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按: 本学期四个小组加上一个旁听小组,虽然偶尔受疫情影响,线上和线下结合上课,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都做出了形象生动的科普网页,达到了课程预定的教学目标。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社会科学试验班 吴依霖
应该说,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和我选课之前预想的不太一样,想象中这是一门知识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是实际上这门课的核心在于研讨与实操。参与这门课程并加入这个小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在整个为期8周的课程进程中,我相信我和这个课堂里的大部分同学一样,都有很多收获。和这门课的大多数同学不同,我是社科专业的学生,所以这篇总结可能会从一个偏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门课程任务的完成。
总体上而言,我觉得在这门课程中,有三种能力——团队协作、媒体运营、自我驱动——是在整个设计网页、制作视频、整合成果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的。所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些不周到的总结,记录一下两个月以来和小组成员们一起完成这个网页制作的经历。
1、 团队协作能力
在整个网页设计到制作的过程中,依照各自的能力差异,大家都有很明确的分工,也都高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很惭愧的说,在整个团队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技术工作都是由组长何锋和计算机系的邓兆天同学完成的,我主要在做一些辅助性协调性的工作。我在组内的任务有点像打杂,哪里需要放哪里,明面上主要是负责美工和文案,但是需要做ppt、查找资料,包括各个部分的衔接我也都积极参与进去了。与往常习惯的主导型角色不同,在这个组里因为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够,我扮演着一个辅助型的角色,这个角色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个角色的好处是可以接触到团队工作中的每一环,也有空间观察团队中的其他人。我觉得我们小组达到了一种理想的工作状态:和谐的合作环境、合适的工作节奏、强大的凝聚力——当有任务需要的时候总有人主动承担,同时大家又保持着积极合理的工作节奏。
在团队磨合的过程中,组长何锋表现出一种强大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建立在大家对他的能力和责任心充分的信任上。现代管理学常常研究组织结构的特点,研究领导力的特点的成功研究却很少。我认为自然而然的牢固威信、和组织成员共情的能力、相匹配的能力与责任心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禀赋——而这三点恰恰都是我从我们的组长身上观测到的一些特质。
2、 媒体运营能力
还记得在第一节课打开那个网站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其中的有些网页不管是脚本制作还是审美设计都让人很难报以欣赏的态度;让人高兴的是我觉得在整个网页制作水平上,我们组的媒体运营成果应当是较为不错的。
邓兆天是主要的网页运行的技术支持,何锋在视频制作做了很多钻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跟着他们学了很多,所以在我看来这门课对我来说不完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其实学习各种各样的神奇技能是更重要的部分。感觉我更像在实验室里打下手的研一学生,跟着厉害的学长跑数据、debug。虽然现在让我自己独立驱动网页可能还是有难度,但是基本的视频制作和网页制作已经可以上手了。包括在写文案的过程中,和强成俊交流了很多主题性写作的技巧;在改ppt的过程中也发现自己的水平大有提高。
3、 自我驱动能力
整个课程接近尾声,我依然能回忆起来第一节课我们组成小组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景。我坐在教室的左前方角落,因为害怕落单所以鼓起勇气一次次举手询问有没有人愿意加入这个大分子小组。最后组成了这样的一个小组,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觉得我很幸运,认识了厉害的同学们,完成一项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到不同的技术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时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是在第四周到我上台讲本周进程的时候,因为不太适应,那一周的内容也没有准备的很充分,所以有点紧张。但是组内的同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上台时邓兆天同学也帮忙活跃了气氛。最后那一次小组汇报我自认为还是从容地、行云流水地完成了。
另一个是在后期将视频插入到网页里的时候,主要负责技术的邓兆天同学在一个技术难题上反复卡住,心态很崩溃,甚至抹起了眼泪。何锋很冷静地安慰了他,大家也都表示支持。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团队应当有的凝聚力。
我觉得我们小组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每个人在这个团队中都会自觉地驱动团队向前。这是一种塞姆勒所说的“成长型组织”,虽然它的结构很简单,但是有着充足的动力,这就足够了。很高兴这是我在南京大学选修的第一门研讨课,也很高兴这门课选择了我、启发了我。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与生命科学大类 衣相铭
我是来自蛇毒蛋白小组的衣相铭,负责制作小组展示的PPT和网页的文案与美工。回顾两个月的课程,我收获了很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形式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只因为自己对大分子十分感兴趣所以选了这门课。第一节课听老师介绍完之后就觉得自己选到了一门宝藏课程,自己也通过这门课程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首先是团队合作方面,我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和组员们沟通交流,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各种想法的碰撞融合让我们对彼此更加了解,我们的网页也在一次一次的讨论修改中逐渐完善。其次是合理的分工合作,让我们各司其职,顺利完成预定的目标,保证项目能朝我们规划的方向推进,这让我们更有信心一步步完善我们的网页。另一个方面的收获就是搜索与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课程我发现了很多获取资源的网站,如南大图书馆等,能够为小组找到所需的材料。同时,搜索到资源需要进行处理,如格式的统一、关键内容的筛选、格式的编排,这些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关蛇毒蛋白的文章浩如烟海,要从中筛选出我们需要的面向中学生的信息,需要把文章极度精简,挑选其中最精华且易于理解的部分,通过这个过程我阅读处理文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在阅读文献的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专业名词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会涉及一些前沿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我都会去主动的搜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获取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更是开阔自己的视野增进自己的对世界对一些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见解。最后,通过这门课程还认识了可爱有趣的老师和同学,同组的同学们一起通力合作,胡老师和助教以及其他组的同学也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可以说这个网页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也希望接下来的学弟学妹可以继续完善这个网页,让它变得更好。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技术科学试验班 周辰宇
这个学期的大分子材料课让我受益良多。在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不仅学会了有关各种大分子材料的有趣知识,还学会了一些例如制作网页和ppt的本领。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与文学素养都在这门课上得到提升,实在是让人收益匪浅。同时,这也是在为知识的传播而努力,将有关大分子的点点滴滴能够科普到广大中小学生中是一种荣幸,想到他们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对这些知识产生兴趣而尝试着去了解而快乐,而当他们看到网站上赫然而立的南京大学四字时,也会不由得对母校产生向往。 刚开始时,当老师提出让我们分组时,我们这个组就是各个组剩下来的人组成的,课题也是勉勉强强随便选了一个,当时就决定起名为摆烂组(因为都是弃子),组长也是通过剪刀石头布这样谁倒霉是谁的。结果就这样,第一个星期啥也没干,到第二个星期时,我忍不住说话了,开始分配任务(虽然我不是组长,但是再没人动就完蛋了)然后就简单的分成了找材料,做网页,做ppt以及设计和审核的工作,这样的分工虽然不是特别合理,但是至少让整个组动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一路上磕磕绊绊,甚至偏题,但是我们最后还是尽力完成了任务,我在组中担任审核和设计任务,但是我有同时给所有的工作提供点子与建议(虽然大部分因为组员们懒而未能实施,但是还是多多少少地改进了一些),这里同时也要感谢一下组里的yhx同学,网页制作的同时也担任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材料筛查等等。在种种努力与对彻底摆烂的克制后,终于有了目前虽然不尽人意但是合格的成果。 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再选中这节课一次来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网页。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人文科学试验班 涂心怡
能选中并参与到《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我感到非常幸运。在学习这门课程前,我从没想过能接触到大分子以及相关的化学知识。因此,第一次走进大分子的课堂,就有一种奇妙感油然而生。后来在胡老师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这门课程主要以小组讨论、协同完成主题研究的形式展开,对我们自主探索的要求比较高。于是,我们的小组在第一周就积极明确了制作科普视频的主题,简要完成了小组分工,开始了各自的工作。在随后的几周中,我们的小组成员一起搜集资料,编写文案,视频配音,先后完成了以“离子交换膜”、“胶粘剂”和“水凝胶”为主题的三个科普视频,其中我主要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和编写视频旁白。但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制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麻烦,产生了数不尽的疑惑。尽管大家课业相当繁忙,小组内每一位同学都还是迎难而上,各显神通,让我们得以交出答卷。 在和组员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前沿的大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极大地开拓了知识视野,不再局限于原本的专业课程。这也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冒险,促使我们直面未曾涉足的领域,培养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同时,研讨课为我们的小组讨论提供了极高的自由度,锻炼了我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沟通环境中,大家畅所欲言,尊重,倾听,让我见识到了许多既有个性又充满智慧的观点,发现观察问题的不同角度。虽然很大程度上是个门外汉,但是能被接受、采纳,在我们小组的劳动成果中留下些许参与的痕迹,真的非常开心。最后要衷心感谢我们小组的每一位才华出众、友善可爱的组员,让这段回忆处处鲜活难忘,意义非凡!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与生命科学类 吴斌
本次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小组进一步完善了老师原有网站中的人造器官与医用材料--僵尸复活记,主要增加的版块为药物中的微胶囊,肿瘤坏死因子以及少量医用金属的知识(可能和生命大分子没什么关系,但权当补充,毕竟可以有机械僵尸、外骨骼装甲对吧)。 我在小组中担任的角色或者说任务是搜集、整理资料,由于网页制作的科普性目的,太过专业的知识与研究自然不适合放在这里,因此,我们网页中大部分资源还是来源于网上,而非学校的论文与各类科学期刊。而其中同样也会有大量专业词汇与不相关的内容,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整理,保留关键、有一定人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在网页制作过程中,我直观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此大的工作量以及如此广的涉猎范围,但要凭借一人之手,将会是一个相当大的工作量。材料的搜集美化、每周的PPT、网页的制作与修改,这些都是要涉及的项目,彼此之间又环环相扣,中途不能有所缺漏,否则将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进展,因而拥有高执行力的团队成员相当重要。我的工作又是一切之首,网页内容之基,所以可以说相当重要。但是,在制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分工不均,有的组员几乎没有在课外做什么,而制造网页的同学每周都有任务,也因此产生了第二次分工。同时,由于环环相扣,工作常常会因为断在某人处而停滞不前。 在这半个学期的课程中,我的收获也很多,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沟通交流水平的提高,团队的选题、个人的看法以及对于问题的看法和改进,都离不开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我们其中课题跑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始时注意到问题的成员未能及时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最终导致医用金属只能用作补充。第二个方面是自己在台上面对陌生人和老师做Pre的能力,我本人在高中是几乎没有相关的锻炼的,以至于那时候我的每一次上台都可以说折磨,到了大学,这可以说是一项必备技能,因此这样一个锻炼机会可以说弥足珍贵,我也十分期待能学习老师的经历,达到他所说的境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我已经可以做到不怯场、不颤音、敢直视大家的程度了,这离不开大学中的不断练习,当然也包括这次。最后,也是与这次的分工有关,就是文件的检索、整理的能力,一开始的材料,我原本打算从SCI或者Nature上找,所以,我把开学保存并在吃灰的文献获取途径又重新拾起来了。 总而言之,十分感谢这堂课,让我有机会认识到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同学,锻炼了自己,开拓了眼界,有这一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生科 刘付子振
这学期我在我们小组的主要任务在于为设计出谋划策、帮助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以及搜寻网站所需的背景音乐和图片。作为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的通识课,这门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新奇体验:团队合作、网站设计、向中学生科普等之前在高中未曾设想的活动。对此,我也有很多感想。
其一,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慢慢到有条有理,从一开始的主题都难以确定到后来的讨论网页的具体细节。我们的小组突破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最终将网页制作出来。虽然我们的网页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成果也算是能让自己满意;
其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刚开始我以为设计一个网页其实并不是很难。但是直到起步我才发现制作网页需要素材、背景图片、背景音乐、网页的主题设计……一系列让人头疼的东西。因此我们小组就开始各自寻找素材,设计主题。最终才得以设计出这个网站。
一言概之,此次课程我收获颇丰。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与生命科学类 于昊鑫
本来是抱着学化学的心理选这门课的,但是真正去进行的时候我才发现这门课的不同寻常之处,与其说我们是在学习生物大分子这门知识,不如说我们是在进行能力拓展训练。它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设计一样需要你去做笔记或是记一些知识,整堂课的中心交给了学生而不是老师,在这堂课中,通过分组的合作,我练习并学会了很多技能,学习如何制作网站,练习如何在一群人面前发表讲说(自嗨),以及学习如何与他人协作完成一个任务。我们组选择了之前的学长学姐们所做过的《僵尸复活记》这个课题,打算再在其中完善添加一些内容,推进任务的这几周里,由于缺乏经验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曾三度想要改变原来的主题,但最后每个人都坚持了下来。虽然我们组的最后的成果并不像其他组那样尽善尽美,但对于我来说,这个过程中间我所收获的东西便已经足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这些能力都能够对我有莫大的帮助。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与生命科学类 高炜玮
在这门研讨课上,我们小组选择的任务是完成IUPAC的科普视频,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新颖的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题,我收获了许多从未获得过的东西。 在组内,我担任着视频资料收集者的角色,主要负责提前准备整理资料。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三个视频,尤其在第一个视频中,我完成了文案撰写、插图绘制等工作;在第三个视频中,我负责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查找需要的图片。 我们的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最开始拿到那份全英文的文件时,所有人都很迷茫——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但在成员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下,我们最终确定了第一个主题:离子交换膜。第一个视频的制作是三个中耗时最长的,但完成这个之后,我们掌握了方法,后续工作变得简单许多。 在这门课上,我提取关键词以及联想能力不断得到强化,与组员们的讨论也时常让我获益匪浅。这门研讨课对我而言是意义重大的,它让我拥有了自主完成一门课题的能力。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强基计划) 许祥喆
在高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中,我们小组制作了三个视频。第一个以离子交换膜为主题,我负责阅读相关文献,查找图片以及其应用,并进行视频配音和剪辑工作,离子交换膜这一高分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且有各式各样的化学方法修饰交换膜,起到选择性识别和交换的作用;第二个以粘胶为主题,我负责视频配音和剪辑工作,粘胶历史悠久,从古时各种建筑到现代的502和各种专用粘胶,应用极为广泛;第三个视频以水凝胶为主题,我负责视频配音和剪辑工作,水凝胶同样应用广泛,从隐形眼镜,医疗用具到一些甜点小吃,都有它的身影。 制作三个视频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生活中处处都是高分子,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视频制作能力,虽然在这之前对视频剪辑一窍不通。 小组在作业过程中,我们组氛围良好,和谐,分工明确,项目进展也比较顺利,相对的小组作业时间也分配的很合理,并未出现几个项目堆积在一起的现象,是一次不错的小组作业体验,也是一次好的自学软件并利用身边资源的机会。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与生命科学类 强成俊
这短短两个月的新生研讨课似乎一下就结束了,总令我感觉意犹未尽。 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新奇,之前从未接触过这种形式的课程,没有如此自由与温情的课程体验。习惯了填鸭式教学与被动接受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主动探索的乐趣,一不小心就曲径通幽,误入藕花深处,撞到满袖芬芳。这种不确定的小惊喜,往往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感。一切选择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循着自己所热爱的方向,一路向前。正因如此,不会因被强迫而感到抵触,不会因无意义的重复劳动而被疲惫淹没。 这次的研讨课的主要任务是制作一个面向中学生的科普网站。我们小组是以蛇毒蛋白为主要内容。在小组合作的过程,我对合作的智慧有了深刻体会。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及时深入的交流,提高了制作的效率。我本人也在这种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交流互动的友好与愉悦。与我一开始所顾虑的恰恰相反,组员们相互关心与鼓励,没有过多的催促,过多的担忧,过多的不安,有的只是一个和善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甚至是一个温暖的拥抱。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我们小组的五个人各司其职,携手并进。我主要负责的是文案的部分,从文献中查找并整合网页科普所需的关键资料,并且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小说以珠联整个网页关于蛇毒的介绍。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希冀以此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读者,真正做到有意义的真正的科普,而不是说教式的死板背书。在此过程中,我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学会了从文献中提取与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小组中每人一次的上台交流与分享,也锻炼了我的演讲能力,让我能够不卑不亢地在人群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克服了社交恐惧症的缺陷。我真的很感谢这次不可多得的机会,让我的交际能力大大提升。 在这次研讨课中,我也学习到了针对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与具体步骤。既要有大胆创新的思想,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严谨求实,如此方能行稳致远。本身我也接触到了一个之前几乎从未关注过的领域,也是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开拓了我的科学视野,为我的未来提供了一些方向感。 收获还有很多,依然不胜枚举。通过这次的大分子研讨课,我真的受益匪浅。非常希望以后在南京大学,还可以有类似的机会,真正在高质量的课程中提升自我能力。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与生命科学类 李岳
在这次作业中我担任了小组组长的角色,负责了主题确定、相关资料收集、文案优化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一次的学习,首先让我对糖化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拓展了许多知识。其次,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组内四位同学的合作交流,我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一些技能,比如Ps、Dw等的使用。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增强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对以后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很好的影响。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人工智能 张臻
转眼间一个学期,这门通识课迎来了尾声。在小组里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虽说不上波澜壮阔,但也称得上收获颇丰。在小组成员的指导和支持下制作并讲解汇报进度的PPT,为了找到科学同时直观的材料在互联网上反复搜索,与组员合作完成工作后一起感受验收是的成就感,以及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经意丰富的相关知识,共同组成了我在这门课上最宝贵的收获。 我们小组是制作大分子有关的科普视频。第一个视频主要介绍离子交换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我主要参与了第二个视频:胶黏剂的历史发展的项目确定和视频内容以及文案制作,第三个视频介绍水凝胶。和小组成员合作工作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感谢小组里伙伴们给我的帮助与建议,感谢伙伴们为项目做出的努力,感谢老师与助教为我们的组做的指导!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 陈如萍
在大一上学期,我选了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这门课程,最初在选课时,实话说,我并不知道这门课程具体是关于什么的,而且对这方面的了解也局限于中学时的化学和生物。所以当第一次进入这门课程时,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当初是为什么选这门课程,后来思考一下,可能是为了赚学分。但是,因为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我也十分庆幸自己当初选了这门课程,也有了很多的收获。
我们组在最初是由不知道做什么的同学临时组成的,大家都习惯于摆,没有一点激情,但是经过几次的交流,大家慢慢地活跃起来了,也知道主动的领取并完成自己的任务,作为组长,我是真的很欣慰。每次的交流中,大家互相开玩笑,交流心得,相处得很融洽。在这节课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交到了不少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朋友。
对于在这节课程的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到了很多生物大分子相关的知识。比如我们小组做的微胶囊、肿瘤坏死因子、还有偏离主题的医用金属材料,从未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深入了解;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慢慢地去进入大分子的世界,也在此过程中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2) 懂得了如何去对材料进行修饰。我们在做相关网页的时候,有组员搜集大量的素材,经过老师的教导,我们知道了不能把大篇文章放上去,那样不利于同学们继续了解下去,所以我就对我们的素材进行拟人化的加工改造,让其读起来更有意思。
3) 知道了如何去制作一个好的 PPT。再上这门课程之前,我还没有做过 PPT,甚至不知道在哪里制作,但是每个人都要有上台发言展示本组成果的机会,通过一定的了解,我懂得了如何运用手头的资料去制作一个好的 PPT。
4) 更加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五个同学构成了一个小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都要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学会团队合作。正是在这短短几周之中,我们更加
相信彼此,也更加依赖彼此。
最后,非常感谢胡老师的教导,毫不夸张的说,在大一上学期所有的课程当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大分子,课堂上激情的讨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认识新的朋友等等,这些让我更加喜欢了这门课程。感谢胡老师给予的谆谆教诲,我坚信在这门课程上学的知识,会让我受益终身。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拔尖 陈梓霖
我是陈梓霖,多糖纪元小组的组员。人生第一次参与到如此独特的研讨课,在命运的驱使下(其实是凑的)我们小组成员成功结合(团聚)在一起。我们第一周就充满激情,选择了“超分子”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课题,于是我们积极跑遍图书馆并找到了一堆相关书籍,经过充分讨论和谨慎思考,我们及时发现这个课题并不能吸引到大家(根本看不懂资料QAQ),于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偏向了广为人知的生物大分子(实属无奈)。 最近沉迷上一款“操作容易,机制简单,不用思考就能上手”的游戏《文明Ⅵ》,于是创意和灵感就这么产生了……我们本来想设计一个三足鼎立的生物大分子版图,并为之付出了长达我摸鱼时间的时间与心血,在第一次小组汇报就被pass了(悲),但我们闪亮的双眼发现了机遇——活性多糖!一个没有前辈选择且充满新意且没有前辈做且容易被人误解忽视且没有前辈选择的课题,于是在我英明的领导下(组长:你礼貌吗),我们迅速投入生产制作。 总之,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首先我学会了选择课题的重要性(真的不是挑前辈剩下的),即方向确定了成功的基础,还有学习了很多奇奇怪怪有意思的知识和技能(“这个软件怎么下载啊”),,还学会从容镇定(《快!》《马上要汇报了PPT呢》),学会解决问题(“我觉得可以交给他”),最重要的是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次汇报你上吧”“哎你查的资料呢”) 很荣幸能参与到这次大分子的研讨中,也很开心和小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数理科学类 翟福睿
第一次接触研讨课,感觉是新奇的。第一次走进课堂,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研讨课以及开课目的。在那时我已经被研讨课的魅力所吸引,爱上了一群人聚在一起,分工合作,学一些新的东西,碰撞一些新的灵魂,用自己的成果去激荡一颗颗未泯的童心。 从最开始的邀请陌生人加入我的小组,到合作过程中的相熟相知,再到最后共同沉浸于对自己所做成果的自豪。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小组合作,它不是帮扶,它不是一人挑大梁,而是真正的合作,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它也不同于之前的小组合作,它既是自我展示,各展其长,又是各自攻坚,共探新知。这样的合作才是理想的合作,每个人都平等,每个人都付出,每个人都成功。 与他人的合作固然重要,不过各自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在这次研讨课做出成果的过程中,我也学了好多知识,有专业型的,也有技能型的,还有能力型的。 我认为,科普视频的制作有两大要点,一是“科”,二是“普”。科代表的是科学性,一个优秀的科普视频必须是科学的,不能在第一印象上误导受众;普代表的是趣味性,科普的目的是为了打动另一个心灵,指引受众走向科学的大门。因此,为了完成这两个目标,我们必须阅读专业的文献,必须讲好高分子的故事。 制作视频的途中用到的工具有很多,其中的一部分是我之前从未接触的。要想做视频,就必须主动去学习这些工具的使用。无论是文稿制作的ppt,还是视频剪辑的pr,甚至还有网页制作的dw,都是一点一点在摸索,争取做得更好,争取讲好高分子的故事。 学习是一种能力,自学更是一种能力。自己检索文献,自己了解信息,自己总结文案。面对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擦亮眼睛精挑细择是一种能力,面对长篇巨制的英文文献,耐下性子慢慢阅读是一种能力,面对从无到有的文案总结,打开思维别出心裁也是一种能力。自己制作讲义,自己结合文案,自己制作视频。从文字的枯燥到图文的生动需要丰富的创意,从别人的想法结合自己的心意需要大度的包容,从一张张定格的照片到一整个连续的视频需要圆滑的过渡。 合作也是一种能力,交往也是一种能力……我在这次课中学会了许多。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 王飞雨
在大分子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组最初选择了人造器官和医用材料的课题,在这几周里,我们为了完善最初的网站,在网上找了许多材料,其中涉及到了微胶囊,医用金属材料,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我们分工合作,比如我就先后找过材料,做过PPT,还多次上台演讲。虽然我们还有许多地方做得很粗糙,但在这过程中我们确实进步了不少。在制作微胶囊相关内容的时候,我在组中负责查找资料,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我认真地阅读了查阅到的资料,并且将找到的材料进行了分类。有时候查到的资料里依旧有一些生僻的名词,每当我碰到这些生僻的名词时,我都会再去查找相关内容。最终我们整理了微胶囊的定义,发展历史,作用过程,结构以及微胶囊的优点,也特地找了微胶囊的相关制作方法。对于相关的制作方法,我们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避免内容过于枯燥,我们也尽力在网上寻找相关的图片,配合文字一起介绍。但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图片无法直接搜到。之后的医用金属材料,我也特地找了相关的图片,至于有些无法直接搜到的图片,我这次选择搜相关的图片来作为替代,这次终于是把图片给配全了,其实我本来也想找一些真实案例来让大家跟直观得了解医用金属材料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放弃了。最后的肿瘤坏死因子的PPT是由我来制作的,为此我特意看了相关的教学视频,最终的效果还算差强人意。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邓兆天
本学期的《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是我第一次参加学生主导型的课程。在这次新鲜的学习经历中,我加入了大分子一组,担任网页制作工作。在接下来的每一周里,我和其他四位组员激烈探讨、共同筹划、合作分工,基本完成了《蛇行之梦——蛇毒蛋白科普介绍》网站。我从中获益匪浅。 在初次制作网站的过程中,我时常遇到困难。可是我也发现,垂头丧气和怨天尤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冷静的头脑和坚持的心能帮助我披荆斩棘。这是我在这堂课上最大的收获。 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后,我亲身感受了从头开始制作网站的艰辛。这教会我谦虚、包容地对待他人的工作。这是我在课上取得的又一收获。 感谢大分子一组其他组员们的友善和努力,他们包容了我的缺点,鼓励我继续向前。感谢其他组精彩的成果展现,我因此更深刻地了解了大分子。感谢助教的耐心帮助。感谢老师耐心的引导,让我迈出我的舒适区,体验”创造”的经历。 课程虽已结束,但我从此睁开了崭新的眼睛。我会对胶水、塑料和橡胶会心一笑,对旁人高声说:”看,这是大分子的奇迹!”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生物科学(强基计划) 何锋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许多,体会到了一个想法从产生到落实的不易,也感受到了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的喜悦。 课程开始的时候出于兴趣,我提出了蛇毒蛋白作为方向并当了小组组长。制作网站的过程中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查找资料,决定网站结构,润色文案创作,进行美工创作。我负责了整理资料,剪辑视频和处理图片,虽然课程中也有没有想法和灵感的苦恼,有技术一窍不通的痛苦,有任务太多的苦恼。但是一切从无到有,大家都尽力完成了出色的工作。总的来看,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段充实的时光,虽然我并没学到太多想象中的知识,但是我发现了我的许多不足,我的能力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在本次课程中我主要学到了以下几点: 团队合作能力。一个项目的工作量是惊人的(虽然我们还只是一个小项目),单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工作和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分工合作尤显重要。在团队里大家可以积极合作交流,共同发挥作用,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执行力,刚开始时大家都有较为清晰的计划和分工,但是随着任务越来越多,我感觉上一件事还没有完成下一件事又来了,脑子里要想的东西乱成一团,甚至感觉很沮丧就不想做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缺点,我不能很好的同时安排和执行几件事,在未来我会刻意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对信息的快速整合能力,以我们组的蛇毒蛋白,关于它的资料浩如烟海,我们需要快速找出我们最需要的,最有针对性的部分,这个过程中很考验快速筛选和整合能力。 快速学习能力,编写网站我们小组里的同志们都不会,大家都是新手,但是为了完成设计网站任务,我们小组的“技术员”在每周有限的时间里初步学习了dw的原理和运作,最终圆满完成了工作。本次课程里学习应用Pr,Ps,Dw等确实锻炼了我的快速学习能力。 课程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我相信有些能力是可以伴随终生的。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学着掌握探索和求知的方法,胡老师在课上一直说的要学习老师们有逻辑的思维方式给我的启发很大,这些都是这门课我学到最有意义的东西。很高兴选到了这门课,希望它越办越好,也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也可以学到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化学与生命科学类 王浩炜
牺牲了科光和美育的气运,我有幸选中了“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着门课程。虽然最初是被“男女比例相等”的课程特点所吸引,但真正接触课程内容之后,我立马消除了对“虚假宣传”的怨气,转身兴致满满的投入了网站的合作制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组最初的选题是“超分子”,但因为对它不够熟悉,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而改为了“生物大分子”,后来又在老师的建议下缩小了范围,最终选择“多糖”作为主题。幸运的是,我们原本设计的框架依旧可以使用。于是,我们开始了对介绍内容的搜集、改写,意图让浏览者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感到生动有趣。接着,我们开始了网站的制作。虽然在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但在组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也是不负众望的完成了。以上便是整个过程的概述。 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我们五个人的努力和心血。我也从中收获颇多。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虽然我们选题耗费了比较多的时间,但反复斟酌过的选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制作中事半功倍。其次,学会合作非常重要。看似巨大的改写任务,在小组合作下,只花费了一周的时间便顺利完成了。之后的每一个步骤里也都可以看到每一位组员的影子。最后,认真学习和大胆尝试在成功路上缺一不可。我们小组没有人在此之前有过类似经历,但在我们上网认真学习和课后的不断尝试下,终于成功做出了还看的过去的网站,在南大留下了我们的第一个脚印。 这门课与其他课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有了更大的自主性,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地方发光发热,有所作为。希望以后还可以有机会参与这样的课程。
“大分子:从材料到生命”课程小结
技术科学试验班 陈俊儒
本课程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它不仅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中的需要,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以下我将从几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总结。
一、课程学习资料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关于大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素质,使我们受益匪浅。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知识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靠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提高知识创新潜力。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将我们的知识通过不同程度的运用转化成生产力。
二、课程讲授模式 本课程的课堂模式一反常态,学生转变主角,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及讲授。该模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指定学生进行小组网页制作成果的讲解和老师的课外知识补充;第二部分由各组同学进行讨论,找出网页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三、课堂外的学习 课堂外的学习是同学们掌握知识,提高感悟必不可少的过程。同学们在课堂外也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当中,认真完成资料收集和汇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以及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交流,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