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章 数十年前赴后继解谜题 一朝间后生晚辈领风骚

 

 

 

              

 

                                   

                                                  

                                                      

                                                   

                            

                    第三回                       

两青年发现核酸结构双螺旋 一论文画出遗传世界新蓝图

    话说DNA经过长时间的闭关修理后,1953年4月25日, 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发现诞生了。英国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在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果后来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好了,现在该让DNA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两位大师出场。

沃森:自古英雄出少年

  沃森(1928--)在中学时代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15岁时便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传说中的天才少年)。 有天才的出现也要有让天才生长的土壤。作为被选中的孩子们,沃森得到一个进入实验性教育计划的机会,沃森抓紧机会从各个方面完整地攻读生物科学课程。在大学期间,沃森在遗传学方面虽然很少有正规的训练,但自从阅读了 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一书,此书是量子物理大师薛定谔的著作,这本书虽然和生物学的具体知识没什么关系,却极大地推动了沃森研究DNA的进程。他 决心去"发现基因的秘密",毅然地选择了研究DNA这条艰苦却光明的道路。沃森深谙借刀杀人的要诀:集思广益,博取众长,用他人的思想来武装自己。 只要有便利的条件,不必强迫自己学习整个新领域,也能得到所需要的知识。沃森22岁取得博士学位,然后被送往欧洲攻读博士后研究员。为了完全搞清楚一个病毒基因的化学结构,他到丹麦哥本哈根实验室学习化学 。就这样,沃森走遍名山大川,拜师无数,练就了一身好武功。天才少年+薛定谔的励志宝典==DNA大师。

    有一次他与导师一起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参加一次生物大分子会议,有机会听英国物理生物学家威尔金斯(1916--)的演讲,看到了威尔金斯的DNA X射线衍射照片。从此,寻找解开DNA结构的钥匙的念头在沃森的头脑中索回。什么地方可以学习分析X射线衍射图呢?于是他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学习,在此期间沃森认识了 我们将要介绍的另外一位大师克里克。

克里克:命运般的相遇
  

克里克(1916--2004)上中学时对科学充满热情,1937年毕业于伦敦大学。1946年,他阅读了《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一书 (又是这一本书,看来这书不简单,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决心把物理学知识用于生物学的研究,从此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1947年他重新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

    1949年他同佩鲁兹一起使用X射线技术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于是在此与沃森相遇了。当时克里克比沃森大12岁,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 所谓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他们谈得很投机,沃森感到在这里居然能找到一位懂得DNA比蛋白质更重要的人,真是三生有幸 ,大家不要感到奇怪,在当时DNA还是很低调的,科学界对蛋白质都是趋之若鹜。同时沃森感到在他所接触的人当中,克里克是最聪明的一个。两人相见恨晚,他们每天交谈至少几个小时,讨论学术问题。两个人互相补充,互相批评以及相互激发出对方的灵感。

威尔金斯、富兰克林、查加夫、数学家、化学家:我们与你同在

    沃森和克里克认为解决DNA分子结构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只有借助于精确的X射线衍射资料,才能更快地弄清DNA的结构。为了搞到DNA X射线衍射资料,克里克请威尔金斯到剑桥来度周末。在交谈中威尔金斯接受了DNA结构是螺旋型的观点,还谈到他的合作者富兰克林(1920一1958,女)以及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在苦苦思索着DNA结构模型的问题。从1951年11月至1953年4月的18个月中,沃森、克里克同威尔金斯、富兰克林之间有过几次重要的学术交往。

  1951年11月,沃森听了富兰克林关于DNA结构的较详细的报告后,深受启发,具有一定晶体结构分析知识的沃森和克里克认识到,要想很快建立 DNA结构模型,只能利用别人的分析数据。他们很快就提出了一个三股螺旋的DNA结构的设想。1951年底,他们请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来讨论这个模型时,富兰克林指出他们把DNA的含水量少算了一半,于是第一次设立的模型宣告失败。
   有一天,沃森又到国王学院威尔金斯实验室,威尔金斯拿出一张富兰克林最近拍制的“B型”DNA的X射线衍射的照片。沃森一看照片,立刻兴奋起来、心跳也加快了,因为这种图像比以前得到的“A型”简单得多,只要稍稍看一下“B型”的X射线衍射照片,再经简单计算,就能确定DNA分子内多核苷酸链的数目了。
  克里克请数学家帮助计算,结果表明嘌呤有吸引嘧啶的趋势。他们根据这一结果和从查加夫处得到的核酸的两个嘌呤和两个嘧啶两两相等的结果,形成了碱基配对的概念。
  他们苦苦地思索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一次又一次地在纸上画碱基结构式,摆弄模型,一次次地提出假设,又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假设。
历尽万难终成正果

    有一次,沃森又在按着自己的设想摆弄模型,他把碱基移来移去寻找各种配对的可能性。突然,他发现由两个氢键连接的腺 嘌呤一胸腺嘧啶对竟然和由3个氢键连接的鸟嘌呤一胞嘧啶对有着相同的形状,于是精神为之大振。因为嘌呤的数目为什么和嘧啶数目完全相同这个谜就要被解开了。查加夫规律也就一下子成了 DNA双螺旋结构的必然结果。因此,一条链如何作为模板合成另一条互补碱基顺序的链也就不难想象了。那么,两条链的骨架一定是方向相反的。碱基互补配对、骨架反向平行是做出DNA结构的基础。

  经过沃森和克里克紧张连续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DNA金属模型的组装。从这模型中看到,DNA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它们沿着中心轴以相反方向相互缠绕在一起,很像一座螺旋形的楼梯,两侧扶手是两条多核苷酸链的糖一磷基因交替结合的骨架,而踏板就是碱基对。由于缺乏准确的X射线资料,他们还不敢断定模型是完全正确的。
  下一步的科学方法就是把根据这个模型预测出的衍射图与X射线的实验数据作一番认真的比较。他们又一次打电话请来了威尔金斯。不到两天工夫,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就用X射线数据分析证实了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正确的,并写了两篇实验报告同时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而富兰克林因患癌症于1958年病逝而未被授予该奖。

    看来,大师做研究也不是一个人埋头苦干。闭关修炼在新时代是行不通的。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功有力的说明了“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所成就。我们可以看到,DNA时代的到来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功劳,而是DNA背后一大群不抛弃,不放弃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前辈风采
开山鼻祖
精彩瞬间

 

主页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DNA风云榜
小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