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按: 新生研讨课堂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翻转课题的体验,这里教学互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同学们能体会到学习的自由和乐趣。

 

 课程感悟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总结
 

电子类 卢羿凡

    我是一个理科生,从高中开始我就对生物以及化学有超过数学和物理的热情,虽然大学选择了电子信息专业,但是还是对生化和生命科学的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高中,上课全部都是老师传授知识我们巩固知识,当我看到选课系统中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研讨课课程时,我便产生了兴趣,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一课程,很幸运在随机抽取中被选中了。

    第一堂课,充满着期待的我来到了教室,发现课程是只有20个人的小班教学。第一节课其实是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之一,胡老师在第一节课正式开课之前跟我们分享了他对于大学的看法。我对老师说的好多内容感觉到印象深刻并且受益匪浅。

    首先,胡老师说21世纪,最珍贵的东西是体验,在网络上看南大学生的一天和真正成为南大学子在学校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让我更加珍惜在南大的生活,同时,也更坚定了我继续学习,以获得更多不同的体验的决心。

    胡老师还说,我们在大学的学习后,要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能够接纳不同观点,接受各方面知识。就像我们这节课,有各个不同专业的同学,但是都在同一方面进行研究学习,这一点来说我们是和谐的。我自认为自己暂时不是一个和谐的人,我会为了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努力。

    “教育就是当你忘了学习的知识后剩下的东西,研讨课比起一般的课程,更像教育。在研讨课里,我们不仅通过同学们的分享,老师的指点获取知识,同时我们还自己寻找知识,我们在这过程中收获的是寻找知识和整理知识的方法,是我们一辈子都收益的。

    不仅有理论上的收获,在实践上,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我们去到高淳区的企业参观橡胶手套和橡胶板的工业制造车间,在企业工人和老师以不同的角度对于工业高分子制造的讲解下,收获了知识,也感受到知识在实践上的利用。

    在研讨课上,我很幸运遇见了各位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胡老师和各位助教老师用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视角,在我们展示后给我们进行精炼的点评;各位同学都太棒了,理念上,技术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很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体验研讨课这一形式的课程,很幸运遇到了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很感谢我们小组的其他三位同学。我技术有限,做的ppt不算太好,做的网站不太精美,做的演讲不太能吸引人,但是我还是很开心能参与到研讨课里面来。总之,我从此课程中收获巨大,再次表达我的感谢!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人工智能学院 王一帆

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能够在上百位同学的竞争中选上这门课,真是一大幸事。课上,除了找到高中的同班同学,还结识到了匡院和生拔的伙伴,并因共同的兴趣而组成了一个小组,完成了最后的网页制作。在这短短八周的时间里,我们既拓展了视野,也学会了如何通过合作完成一个工程,从而达到最终的目标。这样的经历,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十分难得。

研讨课,本来以为是遥不可及的高端学术讨论课程,由老师确定话题,学生根据话题来搜集数据。直到真正了解课程内容之后,才发现这里是学生自己的天地。一切的选择都交给学生,我们完全凭感兴趣的方面来选择研究的方向。这样更助长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兴趣。

我们组之所以起名为“淀粉的Blog”,完全是因为看到学长们在2013年制作的“淀粉的QQ日志”,感觉这样的主题形式十分新颖有趣。并且由于学长们的网页样式在现在的网页创作大背景下略显陈旧,我们决定对它进行继承并加以改造,这就产生了现在的“淀粉的Blog”。当然,由于专业缘故,再加上有过编程基础,制作网页的主要工作就理所应当地由我一人来完成。

课程的前半部分,我们小组成员首先想出了一些选题,并着重进行深度挖掘。考虑到网站的科普对象是中学生,因此特意找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或者和中学生物课本可以对接的内容,比如淀粉酶和各种食物中的淀粉。

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有意避开各种网络百科,而是在文献资料库里阅读论文资料,如知网。但这些论文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例如对同一种实验的方法描述大相径庭,或者对同一种化学物质的分子质量估计不在同一数量级。这对我们如何筛选数据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最终抛弃了存疑的部分,并在网页的最后做了勘误。

关于小组报告展示环节,也是一次新奇的体验。每节课每个小组都要汇报研究进度,让我们在自己关注的领域之外还能获得其他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我们的报告能力。

更令我们惊喜的是,老师还带来了一批他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分别对应我们研究的各个方面,并给予指导。他们以丰富的学识,给我们带来新的点子,也同时解答了很多的疑惑。十分感谢他们。老师自己启发式的点拨,也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收获。

至于在制作网页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为了达到现代化的网页风格,我们决定采用新标准的HTML5CSS3。原计划用可视化易于编辑的Frontpage,单由于该软件的最新版本只到2003,不支持新版本HTML5的规则,只能转用Dreamweaver。这软件很难在实时预览的界面上做过多编辑,只能手动写代码。为此,我专门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学习HTML5的基本语法。

之后,我又在网页动画、特效、布局、配色、图片、字体等方面投入了很多,并对手机浏览器做了相应的适配。其他几位同学在整理提供文章的同时也帮我挑选图片,裁剪大小,并给出自己对于网页设计的建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一份看起来效果不错且美观的网页就正式完成了。

课程的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外出参观。之前从未想过,研讨课居然还能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坐车去参观郊县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厂。听说那次活动十分愉快,只可惜当时因为乐队要在匡院的迎新晚会上表演节目,没能去参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但通过这门课,我已经了解了许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思维转变,培养了科研的基本素养,也对以后的研究和学习多了一丝憧憬。我认为这就是这门课教给我的。

最后还要感谢老师和助教姐姐,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领我们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这课程会从此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生大类 董雨慧

  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漫威英雄中的大分子材料,主要从蜘蛛侠,雷神,惊奇队长,钢铁侠三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入手,每人负责一个英雄人物的材料收集,图片汇总以及网页制作。

  在这次的小组协作中,我第一次使用了Dreamweaver软件并掌握了基本的最简单的只做网页的方式。并且收集我负责的惊奇队长相关材料时,我了解了一些关于耐热高分子材料的知识,也让我清楚的认识到,其实大分子材料无处不在,它们与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大分子材料不仅仅存在于高精尖的技术以及器材上,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小组作业中,团体合作很重要。首先明确我们课题的方向,目的,并且在制作网页时相互协商,尽量做到风格一致,版面相同,是浏览者不会有转变突兀的感觉。在网页制作时,我们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是浏览者不会有乏味枯燥的感觉。设计网页尽量与漫威官网相似,使网页虽然不专业,但尽量显得专业。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生大类 张权山

    大学带给人生全新的体验。在中学的学习中,从来没有以研讨课的形式去学习一些东西,因此对研讨课的形式与内容充满好奇小班的课堂可以让每个同学都融入其中,积极参与,共同研究讨论最终学习一些问题,老师的身份也与传统教学课堂完全不同。在这学期大分子研讨课的学习中,我也收获了许多东西。

    首先就课题本身,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生物大分子的知识,并且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普通教学不同,胡老师是在第一堂课上让同学们自己在高分子的许多课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让课堂内容更加灵活多样,而且还能激发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的兴趣。我们小组选择的大分子中的仿生学部分,研究研究的主要是通过高分子来模仿一些自然界生物的构造,比如我研究用聚亚安酯来制造的鲨鱼皮泳衣不仅可以增加游泳运动员的浮力,其模仿鲨鱼皮的构型还能减少水的阻力,从而对有效增加游泳速度。

    其次是小组形式的学习方式也使我受益匪浅。我是我们小组的组长,这次经历不仅使我结交了新的朋友,也使我更加了解团队领头人的责任和义务。我认为一个好的组长首先要让每个组员积极参与,各尽其才共同达成目标。因此我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决定我们小组的学习计划。对于本身高分子仿生学的内容,小组一致同意在课程前期(前五节课)每个人多了解,并最终以大家轮流上台展示自己学习的内容的方式呈现。同样的对于网站的制作,也做到合理分工,每个组员在网上制作的自己之前了解的内容并最终汇总,而我制作的是小组网站的首页与“如鱼得水”板块。

    再者,上台展示的形式也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在这次课程之后发现做PPT的能力增强了,并且也更能在大家面前展示内容。同时,通过倾听其他同学的研究内容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比如“淀粉的QQ日志小组”使我对淀粉的种类的多样性以及用途有了更深的了解。

    最难忘的经历便是参观橡胶工厂了。在参观工厂的过程中不仅使我更加了解橡胶的用途——医用手套的制作以及一些工业橡胶圈的制作,更让我实际了解大到了生活中的工厂是怎样运作的,在将理论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时候有哪些改变。

    不过,这次研讨课的学习也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在网页制作方面,因为我们制作网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面向中学生科普,因此如何使我们制作的网页对中学生更加有吸引力以及如何真正将我们网站推广出去便显得至关重要。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局限性以及阅读习惯等特点,我们在网页中加入了不少图片使要讲的内容更加形象,同时简化繁杂的化学反应式,但仍保留基本的一些分子式,使得网站在保留科学性的同时兼顾了可读性。对于网页的宣传,我们小组的想法是将其通微型朋友圈推广,以及联系各自的高中母校进行宣讲,旨在通过有限的内容激发同学们无限的兴趣。

    回顾整个研讨课,我认为作为组长的我还有许多地方要改进。不能很好的活跃气氛,形成一个小组成员积极交流的氛围。同时在任务的分配方面总感觉力不从心,不能是同学们各尽其能。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在这些地方注意,观察好的领导者应该怎样做。

    不知不觉,研讨课即将结束。回顾这个学期的研讨课,我感到收获颇丰。在学习到知识拓宽了视野的同时提高了综合能力,结交了很多朋友。使我对课堂有了全新的理解。下一堂研讨课,会是什么呢?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经管试验班  解安怡

   本人来自“漫威英雄所代表的的高分子材料”小组,在本组内负责网页整体的风格设计、架构与整合以及蜘蛛侠所代表的高分子材料模块的制作展示。

    在本课中,通过倾听各个小组的汇报展示,我不仅收获了许多较为前沿的大分子信息,更因认识到大分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而大开眼界。而正是大分子如此广泛的应用可能性,让我意识到了其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可以说是对我本专业的一个补充。

    除去大分子方面的专业知识,制作面向初高中生的科普网站的课程任务同样令我获益匪浅。因网页制作需要,我重新巩固并刷新了原先学习Dreamweaver的使用方式;而科普这一初衷则让我对初高中生的科普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老师与助教均有极高的学术水平且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针对各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综上所述,本门课程可谓是综合性与专业性兼备,体验感极佳。在此,向胡文兵老师及助教老师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生大类 柯俊贤

        第一次看见这门课时,我以为会是老师给我们科普一下高分子常识,但没想到就在第一节课后,课堂便完全交给了我们。这着实令我有些措手不及,但也给我带来了新奇的体验。

    与想象的不同,这门课主要是为了向高中生科普,而非大学生,但就本人目前的水平,比高中生也好不到哪去。所以,由我们大一新生制作科普网站优势和缺点都十分明显,既能贴近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但技术和知识积累不足,难以深入挖掘。不过好在科普并不需要多高深的专业知识,我们来做还是差强人意的。

    在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轮流上台演讲,既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思考结果,也给我们呢带来了启发,不得不说,某些同学的演讲确实生动,引人入胜;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窘迫的。借此呢锻炼了我们的讲解能力。

    除了课堂发言,小组讨论也十分有价值。课上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在组内进行交流,这一点保证了每个人的意见得到充分的发挥,毕竟课下的交流难以认真完成,这一点我觉很不错。在自愿分组的前提下结为一体,在充分的交流中强化联系,小组不但是课堂任务的单位,还成了课下的朋友,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在寻找各种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知网和各种搜索引擎,运用了多样化的搜索方式,从生疏到熟练,这成为了我们一段宝贵的经验。而且,在查找资料时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科普,自己也能从中受益,毕竟只有自己理解之后才能进行讲解。边看边用,现学现卖,对我们也是新的尝试。

    然后是关于网站制作上的问题,由于贪图外表的华丽,我们小组选择用建站网站完成,但在保存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广告过多,链接失灵等问题。这体现了我们的考虑不周,也很真实,但是到如今也难以回头,只能尽量完善。

    最后提出一点我的个人建议,这种套娃式网站势必会越来越复杂,不如每个主题统一一个模板,让学生修改,同时把入口平行排列,要么使选择同一个主题的两组人区分开,要么每人一个板块,不然同一个主题风格千奇百怪,会使人不适应。而且适度的自由度有利于发挥,但过度的自由有点摸不着头脑,而且过低的制作技术会让看的人不适,毕竟我们还是服务于读者的。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与生命科学类 李佳俊

在课堂中,我加入了“戴夫的小店”小组,我们小组选择对原有网页“僵尸复活记——人造器官与医用材料”进行内容的补充,我负责“前沿热点”这一板块的内容补充。我搜集了一种四重氢键交联的薄膜电极材料以及用于生物3D打印基材的DNA水凝胶并做了展示。在后期的网页制作中,我对原网页的背景做了调整。因为主题为前沿热点,所以背景选用的是植物大战僵尸2的图片,作为对原网页风格的继承与创新。同时,我补充了原网页缺失的可降解材料部分,同时增加了薄膜电极材料,水凝胶,生物3D打印基材,小口径人造血管这四个内容。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对大分子的认识加深了。这几种材料让我更加明确了:分子的结构决定了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了材料的用途。如我介绍的薄膜电极材料,因其分子的链状结构而具有柔软可拉伸的性质,有因为氢键的交联作用而具有韧性,正是这些优良的性质使其能够用作薄膜电极材料。

在老师组织的手套工厂参观过程中,我了解了医用橡胶手套是如何从材料变成实物的。认识到人们对大分子材料的利用方式及后期的加工过程是大分子材料进入生产生活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做分享以及听同学们的分享时候,我学会了一些做Presentation的技巧。如PPT的背景颜色与字体颜色的选取,文字与图片的数量等。也学到了如何将内容讲的更加有趣,比如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段有趣的动画等。

网页的制作促使我学习了基础的html标签语言并将其投入应用。虽然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网页,但是完成时仍给予了我巨大的满足感。

小组讨论的形式锻炼了我与同伴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也结交了其他院系非常优秀的朋友。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经管试验班 李铮

对于“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我感触颇深,这门课颠覆了我对于“化学课”,甚至“课”的概念。在这门课上,老师和助教的角色相比于知识的灌输者变成了能力的引路人,而我们的角色,甚至变成的知识的灌输者——我们搜集材料,制作网页,希望我们一个学期以来的努力可以激发哪怕一位对于漫威电影感兴趣的高中生的学习化学的热情。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给我们强调了体验的重要性,在这个活的通透的教授的视角下,没有什么比体验更加重要,作为一名商学院的学生,我在这门课体验到了什么?在我看来,我受益匪浅三大体验是:遴选文献的体验,制作网页的体验,以及团队协作的体验。

对于遴选文献,我并不陌生。在高中学习化学竞赛期间,我就以翻墙看《Nature》上我根本看不懂的文章为乐。那时的我看这些文献无非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开心,二是指望能有助于考试。然而,当真正的文献搜集和整理工作摆在我面前时,我竟然有些惶恐。有关导电高分子的文献有很多,但究竟有多少适合高中生看。当我尝试把300字放到网页上的时候,我大概得看了3000字。科普工作者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给我以巨大的冲击。

关于制作网页,我的水平还停留在Frontpage阶段,但是目前来说,制作html网页的主流已经变成了Dreamweaver,因此我还得逐步摸索一个完全陌生的操作界面,在解安怡同学的帮助下,我逐步学会制表,插图,编码等基本的操作,在预览过程中不同浏览器的切换会带来不同的问题。感谢助教哥哥对我的指导,使我真正可以在编码层面上看待网页,对于每一种格式的理解,使我从“画网页”进步到“制网页”。

最后,我得感谢一下与我同行的小伙伴们。从陌生到熟悉,我们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我很感激我的同伴们的配合,作为组长,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在KPI的召唤下,我们没有任何一位同学晚交文献,没有任何一位同学推诿自己的ppt工作,没有任何一位同学表达出负面的情绪。商院的学生在表达上比其他院的学生更加占有优势,而我们的责任心和探知欲则驱使着我们在文献资料采集方面丝毫不落下风。

我们组的主题是漫威电影,我负责的部分是雷神托尔。在我的心目中,托尔并不仅仅是一位呼风唤雨的虚构的神,他莽撞而勇敢的开辟新的天地。我想他就是所有大分子研究者的一个缩影。他们开拓新知,给人类乃至整个世界展开新的一页。研究新材料,制作新材料,研究新分子,制备新分子;他们在分子层面上创造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解释这个世界。而当大众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似乎也已经变成了一个神话。

    而这堂课,教会我的,就是如何讲述一段神话。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工科试验班 罗涵之

  在本次的研讨课中,我和我的小组进行了“元气骑士——基因治疗”相关网页的制作。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基因治疗的资料,对这一新兴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通过阅读中国知网上的论文,我也锻炼了自己阅读论文,特别是英文论文的能力。我荣幸地在小组中担任组长,为小组成员安排任务和统筹任务进度,这也提升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我们从零开始,学习Dreamweaver的使用方法,也算是获得了一门技能。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基因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基因治疗不仅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一套完善的治疗体系,是无数科学家经历了成功与失败,从实践当中获得的成果。当然,基因治疗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以至不能完全的应用于临床。一方面,这个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在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失败几率;另一方面,改变人的基因是一件十分敏感的事,不仅需要科技水平的提升,也需要伦理道德的跟进与允许。同样,我们在之后进行生物化学研究时,也不能抛弃伦理道德,只管科研成果,而应该思考如何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例如之前的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就是一个警示。我们应当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而非别人不敢做的事(但是充分的胆识还是必要的)。最近,南京大学的伦理评估体系也在进行完善,对研究的审批变得更加严格。这也是在管理层面为科学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提供支持与导向。

  基因治疗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的许多失败,其中有不少是重大的打击。然而科学家们仍然不放弃,为基因治疗的发展持续地做出贡献。这样的坚定的精神信念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基因治疗技术作为一项生物医学领域的关键技术,其在发展过程中还涉及了不少有关化学的知识,如小分子干细胞技术等。这也在提醒我们学科交叉的重要性。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地科环资 欧阳玥芸

1.      本学期我在该课程做了什么?

参观南京东润特种橡塑有限公司

PPT展示“手术缝合线”

制作“手术缝合线”科普网站

2.我在课程中收获了什么?

  首先,通过该课程我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从生活领域而言,我们许多衣物由涤纶制成,眼镜片由树脂制造,手套为合成橡胶;从高科技领域而言,人造器官、火箭耐热涂层等等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都有大分子的身影。此前,虽然大分子在化学书上也是常客,但教材上的文字总是和生活隔阂的。因此,大分子材料的知识只是我脑中的一个抽象的、与实际无关的概念。而大分子研讨课却将此两者结合了起来,小而言之让我认识到高分子材料的强大功能和广阔前景,大而言之更让我领悟到了科技即生活。

  其次,该课程第一次给了我参观工厂的机会。参观东润特种橡塑有限公司的过程中,我目睹了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看到天然橡胶储罐、油管、固化、冲淋、滚刷过程。第一次离乳液聚合反应如此接近亦使我感到兴奋,并且唤醒了我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渴望。

  最后,真实地体会到了“纸上读来终觉浅,得知此事须躬行”。平时浏览网页只觉得理所当然,完全不知道网页制作者背后的苦心。等自己制作网页的时候只觉命途坎坷:首先,不知道用什么软件来制作。于是四处询问同学,后来在南京大学Adobe全家桶下载了dreamweaver;然后,打开Dreamweaver看不懂界面更搞不懂代码,好在本组队友抽时间帮我恶补了一下基本使用方法;尽管如此,制作过程仍然需要自己琢磨。通过观察之前网站的代码,以及摸索dreamweaver的无代码网页制作功能,终于花了两天把网页框架做好。最后,细化网站。该过程包括调节字号、调节颜色、修改乱码等等。当然也遇到过很多不如意,比如某次把图片移动了位置,结果所有HTML文件中的图片都无法显示了,又要把所有图片的代码修改一次。

  综上,大分子研讨课使我将课本和生活联系起来、给了我出门见世界的机会。也让我懂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可以说是获益匪浅、不虚此行。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医学 - 临床医学 孙艺文

        由题可见,本课之重点在于大分子。大分子指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以上,甚至超过百万的生物学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它与生命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是各个领域的“宠儿”,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以大分子为本,以科普为目标,旨在普及大分子的作用及影响,意在促进和激发中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促使大分子这一领域的发展,为大分子的进步添砖加瓦。

    在我看来,大分子的课堂注重讨论与思索,让我们在有限的课堂中发挥无穷的想象,从而有效的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胡老师和两位助教给予我们充分的自主权,选材的多样性,网页制作的多样性,讨论的多样性,无不为我们的思索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由漫威英雄所联想的大分子’,‘淀粉的QQ日志’,‘植物大战僵尸’‘元气骑士——基因治疗’等等小组课题在这块沃土中自由而茁壮生长,我们在课堂上放飞思绪,在课后总结提高,用网页彰显自己的想法与创意,真正做到了科普之说。而老师与两位助教则是我们研究的引领者和补漏人,帮我们补齐思索的空缺,梳理好自己的脉络,成为雏鹰翱翔天空最坚实的羽翼。

    我们组所做的正是“元气骑士——基因治疗”,意在通过当下热门的游戏来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普及基因治疗的来历,用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在他们心中播下对生物学对基因所感兴趣的一颗幼小的种子。基因治疗,功能如其名,旨在基因层面治疗人体,去除疾病,彻底战胜那些所谓不可治愈的疾病。课堂所讲就有伦理,crispr等物,更在胡老师的指引下补齐了不少漏洞。

    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当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义,这也正是我当初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所在。正所谓“医者粗细,患者生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基因治疗以酶为剪,以病毒为载体,以患病细胞为受体,在基因这个及其微小的领域上治病救人。因其少见且晦涩难懂,大众难免有所恐慌,以致其惧医抗医,平白耽误了时间,加深了病情。但我觉得这也正是科普的意义所在,尽吾心血,以启民智。因时代科技的进步,碎片化阅读趋向在所难免,繁重的学术著作即需时间也耗精力,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而我们利用网页,以当下的热门为载体,以包含好奇心的孩童为受众实施科普,以一人普一家。普及千万人,即是千万家。这才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护人无声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这普及的过程中,不也传播了大分子的知识,在我们心中播下了一颗大分子的种子。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工科试验班 孙泽群

        这是我的第一门研讨课,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形式的课程。初选这门课时,认为这会是一门理论课,由老师讲述大分子,材料等的前沿研究,如同学术报告,科普讲座一般。然而真正上了这门课时才发现与我的预想完全不同。小组讨论,自主收集查阅资料,进行课题讨论,并展示进展,学习制作网页,小组团队合作……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我之前所上课的模式不同。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初上研讨课的在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学习到了太多。

    材料科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材料又是工科的基础。在众多主题中,我选择了一直喜爱的漫威英雄中的高分子材料,对钢铁侠纳米战衣中的纳米材料进行探索,学习,查阅资料,了解到了纳米战衣制作的困难,对于纳米材料有了全新的了解,纳米材料并不像其他材料一样容易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比如制作一张碳纳米管纸就会花费大量的钱,更不要说制作一件战衣。但是碳纳米管的优良特性却深深吸引了我,谁能想到一个纳米级别的管状分子可以有着如此优越的特性,其轻质,高强度,导电性,导热性,都是我们未来可能应用到的。也激起了我对于材料学的憧憬。

    在这门研讨课上最大的收获就是团队合作制作网页,之前我从没想过在这样一门研讨课上要制作网页,对于制作网页一无所知的我从零开始学起,上网上找教程,自学制作,同时小组内的成员帮助了我很多,为我提供了模板,提供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新技能,收获了团队合作的喜悦。

    总之,感谢这门课程,很幸运能选到这门课程。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医学院 王梦琦

这是我进入大学以来上过的第一个与众不同的课程。

    第一节课,胡老师的风趣幽默让我难以相信他曾经也是一个腼腆内向的学生,他向我们分享他在大学的经验,又将国内与国外的教育方式做出对比,告诉我们大学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Learner-centered)、培养团体协作能力(Collaborative-study)、提升实践应用能力(Practice-dominated)。他说乐趣分为三个层次:工作中的乐趣,工作获得结果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带来的社会价值的乐趣。“Discover your true passion.”引发了我对自己态度的反思和对大学的思考。为我们上了深刻而有意义的一课。

    第二节课以后,我们开始了名副其实的“研讨课”,这对于有些内向的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许是缘分让我们四个进入了一个小组,我认识了两个化生大类的优秀的同学,和一位同为医学院的同学增进交流。我们组的课题是“元气骑士——基因治疗篇”,经过讨论后,我们决定基于上一届学长的网页进行补充,补充的内容是基因治疗的发展进程、基因治疗技术的伦理问题和CRISPR-CAS9的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上台pre的机会,那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做pre,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表现得不甚熟练,但是老师很温柔耐心地点拨,还说期待我们的最终成果,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在各组上台交流的过程中,我听了许多同学的发言展示,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展示者的自信与淡定,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同学侃侃而谈,胸有成竹,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心底油然而生。

    这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研讨课,更是一个与优秀的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一个提升个人素质的课堂,一个灵魂撼动灵魂的圣地。感谢胡老师,感谢助教小哥哥和小姐姐,感谢小组的三位同学,感谢你们让我体验了这么有趣、这么令人难忘的课堂。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生大类 肖霄

很荣幸这学期能够选修到“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毕竟选课时申请的两百多人只有20人能真正来到这个课堂。而这来之不易的好运一点也没有令我失望,胡文兵老师的授课方式使我受益匪浅。每周五晚上的每堂课,我们既能感受到在自己选择方向中查阅相关资料,同时向同班的其他同学分享的乐趣;又能通过其他小组的介绍了解到之前从未知道的有趣知识。

老师丰富的讲解和同学们提供的有趣内容,共同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网页的制作和小组合作的pre更是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半学期的课程令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大分子基因治疗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了基础的网页制作,还缔结了深厚的伙伴情谊。

总之,感谢这门课程给予我们的丰富知识和学术体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这门课程所教会我的仍然会支持我不断前进。
 

 

 

用大分子点缀我们的世界:“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匡亚明 - 理强  徐一鸣

本学期我参加了新生研讨课《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收获颇丰,既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大分子这样一类构成人类生活中许许多多事物的物质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也作为“淀粉的Blog”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了科普网页“淀粉的Blog”的制作,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网页制作方法。

正如课程题目所提到的,从材料到生命,大分子无处不在。既有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又有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DNA,既有方便快捷的塑料,又有新颖神奇的新型复合材料,这些大分子在我们生活的不同部分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可以想象,没有了大分子,我们的生命将就此停止。大分子物质,通常由小分子单元通过化学键或其他相互作用力彼此吸引构成因此通常既具有小分子物质的性质,同时又具有大分子自身独特的性质,就好比淀粉既具有葡萄糖的可以燃烧、发酵等性质,同时又具有可以水解、糊化、老化等独特的性质,我们在生活中不仅会利用到与小分子相同的性质,更会利用到他们独特的性质,比如利用淀粉可以发酵的性质生产酒精,可以老化的性质生产粉皮。大分子材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方便快捷,塑料、橡胶构成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物件,它们轻便却有着特殊的性质,或易塑形、高强度,或耐酸耐碱、抗腐蚀;淀粉、糖原、纤维素,同样的结构单元以不同的排列方式构成不同的物质,在生物体内起到不同的作用;DNA,简单的结构单元的排列储存着生命的奥秘……诸如此类,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研究,让它们的性质更多的为人们所了解,从而更好的利用它们,让它们点缀好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大分子亦是新型材料的重点研究对象,尝试着不同小分子的组合,可能机会触碰出神奇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课程学习中,我们主要通过搜集资料来增加自己对于淀粉这类大分子物质的了解,同时也通过聆听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来扩展自己对于其他大分子材料的了解和认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淀粉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淀粉的水解、老化、糊化和发酵,也了解到一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其中的淀粉发生的变化,例如酒就是淀粉发酵的产物,而粉皮则是淀粉经糊化再老化的产物,粽子、米饭等蒸熟的过程都是淀粉糊化的过程,这些知识的了解使得我的知识面拓展,也让我了解到与课本上所认识到的淀粉不一样的一面。最终将文字、图片转化做成网页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一些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这对我日后的学习生活将会有极大的帮助。在聆听其他组汇报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一些大分子方面前沿的研究成果,让我更深入理解到大分子的重要性。

这门研讨课使我受益匪浅,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例如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因为基础知识缺失而难以理解材料的意思造成错误解读,查找资料构建网页是有时候会不知道查哪方面的材料,我希望以后开这门课时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指引,让他们更为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对大分子的浓厚兴趣。

最后十分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感谢助教及学长的帮助。
 

 

寻师于自然:“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生大类 谭博文

谈到大分子,就不得不说到“生命”,这台天然的大分子制造 “机器”。“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 ,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翟中和教授的话给了我们启示:人类能从大自然获得更加精妙的创意。仿生学便是研究和模仿自然的科学。

通过课题研究,我了解到了仿生学是工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仿生学主要通过模仿生物形态的方式来使机器实现生物的优异功能,这里更多是大分子材料特殊加工实现特殊外形,而不是揭示大分子微观层面的运动机理。

我研究的部分是仿生黏附材料。自然界中有哪些黏附方式可供我们借鉴呢?自然界中的黏附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基于多尺度微纳结构的可逆黏附,如壁虎脚趾 在光滑表面的自由爬行; 二是基于生物分泌黏性高 分子的永久黏附,如贻贝在水中不同基底上的黏附。

壁虎能牢牢吸附于各种基底表面,甚至倒悬在光滑的表面上也可以迅速地爬行,而且在爬行过程中它们能始终保持脚底的干净。这种高效、可 逆、自清洁的黏附作用主要来自它们脚趾末端特殊的多尺度微纳结构与基底表面间的范德华力。

贻贝、藤壶等海洋生物可分泌胶粘剂在礁石、船底甚至动物甲壳等各种表面形成永久黏附,且黏附具有极强的耐水性和耐候性,在巨浪冲刷下仍能紧紧附着于基底。这种湿润条件下的高效生 物胶粘剂多为多蛋白混合物。

通过微观蚀刻技术,人类在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表面模仿壁虎脚趾结构,做成了“壁虎胶带”,目前性能已经可以做到壁虎脚趾的15倍。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像《碟中谍》一样用手套攀越地形。目前为止,从紫贻贝中提取的黏蛋白已经是商业化应用的黏附材料。而人工合成含有 DOPA 的多肽类黏附分子也有相当的黏附能力。

当然,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不可复制的“体验”“,使用网页技术的能力,更重要的,这次课程为我我开启了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看到更加广博的世界。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匡亚明 - 理强 叶添羽

    非常高兴选修了大分子这门研讨课。这门课与其他课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门课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这门课主要培养了我的两种能力:

    1.   自主学习。当我们选定了“仿生学”这个主题后,我们需要查找和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虽然在高中阶段,我们对大分子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些知识毕竟都比较肤浅,我们还需要学习了解更多地知识。通过一次次课,我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仿生学应用。比如,荷叶“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是它表面的乳突使得叶面上形成极薄的一层空气层;人工肌肉的合成和改进离不开大分子材料,例如一种合成的弹性高分子材料,加上一个导电的纳米涂层就是现在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我也了解了仿生学重要的思想,即“仿神”,了解了新干线火车头、尼龙搭扣等一些从生物获得灵感的有趣的发明故事,颇受启发。从仅仅听说过“仿生学”这个词,到对仿生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既激发了我对于进一步探索“高分子材料”的兴趣,也培养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做网页也是我们四个人都未曾尝试过的,我们需要查找学习制作网页的方法,在遇到各种问题时,也需要想办法解决。在制作网页时,我们遇到了乱码等各种问题,后来,大家的合作下我们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2.   合作学习。我们这个课题是由4人小组合作完成的。组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合作能力,又结交了朋友,可谓一举多得。

    这门课的“制作网页”的任务是一个探索性的,创新性的任务,他不是简单的对于知识的“搬运和加工”,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针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设计合适的风格、难易程度。这也告诉我们,“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之前最先要明确的,我们这次写的不是科学论文,也不是简单的科普,而是要想尽办法激发中学生对于了解大分子的兴趣。因此,在我制作的网页部分时特地以一个发明故事作为开头,既是想要网页更加有趣,也是暗含着发明创造最重要的素质——留心观察。

    总之,这门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我学到了很多仿生学的知识,也学到了一些制作网页的技术,还培养了大学里很重要的两种能力,受益匪浅。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生大类 张宗泽

在学期初,我因为兴趣选了这门课;而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不止给我带来了兴趣的满足,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一次次的准备与倾听中,我收获了许多关于关于高分子的知识。无论是耐热材料的坚韧,是人造器官的化腐朽为神奇,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淀粉的无限可能,都让我目眩神迷,大开眼界,也更加深了我对高分子的兴趣。

在一次次的准备过程中,我也学会了许多工具的应用。我熟练了对ppt的掌握,也初识了编程的世界,学会了简单的网页制作与计算机语言。

在一次次的展示过程中,我也增强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令自己变得更加自信。

在一次次的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更好的团队协作,汇聚大家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这次课程的中心目的:我们是为了建造一个科普的平台,为了架起一座沟通高科技知识与中学生之间的桥梁。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已经可以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接受社会的馈赠,而可以反哺社会,让他变得更加美好。

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课程经历,我相信我在这次课程中所学到的,所经历的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匡亚明学院 朱佳雯

 通识课程选课的时候,第一眼就被这个课程的名字给吸引了。大分子自然是众人所熟知的,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或超过百万的生物学物质。但是更吸引我的,是后面的释—从材料到生命。材料,可以应用于生活,方便日常并改善生活质量;而生命,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神秘却每个人都真切的感觉到,最为复杂却又每个人心中明晰的。抱着对于这门课会打开哪个新世界的大门的心理,我把这门课放在我选课排序中的首位。

所幸,我选中了这门课,而果不出我所料,这门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大分子的知识而已。

第一堂课,胡老师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让我明晰了通识课的意义何在。通识课,更多的是激发我们对某一个学科某一个领域的兴趣,在这门课中,20个同学,来自各个院系,大家抱着对大分子的浓烈兴趣,在这门课上收获、成长。

而令我最为惊喜的,是大分子的上课方式。不同于大部分课程的课程设置,大分子不以老师灌输知识为主,相反,胡老师将自己隐去,而让我们畅所欲言。通过分组,我学会了小组合作,小组内四个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课题,但将每个人的内容结合起来,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仅了解了更多关于大分子的知识,同时也在同学的提问中,对于自己的课题也有了更深入更丰富的理解。我们既是在将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科普给其他组的同学,也在聆听当中,了解了各个领域的前沿知识。科普科普,科普他人,也是科普自己。

每一次小组展示之后,胡老师、学长学姐们的点评都令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科普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堆砌,而是要把晦涩的知识以轻松又易懂的方式普及给他人;我知道了关于淀粉的更多信息,抗性淀粉、淀粉糊化、淀粉合成、直链支链、结晶非结晶区,一个个可能之前不甚了解的知识,都在一次次探讨交流中,逐渐深入下去。

通过这门课程,我还学会了如何制作网页,怎样使得自己的网页能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在美观的基础上更有良好的体验感,这,也是一门学问。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确实令我收益良多,我也在一个个课题的深入了解中发现了一个令我极其感兴趣的一个研究方向——抗性淀粉。抗性淀粉与一般淀粉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本身所含热量就极低,且不易消化吸收,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而是在大肠中被生理性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与气体,刺激有益菌生长。抗性淀粉不会给人体增加热量,却能制造饱腹感;不能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不会提升体内的血糖浓度。因此,抗性淀粉宜被血糖不稳定或高血糖患者食用。因此,我觉得抗性淀粉的研究对于这些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想,可能我以后不一定选择研究大分子这个方向,但我会一直关注着抗性淀粉的前沿研究,并始终保持对其的研究了解的热情。

这门课即将学期结束,但在这门课上收获的知识与本领却会陪伴我一生,成为最珍贵的成长养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