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表明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并且说明葡萄糖的生成是氧化还原过程,也就是说涉及电子的转移。 |
光合作用是指水和二氧化碳在太阳光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进而转化成淀粉)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自养的)和其他生物体(异养的)能量的最重要来源。在这些反应中,叶绿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存在于叶绿体内部,其功能好比是接收光能的“天线”。叶绿素分 子的“尾巴”锚定在叶绿体壁上。叶绿素分子有两类,a和b: 两者都是镁原子取代的卟啉环,惟一的区别在于取代R基的种类不同。在叶绿素a里面,R是一个甲基(—CH3);而在叶绿素b里面,取代的却是一个醛基(-CHO)。
这两类分子吸收太阳光的一部分,也即可见光谱的红光区域( = 680~700 nm)和蓝紫光区域( = 450~480 nm)。
|
|
这两类分子对可见光谱中的绿光区域吸收都不强,这些光被反射了出去,所以植物是绿色的。吸收了一个光子的时候,叶绿素分子的一个电子将被激活到更高的能级上去。
为了除去过剩的能量,分子将激发的电子传输给临近的分子。这些电荷最终消逝在叶绿体中。为了使叶绿素分子能够吸收新的光子,它必须得回丢失的电子。而这些电子则是通过一系列反应,从水分子中获得的。这一系列反应简述如下::

这些氧气是大气层中氧的来源。水被氧化得到氧气的反应中,需要阳光,这个反应就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的“合成”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内,并且不再需要进一步的光照了。水分子失去的电子将通过一些复杂的反应循环,最终转移给碳原子,使碳原子发生还原反应。当然这些反应需要各种各样的酶、携带能量的化学物质(ATP)及还原剂(NADPH)的协助。总反应循环表示如下:

想要合成一个葡萄糖分子,这一步反应必须重复6次:

参考文献:
L.F. Fieser and M. Fieser, Organic Chemistry, Reinhold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56), pp 484-487
|