主要形式将我们所讲的内容嵌入其中。也正是在这次讨论后,我们大概都感受到了团队讨论的力量,之后的讨论气氛都活跃了许多,也使得我们的讨论效率更高,从而更快解决问题,投入材料搜集和课堂展示的环节。
另一方面,我和他们承担相同量的任务,一起搜集材料、制作展示PPT,将内容分类、发送给负责网页制作的罗菁玮同学;同时,我又有了监督催促的职责,需要记得何时该由何人完成他/她的任务,然后在deadline前提醒他/她。有几次,可能是因为其余课程和社团活动比较繁重,同学忘了这些任务,正是由我提醒才及时地完成。而在讨论过程中,我还会主动询问每位同学的意见。在第五周,我们对于网页设计方案又有了一定分歧,我在明白了大家的意见后,最终选择坚持原有方案,不再进行改动。这些都让我感受到,管理者对于团体内事务顺利进行是不可或缺的,而我在这方面的表现,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但让我感到惭愧的是,我自己的那一次展示,恰逢U盘损坏,导致准备的内容无法展示。
而在合作过程中,最令我钦佩的,便是负责网页制作的罗菁玮同学。我们六个人对于网页制作都是完全不了解,在大家对于这一问题面露难色时,她主动提出承担这一重任。后来,她也确实不负众望,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使用Frontpage,学习写代码,并常常向大家征询网页设计的意见,直至最后,将网页制作出来。我想,我们的团队能够完成任务,她所具有的愿意主动为团队努力的品质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她的这份责任与担当,真的令我赞叹。
以上这些,便是我在课程学习中的体验与收获。谢谢老师。
课程小结
材料系 孙啸
这节选修课是我第一次选到的研讨课,感觉这种课很新颖,也很有意思。
首先就是分组完成任务,这节课让我认识到几位原来不会认识的其他院的同学,大家在一起上课,讨论,一起思考如何完成最终的网页的任务。这样的任务对我来说也是很新颖的,不仅有提高我们对于高分子某一领域的认识,还有教育中小学生这样的现实意义。我们通过讨论分工,也是很团结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
接下来就说说我的任务,我的任务是搜集有关塑料回收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并加以整理,我通过百度,知乎等网络渠道搜集了很多关于塑料污染的知识,还略加拓展地了解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政策。
这节课的课堂氛围我认为是很好的,虽然有时候会有不认真听讲的现象,但是别人的看法对我们也是有激励作用的。
学习小结
电子科学与工程 王艺璇
这门研讨课的课程时间不算长,一共也只有八周,如果要用来学习知识的话,八周的时间其实是很紧张的,这么短暂的时间很难真正理解吸收有关大分子材料的专业知识,但对于提高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却是绰绰有余的。通过这八周的课程学习,我对高分子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从其他同学的课堂报告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连续八周的小组学习中收获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小组选择的主题是塑料。起初在决定网页的呈现形式时,我们提出了两个思路,最终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商讨选择了可行性较强的思路,即以地图为串联,按国家将各类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将有关塑料回收的所需资料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分别由五名同学搜集整合资料并制作展示课件,剩余一位同学负责主攻网页制作技术完成网页的制作,而我负责的部分是有关新型塑料环保性能的资料搜集并完成第八周的课堂报告,在网页制作的过程中也提出了部分建设性意见和思路。
在整个小组合作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在刚开始的讨论中曾出现过较为严重的意见分歧和冲突,我和另一名组员在选择具体主题时想法产生了较大偏差,我认为以新颖的形式呈现一个较为常见的主题更有利于科普,而他则认为内容新奇不重复更为重要,最终在多次商讨之后结合了实际的技术能力,重新提出了一种较为新颖且更易操作的形式来呈现新的内容。在第七周的时候由于协调沟通的差错导致无人准备课堂报告,但最终在组员们互相协作配合的共同努力下,在紧张的课堂准备时间里完成课堂报告的资料整合和课件制作,这也再次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现今教育中,小组团队学习的模式确实是较为缺失的部分,但幸运的是,通过这门研讨课的学习,让我们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也充分锻炼了我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工协作的团队学习能力。相信这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将会使我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良多。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温宗儒
通过对“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一课程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了许多新的收获,同时也有了许多感受。学习期间和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多些,发起话题和分享资源多些,对个人和其他成员有很大帮助,学习过程中不断搜索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反思,用新课程理念及要求自己评价过去的学习经历。目的是提高自己以后的学习实践能力,使自己的学习更高效。下面我根据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谈一点学习心得:
一、小组成员的积极交流。
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任何大的项目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需要每个人描述自己负责部分的功能原理等,所以在小组中的积极交流,分工合作,充分锻炼了我这方面能力,也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
二、加强责任意识,学会主动学习
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分配好的任务,缺了谁都不可以,责任,一个看似冰冷的两个字,却有太多的沉重,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不就好了吗?责任,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该有的责任,不是吗?责任在你们每个人的心中是有多重要,从自己动作里就可以发现,你要怎么去认为"责任"这两个字,你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我清楚的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所以尽快上网搜索资料,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
三、参观学习,开拓视野
在一个周末,我们参观了一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工厂,了解了可降解塑料的原料,生产过程,各种应用以及它的性质。对于大分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亲身感受到了环保材料的魅力,但也深知,可降解塑料的普及还需要强劲的行政手段去推行。同时此次参观也开拓了我的视野,积累了经验。
最重要的是,身为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我勇担重任,整个网页的设计制作都由我一个人来完成。虽然我也没有学过html语言,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形成如此成品也让我很有成就感。这对我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我对于大分子的认识仅仅还处在表层,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分享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感谢这门课程,感谢小组成员,感谢老师教导。
研讨课小结
现工院王晨宇
转眼之间,为期八周的研讨课在不经意间落下了帷幕。回首每次课上的点点滴滴,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或者说,于我而言,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转变。
作为一名材料系的学生,同时更是一名化学爱好者,当初发现自己中选一门相关课程后,自是满心欢喜。然而当我看到研讨课三字时,心里却不免有些犹豫。一是自己平时就很内向,课上更是很少发言,对于研讨课这种小班化教学心里总是有些许不自在。二是不知研讨课到底与其他形式的课堂有何不同,又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最终,仍是怀着那几分好奇,我选择了留下这门课,也选择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旅程。
仍记得第一堂课,推开门,是一间放不了多少课桌的教室,只零星散落着几把椅子。开始时,老师边便向我们介绍研讨课的目的,以及如何完成从中学至大学的转变。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既乐意听,又能欣然接受。到了分组环节,我们到底还是剩下来的六个人自行分成一组,而作为组内唯一一名学习与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我也糊里糊涂成了组长。
自那时,我便开始思索,作为组长,我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呢。本身习惯了沉默,课上讨论时组内也是一片寂然。专业知识不够,也无法提供相关的指导性意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们慢慢熟悉起来,开始在做幻灯的时候互相帮助,互相提供资料,开始朋友般的说笑,我想,即使是这小小的转变,对我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
在这之前,也看了诸多学长学姐的课后感言,有的人如我一般获益匪浅,也有的人一无所获,甚至自感虚度时光。其实,在课上有时我也会质疑是不是留给我们的时间太多,而讨论效果又不佳,这样真的会收获期望的效果吗。但不管如何,我很庆幸当初没有放弃这门课,无论是做幻灯也好,做网页也好,参观工厂也好,我最终结实了新的伙伴,让自己敢于表达,乐于合作。而这一切,既成过去,便成回忆。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心得
现工院 周孟阳
初入大学,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有许多的不适与迷茫。我要学什么?我怎样学?在新的学习环境下,面对新的学习要求与内容,我们无法再依靠老师的追逼,我们更多的是靠同学与自己。
处于该过渡阶段的大一新生,急需培养新的学习习惯,养成新的学习方法,而选修研讨课便应运而生。研讨课,顾名思义,是一门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的课程。这类课程没有单一的师传生受,没有死板的教学课程。研讨课的核心仅仅是一个主题,而学生就针对该主题进行延伸,拓展到自己感兴趣的邻域,并与组内成员通力合作,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再通过PPT、网页等形式展现出来。
处于大一下的我,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方法,加入了“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我的专业为材料类,大分子的主题符合我的专业意向,也迎合了我在大分子材料方面的兴趣。
还记得第一节课上,同学们都比较生疏,只是简单地听老师的讲述。是胡教授通过他独有的幽默,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材料大分子方面的相关趣闻。教师还向我们展示了学长学姐制作的网站,让我们能一睹他们的风采。而后通过专题分组,将拥有相同兴趣的人聚集起来,我才能与我们小组的成员相遇。之后,我们便为了制作属于自己的网站,而共同努力着。
制作的过程不易,组员之间的协调也存在困难。但通过一次次的讨论,一步步的探索,我们有了默契,网页也渐渐成型。这别样的新生研讨课,充分调动起了我们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我们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加之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一旦有疑问便能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解答,我们自然享受其中,充分感受寻求知识的快乐。
通过这短短数周的研讨课,让我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我意识到,大学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是一种探索的学习,也是一种合作的学习。开放的课堂,教会了我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构建方案。这不仅为我今后几年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更为我未来的工作铺平了道路。
一转眼,我已上完了最后一课,但这份独特的经历我将毕生难忘。在此感谢授课的胡教授,以及与我共同努力过的小组成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牢记在课上的所得,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度过无悔的大学四年。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商院 张可可
关于这门课程,既然要做一个总结,那我就从选课的时候说起吧。那时候是在某些群里问了其他的同学哪些课比较有意思,比较自由,不会太枯燥、学术性太强,让人犯困,然后就有人推荐了这门课。后来有熟识的学姐也推荐了,于是我就选了,最终也很开心选上了这门仅有30人的小班课程。
因为是小班教学,所以每个人都能被关注到,能展现自我。最令我感到新奇的就是这门课的教学形式——除了第一节课老师对课程做了简单的介绍,协助我们完成课题小组的建立,剩下所有的课堂都是以我们学生作为主体。我们自己查找资料,整理归纳,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大部分内容都贴近生活简单明了,很多小组的课题和展示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尤其是那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题材,另外,我也发现有的同学在展示中充满热情,很有感染力,让人很有兴趣。
在课程进展过程中的一个周六,老师带我们去了一家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工厂参观,尽管当时工厂的工人处于休息状态,没有进行生产,但是工厂的一切运行形式和状态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原材料准备加工一直到精细包装的全过程,在这一家并不是很大的工厂里得到了完全的展现。
另外我也了解到,这家工厂的产品基本都是出口的,足以见得国内在这方面的需求并不大甚至很小,而国外却很注重这方面的理念,他们有严格的法律制度要求,所以尽管这种可降解塑料的成本更高,他们也必须使用,久而久之他们的环保理念就能根深蒂固。而在中国,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有这类产品,这也是我们国家需要努力提高进步的方面。
此外,我觉得这门课给予我们的除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还有就是小组协作分工的能力和经验。因为在研讨课中大部分人都是互相不认识的,组成小组有一个逐渐相识相知的过程,不仅交到了新的朋友,还锻炼了自己与人相处交流协作的能力。相反的,这节课并没有给我们过多的专业的、学术的知识,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其他能力的培养与获得。
总共8周的课程很短,却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幸运自己能顺利完满充实地完成这样一门课程。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地科系 张雪娆
研讨课结束了(其实主要是因为课很少所以才选的),本来抱着收干货的心态来的,但最终收获的却远比干货多得多;
这是我第一次担任一个小组的负责人,从小对于自己不够自信,从来没有担任过任何的班级职务,也没有在各种面向中学生的科创项目中有所表现,因为课程恰巧是我感兴趣的方向,这次才鼓起勇气,学着去领导团队进行工作,这应该是我最大的收获了吧,加强对自己的自信心去争取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在作为小组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最集中出现在工作的安排上,对于工作量的错误估计,导致最初给每位成员分配的工作量偏大,比如最初决定我负责所有的网站的制作和淀粉与药物部分资料的查找,但因为我不会网站的制作,从零学起,网站制作的进度很慢,最终重新进行工作分配,每人各自负责自己的网站,才能最终完成工作。最初和成员之间的沟通也不够高效,搜集到的资料有些重复,但随着对彼此的了解,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另一方面是收获了很多的新的技能,比如网站的制作,视频的剪辑,资料的查找,和幻灯片的制作。说起来好像很夸张,但这些确实都是我从不会到会的,之前的时间“牺牲”在应试教育里,对于这些很实用的技能的培养就搁置了,这次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勉强的学会了基本的操作,(虽然过程比较辛苦)还有网站作为成果的检验,内心很充实。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批判性学习的重要意义,我所负责的内容学术性相对较强,所以需要查阅很多相关论文,查阅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引用数很少,有明显逻辑出入的文章,而且数量并不少。还有对自己的批判也很重要,我最开始认为淀粉做靶向药物是很热很好的项目,仅仅因为淀粉不会出现过敏反应,完全没有考虑过内环境的因素,在讨论过程中带偏了方向。
对比其他组的工作,发现对于问题的研究,切口越小越容易展开,我们所选的主题和内容可能过大过多,所以可能对于每个方向所做的展示的内容不够深,也使工作量过大。
我曾经很迷茫为什么我们挤破了头想要上一个好大学,知识就在那里,不管你上不上大学,没有人能阻止你获取知识。上了这八节课我大概明白了,大学你学到更多的是怎么更高效的去得到你所需要的知识,和怎么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沟通学习,完成共同的目标,这可能比干货更重要。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感想
地科 张杨
最初选课的时候,看见课程名称就下定决心要选了,因为我自己对“材料”“生命”都是比较感兴趣的,高中也曾经参加过“探索生命”的一个课外活动。能够在大学继续了解、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是我乐意接受的。
但是第一堂课就颠覆了我之前的想象。这堂课不再是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我们自己行动起来,自己查找资料,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最后展示成果。
在小组中,我负责搜集关于当前常见的塑料回收利用方法部分的资料。通过搜集各种资料,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废弃塑料的危害。听说每个同学都要上台进行交流的时候,我是比较紧张的,因为之前没有过这种类似作报告的经历。为此我私下练习了很久,等到正式上台交流的时候,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紧张,虽然讲解过程中有一点小纰漏,但是老师一直微笑着听,在我讲完之后还补充了一些内容。这次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了很多。
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也结识了几位其他院系的同学,我们相处融洽。我很感谢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我们一起分工合作完成了学习任务;我也要感谢负责做网页的同学,因为我们小组只有她一个人会做,因此她相对比较辛苦;我更要感谢开设这门课程的胡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与之前的学习模式大相径庭的学习机会。在本次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老师常说等我们二十年后再来看自己小组的网站,这也是一份回忆。所以希望老师的这个总站生机勃勃,希望这门课越开越好!
小结——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
外国语学院 张颖
高中时我是一名文科生,所以在经历过小高考之后就没有再接触过有关化学的内容,但是我一直对化学这门学科有很强的好感度。我觉得化学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是我大一唯一的一门研讨课,而它带给我了很多惊喜与乐趣。
第一节课胡老师就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研讨课的与众不同:“新生研讨课的目的在于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新生研讨课特别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关大学教育的定义。“好奇心、想象力,不偏执,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共赢”……我坐在座位上,听着胡老师国际化的教育理念,频频点头。
我们组的课题是老师建议的,在老师提到漆时,我就联想到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采漆的场景,再加上它悠久的历史,更是激发了我对生漆的好奇心。第一次上课的晚上,我就激动地发了票圈,表达出了对为时8周的生漆研究的期待。
第5周轮到我给大家分享我们组查找到的资料。很巧合的是,我在第5周的前三天一共有4个presentation。尽管是最后一个presentation,但上台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我还记得当时自己直接把“朱漆木碗”读成了“朱碗”。
通过对生漆的了解,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原来距离我们近万年的古人通过实践早已学会采漆、制漆并把漆涂抹在工艺品上使其能够长久地保留。
上课过程中其他小组的介绍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了解到了有关淀粉、氨基酸、塑料及涂料的有关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呢!
我很喜欢这门新生研讨课,也很享受这种在合作中互相学习的感受。
研讨课“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小结
电子工程系 余力行
在中学的生物和化学课本中,我们就已经初步接触了大分子物质。所以抱着想进一步了解认识这一类物质的想法,选择了这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给我的体验非常好,老师人很好,从来没有布置过作业,让我们更多的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搜集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还带我们去参观了化工厂,看到了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一个完整的生产流水线,也是涨了不少的见识。
因为对这一方面比较感兴趣,加入了涂料小组,我们组的组员都比较逗比,还总是互相拍对方的黑照,也算是增进了互相之间的友谊。小组的讨论和学习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不仅仅加深了对涂料方面的认识和见解,还向计科大佬学习到了一些网页制作的知识。
总之,这门课不仅让我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还结交了许多朋友,真可谓是一门神课。
新生研讨课小结
生命科学 朱佳欣
很高兴能够选到从大分子到生命这门新生研讨课,在这门课上,我参加了由张雪娆担任组长的淀粉研讨组并主要负责淀粉在烹饪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一门研讨课,我不光加深了对淀粉在结构、性质和应用方面的认识,与此同时也对于淀粉的生产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如果通过这门研讨课获得的只是知识上的增长应该是远远不够的,研讨课在某种程度上说更像是一个大的学术沙龙,来自不同专业的人都可以在一个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畅所欲言,并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几次课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组长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尽管我并不是我们小组的组长,但通过小组的活动,我却看到了一个组长所应该具有的责任意识和领导能力以及对组员的积极性调动的能力。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能有机会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这几次的新生研讨课也教会了我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让我第一次在学习上有了如此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拓展了我获取知识的方式,让我不再地拘泥于课本而是到更广大的万千世界中去寻找真知灼见。古人曾推崇格物致知的道理,我想,在现代的应试教育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探究性与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也未尝不可。
私以为,我在这门课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去理解,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在此,我要感谢别的组的同学,是他们让我看到了生漆的精美,领略了乳酸的聚合,感受了塑料的回收与不易,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了我要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带着偏执和傲慢去看待这个世界,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都有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故事,留存着许多大分子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挖掘。最后,衷心祝愿从大分子到生命这门研讨课能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